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壯大本土種苗,減少外國種子依賴!欣樺種苗支持國家育種研究,捍衛 2% 戰略產業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2024年05月31日23:06 • 發布於 2024年05月30日02:10 • 上下游News&Market

種苗雖僅佔農業生產 2% 的成本,卻是農業的關鍵戰略產業!懷抱著對種子的熱情,施辰東中年轉行,創辦「欣樺種苗」,從育種、銷售、推廣,挺過燒光存款的創業前期,逐步打開本土種子市場,近期更與兒子一同鑽研洋香瓜種子,期待能從日韓品種中殺出一條血路。

施辰東父子除了經營自家公司,也接續擔任種苗協會理事長,為整體產業打拚。為了減少育種成本、支持國家的育種研究員,施辰東向公部門技轉了48 個品種,數量為民間之冠,「農為國本,種為農根,若無本土種苗產業,台灣農業就只能看外國臉色。」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施辰東中年創立欣樺種苗,與家人一同在種苗產業闖出一片天。(攝影/林怡均)

國外種子市場大,中年創業一圓種子夢

種子對施辰東來說並不陌生,他的父親經營「採種場」,即是替育種公司產出種子。例如:種苗公司交付 20 公克親本種子,下一年採種場則可產出 100 公斤左右的種子。父親的採種場過往都是受國外種苗公司委託,年復一年生產種子,「說白了,就是代工,(採種場)利潤很低。」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在家庭事業耳濡目染下,施辰東選讀屏東農專農藝科,並與學妹相戀、結婚。但他沒有接下家業,曾嘗試過賣冰,也當過農藥行的業務。然而施辰東發現,農藥帳款的收付都靠票據,但票據日期往往長達三個月,倒帳風險極高,反觀種子行買賣都是現金交易,「那時候,我就想以後做種子生意。」

這一想法在施辰東心裡足足醞釀了數十年,卻遲遲沒有行動。步入中年後,與他同樣任職於農會的妻子前往中國、東南亞,發現周邊國家的蔬菜種子需求量大,回家鼓勵施辰東要把握時機。於是趁工作之餘,施辰東在家裡的採種田內選育種子,且受到種苗客戶的青睞,讓他有了起步的信心。

1994 年,施辰東選育的花椰菜在當年農試所舉辦的競賽中獲得早生品種組冠軍,使他下定決心,在 52 歲這年提早退休、創辦欣樺種苗。

欣樺種苗前身為瑞農採種場,施辰東創業,與家人一起培育各式各樣的蔬菜。(攝影/林怡均)

勤跑外國談業務、燒光退休金在所不惜

中年創業並不容易,施辰東表示,種苗產業負責育種、選種、生產種子,所有環節都需具備技術及耐心,但創業初期資金有限,他和妻子兩人總「兼」所有工作,妻子當時還未辭職,每天中午休息時間都儘速趕回溫室,在高溫下拿著鑷子為每朵花授粉、生產種子。

蔬果品種市場非常競爭,施辰東直言,全世界都有育種公司,撇開搜集種原的前置作業,育成一個品種最少要花 6 年時間,但市場壽命可能只 4 到 6 年,因此,他除了育種,還要外出經營客戶。

由於一開始就鎖定國外市場,沒有人脈的他必須勤跑各國的活動、論壇等尋求機會,機票、住宿、應酬聚餐等支出費用驚人,2 年內就將 400 萬元的退休金燒光。

育種時間長達數年,種苗客戶經營亦然。施辰東說明,品種好不好,得種植後觀察一段時間才知道,最少要等待 3 個月,但第一次下訂量往往只有數公斤,客戶滿意才有下一次機會、更多的訂購量。除非市場非常喜愛,否則品種培育的回收成本至少需要十多年。

開拓洋香瓜商機,台中 2 號、台南 15 號耐熱又好吃

受歡迎的品種可遇不可求,「遇到就像中樂透」,但是受歡迎不見得好種。施辰東分析,對生產者來說,容易種植、抗病蟲、高產的作物是好品種,但消費者喜歡的品種,則要靠考慮美味、外觀漂亮、食用是否方便等因素。

