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窄人稠的台灣,房價宛如一頭貪婪的巨獸,無情地吞噬人們的財富、時間與精力,令人不禁心生畏懼,它既高不可攀,又遙不可及,讓人似乎永遠無法觸碰到一個安穩的家。
不願受制於這頭巨獸的壓迫,我出逃到紐西蘭,住進露營車裡,過起走到哪、住到哪的「蝸居」生活。狹小的車子成了我的「家」,但我擁有的是無邊壯麗的山海景色。
逃離「房價巨獸」,過起現代遊牧生活
露營車生活就像現代遊牧,逐水草而居。我則依靠手機地圖上的自主型露營車營地(self-contained campervan sites),從北島的遠北區(Far North District),一路遷徙到南島的南地區(Southland District)。
當我來到紐西蘭最南端的城市因弗卡吉爾(Invercargill),在奧塔塔拉(Otatara)郊區的 Beach Road Holiday Park 露營區,我看見了一種嶄新的居住模式──露營區社群(Holiday Park Community)。
紐西蘭的露營車營地主要分為 3 類:免費的指定露營區、小額付費的保護區營地(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camping grounds),以及業者經營的假日公園(Holiday Parks)。
以舒適度而言,免費露營區最為簡陋,基本上不配備任何設施,因此露營車需要自帶廚房和衛浴(Self-Contained),這類營地多半在湖邊、海邊或者山腳下,景色宜人。相較之下,假日公園則是最高檔的選擇,不僅有外接電源、衛浴設施、溫水淋浴、戶外桌椅,還提供營地 Wi-Fi、附廚具的廚房、交誼廳,甚至設有兒童遊戲區。旅客如果不想睡車上,還可以選擇加價入住木屋。
Kiwi Dream:紐西蘭人的自然與自由理想
如同「美國夢」一般,許多紐西蘭人心中懷抱著「紐西蘭夢(Kiwi Dream)」,這種夢想象徵著一種理想的生活方式,並不僅僅關乎物質的富足,更重要的是強調與自然的共生、自由自在的生活態度,而擁有一輛露營車,正是實現 Kiwi Dream 的重要象徵。
根據紐西蘭商業、創新和就業部(MBIE)的研究,2019 年紐西蘭的露營人數超過 24.5 萬人,其中 71.2% 的露營者選擇在露營車(Campervan/Motorhome)中過夜,20.3% 選擇旅行拖車(Caravan)、3.9% 選擇帳篷,2% 選擇廂型車/貨車,另 0.7% 則選擇在轎車內過夜。而露營車之所以受歡迎,主要有兩個原因:低廉的成本、優美的自然景色。該報告指出,露營車已成為紐西蘭熱門的居住與旅行方式。
就我觀察,紐西蘭文化強調幾個重要元素:
- 與自然的緊密聯繫
- 享有自由的同時,保持靈活的移動性
- 追求冒險和探索的精神
- 強調社區與共享文化
露營車生活促成了人們在旅途中或營地內與他人相遇,進而融入特定的社群,形成緊密的社交圈,這種共享的生活方式,完美契合了紐西蘭社會中強調社區連結與互助的價值觀。
Beach Road Holiday Park 正是一個經典的案例,許多退休人士賣掉了都市裡的房子,將所有家當搬進露營車,過起了以大自然為家的生活。隨著時間推移,像奧塔塔拉這樣靠近城市的郊區,成為了長期停靠露營車的理想選擇,既能享受大自然的悠閒寧靜,又能方便地採買日用品和就醫。
在經濟方面,住在 Holiday Park 的費用每晚約 20-50 紐幣(約新台幣 400-1,000 元),若長期住宿還可以商談更優惠的價格。有些人甚至選擇「購買」露營區內的一小塊地,除了停靠露營車,還可以在周圍種花種菜,打造自給自足的小菜園,偶爾還可以拿來跟鄰居「以物易物」。
第一手訪談營地居民
在營地裡,我遇到了一位名叫 Fulton 的毛利人,他來自僅半小時車程外的 Riverton,帶著懷孕的妻子和剛滿一歲的寶寶住在 Holiday Park。他告訴我,這裡靠近海灘,還有步行道、腳踏車道與騎馬道,環境優美,非常適合家庭生活,尤其是育兒。
Fulton 帶著小孩去 Holiday Park 附近挖蛤蜊,並將食材帶回營地烤 BBQ。圖/Chi Lo 提供
Jean Anderson 則是這裡的老住戶,她已在此生活了 18 年。自從丈夫過世後,她買了一輛露營車,搬來 Holiday Park 居住。她回憶說:「我當時的積蓄不足以在鎮上舒適地生活,所以我以 11 萬紐幣(約新台幣 220 萬元)賣掉了房子,並以 3 萬 2 千紐幣(約新台幣 64 萬元)買下這個小地方。」剩下的錢成為 Jean 的養老金,足以讓她過上穩定的生活。
Jean 很喜歡這裡的生活方式,並不懷念過去住在傳統房屋裡的日子。「我只有一個人,為什麼還需要一棟大房子呢?這裡有我所需的一切,包括我的花圃和菜園,安靜又祥和。」就在 3 年前,她的姊姊和女兒也搬來這裡居住,有家人在身邊,讓她感到更加滿足。
