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近二、三年來頻傳各界名人猝死,例如: 48 歲的寒舍董事蔡伯府心肌梗塞猝死,還有 35 歲的藝人高以翔在參加競技類實境節目錄影時,疑因心臟驟停猝死。究竟導致猝死發生的原因為何?猝死前兆有哪些?猝死自救有可能嗎?心臟內科主治醫師一文解析。
猝死都與心血管疾病有關嗎?
所有猝死病例中,起因為心肌梗塞占70%,另外有10%是主動脈破裂(非心臟疾病)、心律不整、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及其他結構性心血管疾病。和一般大眾印象不同的是,腦中風很少猝死,除非腦部血管大規模出血。
依照1970年世界衛生組織及1979年國際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學會的定義,不論何種原因,病發後 24 小時內死亡(心臟停止搏跳)稱為猝死。
後來世界衛生組織將這個定義修正,把病發後 6 小時內死亡稱為猝死。
醫學上將猝死分為二大類:心因性猝死及非心因性猝死
心因性猝死
心因性猝死與心血管出狀況有關,通常症狀發作 1 小時內,心跳突然停止導致死亡。
猝死案例中有八成都屬於心因性,很可能是肇因於心肌梗塞、重度狹心症、心肌病變或心律不整等因素。
近二、三年來頻傳各界名人猝死,例如: 48 歲的寒舍董事蔡伯府心肌梗塞猝死,還有 35 歲的藝人高以翔在參加競技類實境節目錄影時,疑因心臟驟停猝死。
非心因性猝死
非心因性猝死可能是主動脈破裂、肺栓塞或者是呼吸道疾病所引起的。
最常見的是很多猝死案例平常並無心血管疾病,卻因過勞、壓力過大或長期熬夜不睡覺而猝死。
這是因為交感神經高度活躍,造成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導致冠狀動脈斑塊破裂,引發心肌梗塞或主動脈剝離。
猝死有無警訊呢?
有的。
如果出現胸悶、心跳加速、心律不整、心跳過慢(每分鐘低於40下)、暈厥、全身無力、疲倦、眼前發黑、四肢發麻、水腫或走路不穩等情況,充分休息後未見改善,那麼千萬要謹慎以對,很有可能已經陷入猝死危機。
(本文作者為 台北榮總心臟衰竭中心主任、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江晨恩,原文節錄自《江晨恩醫師心血管診療室:從日常護心、逆轉三高到精準治療,超前部署,遠離心血管疾病》/天下文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