「消費者喜歡的品種通常不好種」,不過不易種植的品種卻能拉高門檻及售價,增加農民的利潤,好的品種必須在生產與消費需求之間取得平衡。

施辰東以洋香瓜為例,目前台灣栽培的高單價洋香瓜品種多來自日韓,日韓為溫帶國家,當地育成的品種不見得適合台灣環境,種植困難度高。儘管越來越多人加入種植行列,不過要把洋香瓜種得漂亮又好吃並不容易,洋香瓜在國內多走禮盒市場,單價非常高,洋香瓜的種苗也因而價格昂貴,每顆種子售價可能高達 10 元。

為了開拓洋香瓜種子商機,施辰東向公部門技轉「耐逆境」的品種。施辰東的次子、宇辰種苗副總經理施宏誠指出,台灣夏季炎熱,不易種出漂亮的瓜,但台中及台南農改場分別育成的台中 2 號及台南 15 號都是耐熱品種,台中 2 號不僅能在夏天結出漂亮網紋,且有獨特香氣、極佳口感;台南 15 號皮薄又有黃色外皮,極具識別度;此外,台南 16 號則是暖冬依然可採收的細網紋品種。(閱讀台中 2 號洋香瓜的故事,點選這裡

欣樺種苗不僅自行育種,也向公部門技轉優質甜瓜品種(上、下圖攝影/林怡均)

大量技轉公部門品種,以行動支持育種研究員

據農業部科技處統計,欣樺種苗向農試所、農改場等農政單位技轉了 48 個品種,技轉數量是民間之冠。每次技轉都得花 200 萬元,為何欣樺種苗願意不斷作這樣的投資?

施辰東解釋,民間公司育成品種需培養育種人才,但人才養成恰恰是最困難的關卡,即便是農藝、園藝背景,進入職場也得從零開始,畢業生培育至具備足夠專業,最少要投入 300 萬元以上,但培育好的人才也不易保留。相形之下,直接技轉公部門的品種更省時省力。

此外,技轉公部門品種也能維持國家育種能量。施辰東認為,每個品種都是育種研究員的心血,品種發表時也是對外爭取資源的時機,國家的育種研究員是台灣農業的珍貴人才,「有人技轉,研究員才能保住下一年經費」。而技轉後,他也邀請研究員到公司開課指導,讓公司的研發人才能夠精進。

不過,公部門育成的品種不一定好種。施辰東直言,市售蔬果作物通常栽培一段時間就會收成,要產出種子則需拉長栽培時間、直至開花結出種子。種植時間拉長,遭遇的高溫、日照等天候挑戰會更大,種子產量若是不理想,很難讓更多農民嘗試,因此技轉後,公司的研發人員也得慢慢改良。

對民間育種公司來說,培育人才是最費時費力的投資。(攝影/林怡均)

農為國本,種為農根,具有戰略價值的關鍵 2%

創業至今已 30 年,施辰東不只經營自家公司,也曾任種苗協會理事長。每年舉辦多項作物的品種競賽、論壇,並對外辦理行銷活動,讓種苗業者能安心前往日本、中國、印度等地區參展。

為提高蔬菜種子品質,施辰東也向農業部爭取經費,包含蔬菜種子採收、調製、冷藏保存、精緻小包裝等設備都適用,減輕中小型種苗公司的負擔。

施任青與父親同樣衷心於公共事務,是種苗協會現任理事長。施任青認為,「農為國本,種為農根」,儘管在作物生產成本中,種苗只佔 2%,卻是不可缺少的的戰略關鍵,若無本土種苗產業,「台灣農業就只能看外國臉色」。

從全球趨勢來看,種苗產業越來越精緻,以往種子是以公斤計價,現在是公克計算,甚至慢慢出現論「顆」買賣,種苗品質勢必不斷提升,品種要高產、優質、抗病、抗蟲,還需在出場前將肥料與種子包覆,提高發芽率。

施任青認為,人才是育種產業最關鍵的命脈,無論是公部門還是私部門,農業部應儘可能留住育種研究員,薪資待遇及研究經費是留住人才的關鍵之一,可從大學實習階段開始著手。

育種公司在農院生實習階段給予薪資,農業部則提撥對應金額到實習生專戶中,未來實習生到公部門或育種公司任職時,專戶累積薪資也可按月提領,以優質薪資留住人才。

施辰東(右)與長子施任青(左)一同為種苗產業服務。(攝影/林怡均)

延伸閱讀:

不怕中暑的洋香瓜來了!台中農改場育成耐熱「台中 2 號」,香甜果肉厚、網紋明顯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