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語言,是隨身攜帶的玩具、隨時可玩的遊戲;拉近了情感的距離、繽紛了世界的想像

信誼基金會
更新於 05月09日06:18 • 發布於 05月09日23:00 • 張杏如(信誼基金會董事長)

對認真做父母的你來說,養育孩子可說是一趟驚奇之旅。你也許或當然不記得自己還是小小孩的時候,但你的孩子卻在你充滿愛的見證下,為你填補了這段記憶裡的空白。

文/張杏如(信誼基金會董事長)

圖/shutterstock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看不見、摸不著,卻宛如天籟般的感動
以最明顯的動作發展來看,從抬不起頭的嬰兒,到能趴著、抬頭看你,到會翻身、坐、爬,再到站起來、搖搖擺擺踏出人生的第一步,然後會跑、跳、追逐,短短一年多,就把人類演化過程走完了。你不覺得很厲害嗎?他是你的孩子,也是大自然的孩子。

想像在世界各地,同一時間出生無數個嬰兒,這些孩子大都會在1歲半前後,開始咿咿呀呀說著不同的語言。每個孩子的第一聲爸爸、媽媽,雖然稍縱即逝,也看不見、摸不著,不都宛如天籟,讓你既驚喜又感動嗎?

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有相同的發展歷程,大腦與生俱來就有準備學習語言的機制,因為聽著不同的語言長大,會說著不同的語言。但孩子都是在不斷聆聽的過程,去模仿、學舌,去統計、推敲、判斷,逐漸會聽話、會說話。他知道,語言是他和外界溝通必備的能力,一如他要學會站起來走路一樣。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嘗試錯誤、不斷修正的語言發展過程
語言習得並不是天經地義的事,語言能力發展難免要經歷發音不準、用詞不當、詞不達意,有時更因無法表達心裡的意思,而出現結結巴巴或退縮的曲折,這些都像是學步時的蹣跚、搖晃、跌跌撞撞,只是你看不見。

我們要透過示範正確發音、用語來回應,鼓勵、誇獎他的努力,而不是刻意矯正或取笑他的錯誤。

專研腦神經科學家發現,剛出生的嬰兒,語音辨識能力都一樣好,他們能辨識各種語音,為學習語言這個艱鉅的任務和挑戰做好準備。但隨著周圍不斷出現的語音,組合成的字、詞,句子,為了適應不同的語言環境,他們的大腦就會自動消除不需要(用不到)的音。

因為他們沒有足夠機會來模仿、學習,同時為了適應生存環境,他們勢必要把腦的儲存空間留給「有用」的東西。最常被引用的例子,就是日本字音中沒有R音,以致日本孩子很快就把腦中的R 音給刪除了,長大後學英文只能用L 音來取代。有些日本人會覺得懊惱,可惜早期的經驗很難代換。

越小的孩子越需要經常相處、親密互動的人和環境,來提供語言學習的早期經驗。做父母的你,得面對面和他說話,讓他聽到你的聲音,看到你的嘴型和表情、手勢等非語言的訊息。

因為會聽才能模仿語音、學習說話、學會表達。所以這次問卷雖針對1至6歲語言發展做研究,我們仍特別將1歲前分出一個區塊,來觀察嬰兒期的親子語言互動。

我們很高興發現,超過80%父母經常會近距離和孩子面對面說話,約70%父母會哼唱兒歌兒謠,或提高聲調、搭配表情和手勢,說著媽媽語。或許孩子只會發出沒什麼意義的聲音來回應,但你已為他啟動學習語言的開關了。

閱讀,提供有別日常的語言情境
進入21世紀,信誼從腦科學的研究了解,2、3歲前,是腦發展最重要的時期。與人親密的互動,正是建構腦綿密網路的觸媒。除了2000年開始,持續舉辦嬰幼兒發展國際研討會,亦於2006 年加入世界推動嬰幼兒閱讀「Bookstart」運動,出版適合3 歲以下閱讀的圖畫書、發送閱讀禮袋給6 個月以上的孩子。

當時,很多人質疑,這麼小的孩子會讀書嗎?其實,發起Bookstart 運動的英國早有很多研究,說明及早閱讀對孩子長期學習和學業成就的重要影響。

當你把孩子抱在懷裡,讓孩子感受你的體溫、聽你的聲音,他會聽到日常生活對話以外的新詞彙,你也傳遞訊息給他:我愛你,我喜歡和你說話。閱讀是一件愉悅的事,促進腦的發展。

對孩子來說,語言要在情境中才有意義。比如「對不起,我遲到了。」和「對不起,可以借過一下嗎?」都是對不起,但前者是致歉,後者是提醒,孩子會試著連結情境,推敲語意,所以這次我們也特別以日常對話、玩玩具和共讀的情境來設計問卷。

