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才傳出川普政府計畫找台積電來救火,協助英特爾提昇3奈米、2奈米製程的半導體製造能力,如今又有進一步的消息指出,博通和台積電可能將「分食」英特爾,將這間半導體大廠一分為二。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 博通一直都在關注收購英特爾的晶片設計與行銷業務 ,已經與顧問討論當中,但他們對英特爾的製造業務卻毫無興趣,計畫找到願意接收廠房的合作對象才可能正式提出。
然而與此同時,有知情人士向《彭博社》透露, 台積電因應美國政府官員的提議,正在考慮收購英特爾廠房的控股權 。該人士指出,政府官員近期向台積電提出了促成兩家公司交易的想法,但尚不知英特爾的意願如何。
這使得英特爾有可能被博通和台積電分別買走一部分,進而導致解體。過去外界從沒將英特爾視作「被收購的對象」,不過近年英特爾先進製造趕不上競爭對手,並在代工業務失利後,包括這次可能被博通和台積電分食在內,各方企業有意收購英特爾的消息便紛紛出爐。
但需要注意的是,博通並未和台積電聯手,也沒有正式提出報價,所有協商都還在相當初步的階段,三家公司的交易能否順利促成還是未知數。
台積電接手英特爾廠房,有哪些障礙?
去年12月,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宣佈退休,無法扭轉英特爾困境便黯然下台。根據英特爾財報,2024年代工製造部門虧損多達134億美元,比整個英特爾產品部門的獲利還要來得高,也成為英特爾去年虧損超過百億美元的最大因素。
為了解決代工部門嚴重虧損的問題,臨時共同執行長大衛.辛斯納(David Zinsner)曾向外界透露,英特爾計畫在未來幾季內建立新的董事會架構,如此一來便能為代工部門引入外部投資者,降低成本並緩解虧損問題。
依照目前披露的資訊,內部討論預期結果是台積電將接管英特爾在美國的半導體廠房,同時安排美國主要的半導體設計公司入股,以合資企業的架構避免英特爾製造業務完全落入台積電這間外國公司手中。
事實上,台積電過去對收購英特爾製造業務完全不感興趣,總裁魏哲家去年10月曾明確表示,台積電沒有收購英特爾工廠的意願,不過今年1月被問到相同問題時回答則更為保留,僅聲稱英特爾是很好的客戶,對台積電非常重要,態度的轉變也被認為是種訊號,儘管尚不知台積電改變心意的確切原因。
台積電對英特爾廠房不感興趣是有道理的。例如,英特爾的工廠過去多是為生產英特爾自家晶片所打造,近幾年才有針對外部客戶的代工製造業務,要將廠房改造成符合台積電營運模式,勢必需要花費不低的成本。
另外,以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廠的作法來看,他們傾向派遣台灣工程師協助海外廠房營運上軌道,也因此在美國招來一些抨擊,認為台積電用台灣工程師搶走了當地的就業機會。加上川普現在對移民採取更為嚴格的態度,《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說法指出,台積電也擔心派遣台灣工程師的作法會受到限制。
並且為了營運英特爾的工廠,台積電也必然需要將部份機密、技術透露給部份英特爾員工,這也可能影響台積電控股英特爾製造業務的意願。
不過台積電最終能否控股英特爾製造業務,最終可能還是得看川普的臉色。尤其,英特爾製造業務牽涉到拜登時期推出的晶片法案,獲得高達79億美元的補貼,並是所有獲得補貼的企業中金額最高的公司。
目前看來,川普可能不太支持讓台積電接手英特爾製造業務。《路透社》指出,美國政府官員表示,川普政府支持外國公司在美國投資,但不太可能支持讓外國公司營運英特爾的廠房。
廠房讓給台積電,可能是英特爾最好結局?
過去一年裡,英特爾股價近乎腰斬──這還是包括了傳出台積電投資消息後逾20%的漲幅。對他們來說,無論是被博通、台積電拆分,或者放手讓台積電控股製造業務,都代表著營運上需要做出重大轉變。
研究公司Baird近日發布了一份報告提到, 倘若台積電願意接手,「英特爾將從顯著的現金流負擔緩解中獲益,並能專注在設計及平台解決方案上,同時其製造業務能夠獲得其他無廠半導體公司訂單,轉向「地緣可靠」(geo-dependable)的製造模式。」
維德布什分析師馬修.布萊森(Matthew Bryson)則提到,若英特爾選擇了這條路,「它會變成一間專注半導體設計的公司,更接近博通、邁威爾和AMD。」
延伸閱讀:Perplexity發布Deep Research,一天可免費查5次!跟OpenAI、Google一般搜尋差在哪?
責任編輯:李先泰
延伸閱讀
台灣專利排行榜出爐!台積電9連霸、鴻海成長率93%:成大擊敗台大奪「大專專利王」
南韓餐飲業迎寒冬!2024年倒10.7萬家「20年內最嚴重」:發生什麼事?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娜姊 🆔wer982 介紹女友給你
02月17日20:18
奈🅻🅸🅽🅴🆔882wt 看我名字來找我約會
02月17日19:23
罵丸🆔abba996 給你一晚的陪伴
02月17日18:47
NONAME 加我了解更多
02月17日10:32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