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代工大廠英業達(2356)桃園廠區,一眼便可看到高掛在大廳牆上的「創新(Innovation)、品質(Quality)、虛心(Open Mind)、力行(Execution)」等標語;事實上,這幾個字是內部人稱「葉會長」的葉國一親筆題詞,也是他帶領團隊橫跨50個年頭、貫徹到底的核心思想。而團隊自從1975年成立以來,便不斷的將經營觸角朝全球延伸,並接連在台灣(士林、桃園)、大陸、捷克、墨國、大馬、越南、泰國建立生產基地。
《經濟日報》獨家直擊位於桃園科技園區內的英業達桃科廠進行採訪;英業達身為三大台系ODM代工廠之一,在市場上有「伺服器主機板一哥」的美譽,不僅同時為「亞馬遜(AWS)、戴爾(Dell)」等大廠供應 AI伺服器的主機板,並憑藉強大的技術實力,搶下輝達(NVIDIA)AI伺服器液冷的專案大單,而桃科廠作為英業達旗下最大、也最主要的伺服器製造基地,目前握有的產能也已領先全球。
首家 5G 專頻專網執照智慧工廠
英業達近年積極布局智慧製造,而桃科廠則是首家取得5G專頻專網執照的智慧工廠,也是台廠最佳的數位轉型之典範;而廠區與桃園市、新北市鶯歌之邊界相鄰,總占地面積約為3.6萬坪,視野也相當遼闊,若撇除建置於大智路88號的桃科廠主建物大樓,其餘空間都被一望無際的綠色植被給填滿。整體而言,也讓經營團隊在兼顧ESG的同時,還能有效進行隔熱、降低建築物的冷暖負荷,節能減排且美化建築。
至於桃科廠主建物大樓,除去一樓挑高大廳之外,還有多間會議室以及多條生產線,建物本體採用白色調為主,在建物外頭則以紅色的字體寫著「英業達」凸顯出該品牌虛心學習、要求品質等特點,而桃科廠作為集團旗下最重要的伺服器產品線,目前當地員工人數已經激增至大約5,000人,而廠內先進製造設備和應用5G技術的智慧生產流程,主要是透過導入AI-AOI自動光學檢查、數位孿生、AR生產設備巡檢、人臉辨識系統、電子圍籬及產線戰情看板等應用打造而成。
高科技專業管理工廠 生產流程更穩定
英業達5G研發事業部新事業群處長簡嘉南則分享,團隊透過「異質網路整合」技術,將來自不同網路來源,包括Wi-Fi、5G等方面的資訊,全數整合成一套完整的資料系統,並以「一站式」戰情資料看板來呈現,在提高工廠生產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人力成本和減少不必要的停機時間。他坦言,目前廠內已搭載超過77部具有「人臉辨識功能」的相機,還能進行產品瑕疵檢測的應用,顯示出精確識別與提高生產效率的重要性。在CT(通訊科技)方面,5G小基站一體機整合CU、DU與RU,串接核心網路,實質提升生產效率及產品良率,也為工廠工安管理帶來極大的效益。
而眾人邁開步伐深入這座智慧工廠、搭乘電梯來到位於四樓的AI產線門口後,須在正式進入前,穿戴整套「靜電衣、帽、防塵鞋套」,而在穿戴完成後,仍須經過一道設有「人臉辨識系統、電子圍籬」的關卡,才能正式踏入生產區域。對此,簡嘉南說明,這個關卡除了能確實掌握入場人員的身分外,還能以辨識系統識別入場人員的著裝是否合規,若是身分、衣著未如規定,便會卡在門口無法進入。
隨著指引進入廠區後,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註記各種專業資訊的電視牆,簡嘉南指出,這片「產線戰情看板」可以即時將全球各廠區的零件、資源即時進行統計,透過將各種數據資料一次全部顯示在大螢幕上,也能讓管理人員確實了解各產線的最新動態,並進行調配,這也是產品製造的第一線,無論是遭遇任何情況,也都能透過這面戰情看板進行最適當的調度。
