挾著國際賽連續36場不敗的氣勢來到卡達,「藍白軍團」阿根廷卻在首戰就踢到鐵板,敗給沙烏地阿拉伯創下世足賽史最大冷門。然而從錯誤和失敗中調整,也成為這支阿根廷隊最可貴之處,如今捧盃只剩最後一道阻礙,正是少帥史卡洛尼相當推崇的法國隊,也是他們要登基稱王的真正考驗。
史卡洛尼原本有個理想計畫,一如3年來保持不敗的基調,用有耐心、掌控能力的中場主導球權,讓梅西能盡可能靠前拿球,發揮攻門破壞力。但首戰沙烏地祭出不要命的高位拚搶,不讓阿根廷舒服控球,打亂了史帥原本布局。
輸球迫使史帥改弦易轍,事後證明他的調整幾乎都是正確的。首先,既然梅西無法頻繁拿球,就需要一個更有活動力的前鋒,史帥用22歲小將阿瓦雷茲取代頻頻放槍的勞塔羅馬丁尼茲,結果他攻入4球,成為梅西身邊最出色的「羅賓」。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防守方面,既然無法持續主控球權,踢三中衛也是一個可行的選項。史帥在16強對澳洲的下半場推出L.馬丁尼茲,變陣3-5-2的成效卓著,沿用至8強淘汰荷蘭。4強對克羅埃西亞雖然改回四後衛,防守中場帕瑞德斯時常後撤鞏固防線的站位,仍有三中衛的味道。
史帥原本預料的4強對手是巴西,也可能是德國或西班牙,結果來了攻擊力不強的克羅埃西亞,讓阿根廷不算完美的防線尚未遭遇真正挑戰,直到決賽面對法國。
有趣的是,法國的攻擊模式,正是史卡洛尼上任時推崇的學習範本。「法國搶到球權後,往往3到4秒就能進入射門位置。我希望把這種更直接、更立體的足球帶到阿根廷隊。」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然而,2019年美洲盃史帥首次讓阿根廷走「法國風」,結果以0比2輸哥倫比亞的災難作收。但他後來仍找到適合藍白軍團的打法,更在本屆世足賽及時調整,如果真能在決賽擊敗令他又敬又畏的法國隊,成為史上第2支首戰吞敗仍稱霸世足的隊伍,也算是史卡洛尼在教練職位上的自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