至於 90 多歲的 Larry O’dea,則已經在這個營地住了近 20 年,自從離婚並失去了位在奧塔塔拉的房子後,他花了 1 萬 2 千紐幣(約新台幣 24 萬元)購買了一輛露營車和一間附屬小屋,從此搬來定居。
「我非常喜歡 Beach Road Holiday Park,也許這裡不適合所有人,但對於我這樣的單身漢來說,這裡再適合不過了。這邊有很多善良的人,隨時樂於伸出援手。前幾天,我的好鄰居還幫我修剪了草坪,」Larry 他笑著說,「我會一直住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Holiday Park 老闆 Bevan Shirley 表示,這裡的永久居民約佔 65-70%,他們擁有自己的露營車,每週支付停車費,起價為 90 紐幣(約新台幣 1,800 元),外加電費。對許多人來說,這種生活方式具有相當的吸引力,因為省掉高昂的土地成本,讓它比傳統住房更經濟實惠。
台灣人追求安居樂業,紐西蘭人享受自由自在
在驚訝於露營區社群的生活模式之餘,我不禁回想起台灣那頭房價巨獸,這讓我深刻感受到兩國之間截然不同的居住文化與生活哲學。
台灣地狹人稠,居住環境競爭激烈,人們為了追求「安居樂業」,不惜一生努力儲蓄,卻往往仍無法擺脫沉重的房貸壓力。城市生活充斥著快速的節奏,時刻消耗著人們的時間與精力,最終形成了一種「房奴文化」。
紐西蘭則相反,這片土地廣闊、資源豐富,居民對於「居住」的概念更加開放且多樣化,在他們眼中,「家」並不僅限於磚牆與鋼筋構築的固定建築,而是可以隨著旅程自由移動的露營車。這種生活方式讓人得以遠離擁擠的都市,與自然環境緊密相連,享受不受拘束的空間與生活的自主性。在紐西蘭,房屋不再是生活的重心,而是生活的工具,讓人能以輕鬆、自由的方式體驗生活的多樣面貌。
這種差異也反映出兩國文化上的深層價值觀:台灣人對穩定和安全有著深切的渴望,房子成為人們心中安全感的象徵;紐西蘭人則更看重對自由與冒險的追求,他們放下對固定住所的執念,選擇以流動的方式擁抱生活中的每一個未知。
正因如此,紐西蘭的露營車生活,不僅僅是一種居住方式,更是一種與自然共生、追求簡單而富足生活的態度。
台紐「養老」觀念大不同?
再進一步談到養老,台灣與紐西蘭的差異更為顯著。在台灣,傳統觀念深植於多數人的心中,房子被視為養老的依靠,擁有一處固定的住所能夠帶來穩定感和安全感。因此,許多人即便一生勞累,也要購置房產,這似乎成為人生必經的階段。台灣的養老模式大多與固定的居所、家庭的支持,以及醫療資源的便利性緊密相關;而費盡老人一生心血得來的房產,則會成為傳家寶,作為留給子女的遺產。
然而,紐西蘭的養老觀念卻截然不同。對他們而言,房子不再是唯一的依賴,反而是一個可以選擇放棄的物質負擔。因為如此,許多退休人士賣掉自己的房子,搬進露營車,開始一段全新的旅程,他們認為,養老不應該被固定的四面牆所束縛,而應該在自然中體驗簡單而充實的生活方式。
露營車提供了紐西蘭人自由,使得他們可以藉由更低的生活成本,享受遍布全國的自然美景,遠離城市的喧囂,同時也減少了對醫療和其他公共設施的依賴。且因許多露營地位於靠近城鎮的郊區,讓他們既能享受大自然的寧靜,又能在需要時快速接觸到醫療服務。
紐西蘭的「養老」,不僅僅是生活環境的選擇,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轉變。追求自由、簡單、與自然和諧共存,是紐西蘭人的養老哲學,這與台灣以穩定、安全為核心的養老觀形成鮮明對比,也體現了兩國在文化和價值觀上的深層差異。
【延伸閱讀】
●紐西蘭金錢觀:錢就是要拿來花的不是嗎?
●一門相同的「戶外求生技能」課,台美教法大不同──一個交換生的觀察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牧文 等到老了,就真的會明白醫療資源很重要。這文章的作者只是還沒老而已。
個人上個月意外地去住了一次院。因為從來沒住過院,很擔心超過四天的住院會非常昂貴。結果出院付費時不到一萬台幣,和國外醫療費用天差地遠。
年輕人趁年輕是可以去飛一飛,但是要有智慧留點力氣飛回來。放眼世界,台灣仍然是一個好窩,好嗎?
10月11日23:05
Yen Ming 在台灣嫌房子太貴,還以為跑去紐西蘭置產…結果在那邊住房車…台灣你不置產也能住房車,是你想不想而已,這內容狗屁不通,廢文。
10月11日19:48
鬍鬚 很好奇這個魯蛇的經濟來源是啥?
10月11日16:52
志賢 廢文
10月11日16:22
宮學民 非常好
請永遠不要回來
浪費任何資源
10月11日21:55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