但幼兒生活相對單純,和孩子共讀可以提供有別日常的情境,增加他聽到的詞彙,並從上下文意理解詞彙的意義,及學習比較複雜、多元的表達方式。研究證明,詞彙量是推估未來閱讀能力的重要指標,而沒有足夠閱讀經驗的孩子,到三、四年級時,對複雜語句的理解會相對困難,或無法體會意在言外的說辭。

別忘了,親子共讀也是和孩子獨處、親密對話的時刻,是強化彼此關係很好的媒介。良好的親子關係正是孩子社會化的基礎,有安全感的孩子會更願意走出去,與人相處,結交朋友,探索世界。

培養未來語言力:溝通、思辨、主動分享
在父母填答問卷的一萬多個孩子中,基本上在語音的掌握、語意的理解和語言的表達上,都符合各年齡的發展指標,但這次調查主要針對語言理解和表達來設計,大部分都是非常生活化的用語、對話或指令。

經過2、3 歲的語言爆發期,也就是孩子4、5 歲開始,我會建議和孩子共讀後,請他複述故事內容,學習表達,也更理解(comprehension)文本的意義。因為孩子進入小學後,往往會花更多時間在讀課本、認字和紙本考試上,幾乎沒有學習表達的機會。這是身為父母的你,可以事先為孩子準備和補足的。

孩子再長大一些,共讀後的提問和討論,將為他累積思辨(reasoning)能力。例如「主角這樣做,你贊成嗎?」「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等,在彼此分享看法和意見中,養成親子溝通的習慣,培養孩子思考的能力和將心比心的情緒智商。

在調查中,我們也看見台灣父母較少主動和孩子分享生活點滴,或表達自我情緒、感受,孩子也多半處於被動回答的狀態。這多少受到文化背景和教育方式的影響,但主動性(initiative)是身處21世紀的我們必備的特質,這攸關孩子未來的積極性、創意和分享、合作的團隊精神。若我們能提供孩子主動的榜樣,是最理想不過了,畢竟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啊。

語言,是隨身攜帶的玩具、隨時可玩的遊戲語言學習還有個攜帶方便、毫無負擔的特質,你隨時隨地可以給孩子講個故事、唱首兒歌、念首詩,或一起編故事、玩個語言遊戲。記得有次帶孫子去檢查眼睛,點了散瞳劑,得等一段時間,孩子顯得有點不耐。

我就和他玩字彙遊戲,從眼睛開始,輪流說出身體部位。又因為說了肚子、鼻子,於是展開說「○子」的比賽,從兒子、鞋子、櫃子,到桌子、鍋子、李子,說著說著,就輪到我們了。後來,有段時間我們常玩這種遊戲,也嘗試設定條件,增加難度,比如要說廚房裡的東西,或乘車時說沿路看到的3 個字的詞,像是行道樹、斑馬線、紅綠燈。

在毫無壓力下,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觀察力、聯想力,同時增加詞彙量。其間還可以透過彼此提問、討論,加深印象和學會運用。一舉數得,何樂而不為?

語言,拉近了情感的距離、繽紛了世界的想像
語言,不只用來認知、思考,也用來感受、抒發情感。同一個詞,可能有著不同的聯想和情感連結,各有領會、各自解讀,世界因此更繽紛多彩。

好比說到月亮,每個人都有不同想像,從夜晚、星星、嫦娥等脫口而出的答案,到「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的普世情懷。當然,有人詩情畫意,也有人大談引力、能量、行星、登陸月球。

有次我宴請從日本來的友人。一位獨自在戶外庭院抽煙的客人,忽然叫了他的女朋友,說「今天的月色很美。」我們紛紛離座賞月去。那天農曆十三的月並不太圓、浮雲掩月,大家嬉鬧著,不知看了月亮沒。

臨別時,同行友人才告訴我,日本文學作品裡,男女主角走在路上、抬頭望月,男主角嘴上說著「今天的月色很美。」代表著說不出口的我愛妳。聽他這麼說,還來不及讚嘆語言的趣味,倒擔心起自己是不是壞了一樁美事了。

身為父母,有些事非你不可,有些事只有你才有
8歲前的良性互動,不只有助語言學習,對腦的發展、情緒的穩定、認知能力和社會化都有正向影響。

多和他聊天,會讓你更了解你的孩子,聊天不是單向的對他說,更不是說教,而是有來有往的對話;多和他一起念唱兒歌兒謠,幫助他掌握語言的韻律和音樂性,會使他的表達更有打動人的力量。

最重要的,多和孩子共讀好書、但別視為父母的功課。經典著作不只文圖創作俱佳,或感動人心或幽默有趣或引人深思,為人父母讀來,也有滋有味。跳脫念書給孩子聽的形式,共享閱讀的樂趣,無形中也培養孩子未來的閱讀和寫作的能力。

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呢?一天只要用一點時間,專心的陪伴,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幸福,你更能享受為人父母獨有的生命之旅!

➜【免費免運索取】0-8歲提升語言力&表達力 必讀手冊!

➜免費訂閱0-8歲育兒報,掌握孩子成長關鍵

➜加入信誼line好友,育兒新知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