簡嘉南表示,這套一站式「MES 系統 (製造執行系統) 」作為打造智慧工廠時,最不可或缺的核心關鍵,系統一般都涵蓋無紙化生產程序控制、數位化品質檢驗、設備狀態監控與資料獲取、全程品質追溯與分析、數位化看板與分析以及智能物流配送等服務;集團在此基礎上增加設計工藝集成,還有作業計畫導入、以及排產等兩個部分,因此能讓生產流程更穩定。
領先 AI 熱潮 英業達桃園廠成「開山祖師爺」
英業達除了在桃園廠建置專用網路外,旗下5G產品也已從上海移至桃園廠生產。對此,內部透露,5G產線移轉的主因,是受到旗下來自美國的客戶所需才進行調整,事實上銷往美國的產品,若在上海生產將有關稅等外部問題,而改在台灣生產就可直接避免受到政治議題影響,目前已將全部的後段生產,從上海移至台灣桃園廠,原本在南京生產的5G相關模組,也已移到馬來西亞來生產。
事實上,隨著近兩年來AI(人工智慧)技術的問世、也在市場上掀起了一連串的滔天巨浪,大廠紛紛將目光聚焦到技術的應用及產品的開發上,也讓各種雲端運算新品如雨後春筍般問世。但就在大家開始尋找不同角度、想方設法試圖切入時,英業達卻早已提前進入布局。因此外界也將「英業達桃園廠」視為伺服器市場發展史中的「開山祖師爺」。
白手起家 收購美商後才跨入伺服器產業
回顧過往,集團的大家長、會長葉國一在1975年正式創辦英業達之前,就曾在1972年接受三德集團高和順之子高達雄的邀請,白手起家創立「三愛電子」,不過就在公司成軍滿三周年之際,他卻毅然決然地選擇出走,並拿出多年攢下的積蓄從零開始,也才有了如今的英業達。而最初英業達是在台北市士林起家,如今主要負責伺服器事業的「英業達桃園廠」,則是於1998年經收購美商迪吉多(digital)大溪廠而獲。
美商迪吉多(digital DEC)為當時全世界第二大的電腦公司,團隊不僅能製作「迷你電腦(mini computer)」,後來就連x86 Based 伺服器也都有做。不過隨著迷你電腦市場的衰退,間接導致迪吉多全球營運陷入困境,而繼任的總裁帕瑪(Bob Palmer)最終於1997年決定將公司賣給(併入)康柏電腦。而康柏在接手迪吉多後,則又在1998年將旗下「大溪廠」轉賣給協力廠商英業達,自此英業達也才正式開始跨入伺服器產業。
手握輝達訂單 看好2025業績表現
對此,英業達作為AI伺服器代工鏈一員,不僅手握輝達最強B100 AI伺服器的水冷專案供應以及其主機板設計,連輝達最新的超級AI晶片GB200大單,也都取得不小的占比。而如今英業達已在去年完成交棒,掌旗大任已從會長葉國一手中,交予其次子、現任董事長葉力誠手中,而面對未來市場競爭壓力,集團也始終不敢有所懈怠。總經理蔡枝安也指出,前三季受到來自美洲、墨西哥等海外市場的強勁需求帶動,繳出「逐季增長」的態勢。
展望未來,2025全年漲幅不會像2024這麼大,但在5G、AI等題材的帶動下,預估2025各產品線仍然都會再有成長。蔡枝安則強調,團隊積極擴展全球市場布局,並且美洲、墨西哥等廠區持續接獲源源不斷的強勁需求,今年以來的表現也已超越過去50年,不過他也坦言,雖然發展的速度、幅度不會像今年這麼大,但市場整體仍然會保持成長的態勢,而2025年業績表現將會比2024還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