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幽靈工程師」入侵科技業!10%軟體工程師什麼也不做,怎麼回事?

數位時代
更新於 12月02日00:37 • 發布於 11月29日05:59

許多科技人才哀嘆時機歹歹、很難找工作,而就業環境如此糟糕的罪魁禍首,或許包括了一群尸位素餐、正在腐蝕科技界的「幽靈工程師」。近日有研究調查數百家企業發現,有接近10%的軟體工程師幾乎毫無生產力,工作效率不到中位數的10分之1,甚至可能身兼多職。

幽靈工程師是什麼?研究發現,近10%工程師產能極低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根據《404 Media》報導,史丹佛大學生產力研究學者布蘭奇(Yegor Denisov-Blanch)調查了數百家公司、超過5萬名工程師的績效資料,發現「約9.5%的軟體工程師幾乎不做任何工作。」該調查剔除了部分企業聲稱有其他職責的工程師。

布蘭奇指出,科技公司開放研究團隊能夠存取內部的程式碼儲存庫(例如私人Github),而他們也利用這些科技公司員工的程式碼來跑演算法,最終發現有9.5%的工程師坐領高薪,卻沒有實質產出。

研究團隊的演算法會對程式碼進行數量及品質兩方面評量,判斷工程師的工作效率。「沒有實質產出」並非誇大,研究中指出,那些幽靈工程師的工作效率不到中位數10分之1。「這不公平地造成團隊負擔、浪費公司資源、減少就業機會,還限制了人類進步。」布蘭奇如此評價。他估計,假如企業開除這些工程師,便能夠節省數十億美元的成本。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幽靈工程師」的背後原因:過度就業

這些混水摸魚的存在,脫離不了疫情下掀起的「過度就業」(overemployed)趨勢。布蘭奇便聲稱,幽靈工程師很可能兼任其他工作。

簡單來說,「過度就業」指的是身兼多職。疫情期間許多公司轉為遠端辦公,員工享有更大彈性不必在辦公室上班,因此能夠身兼兩份或更多份的正職工作而不穿幫,這種情況便被稱為過度就業。

有些人意識到,只是要在職務上還過得去,似乎不必每天工作8個小時,多的時間可以拿來兼差多賺一份薪水,overemployed.com網站上的標語便是「做兩份遠端工作,實現財富自由」、「歡迎來到財富自由的祕密之門」。

現在甚至出現網站分享如何過度就業。

無論是有貸款要還、想提早退休、為休假旅遊儲備更多資金,都是許多人瞞著公司從事多份正職的理由。化名約瑟夫的網路工程師曾向媒體分享,他在2022年透過身兼三份正職賺了34.4萬美元薪水,額外的收入讓他能夠還清近13萬美元貸款。

過度就業現在已經從個人行為轉為趨勢,人力資源平台Monster去年對約1,000名勞動者進行調查,發現其中37%受訪者坦承,他們擁有不只一份正職工作,並且在只有一份工作的人當中,超過一半(57%)有增加另一份正職的意向。

歐美最大論壇Reddit上有著過度就業的專屬討論區,還有分享身兼多職訣竅、哪些工作適合過度就業的overemployed.com網站出現,在在顯示這種行為並非個案。過度就業者大多害怕曝光,因此會選擇遠離一般社群媒體,特別是LinkedIn這種與職場密切相關的,並在Reddit等平台上匿名討論怎麼做、分享彼此心得。

過度就業者是團隊毒瘤?

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應付兩份、三份工作的負荷,勢必有相當一部分人透過敷衍了事的作法,維持兩邊工作。《TechSpot》指出,過度就業者通常不會好好檢查自己的工作成果,也不會思考如何創新,常常會為了避免穿幫推托會議或電話,並且更龐雜的工作內容也容易導致疏漏,得靠其他同事幫忙擦屁股。

一位化名賈斯丁的過度就業者向《Business Insider》表示,他建議其他過度就業者在工作上做到「好」(good),但不要做到「優秀」(great)。盡本分不會讓主管起疑,不要做太好則避免可能的升遷壓力,也讓主管降低期待。

但過度就業可以簡單認定是見不得光、愧對公司與同事的行為嗎?在過度就業者看來,這種說法並不公平。

另一位化名羅伯特的過度就業者認為,假如公司能夠輕易切割員工,「那麼你難道不該有更大的彈性對抗裁員,最大化保護自己家庭的利益嗎?」依照裁員追蹤網站Layoff.fyi的資料,過去三年裡科技界裁員人數已達到55萬以上。

另外,也有人認為儘管身兼多份正職,自己的工作成果公司都相當滿意,沒有違反法規
,也沒有任何對不起公司的地方,並強調企業也有雙重標準,像馬斯克一樣在多家公司任職的高管一點也不少見。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歐美企業要求員工重返辦公室受到巨大反彈,也被認為部分與過度就業有關,因為遠端辦公中止理所當然意味著過度就業的結束。

問題仍在企業,制定有效評量標準才能杜絕幽靈工程師

這些幽靈工程師的存在,最大問題還是在於科技公司本身。過度就業趨勢出現前,科技公司內部一直有著相當比例的低效工程師。布蘭奇提到,過去軟體工程師在公司的地位往往很高,企業不敢輕易得罪工程師,或者對他們動刀,「公司把10%到15%的低效率工程師當作業務成本。」

只不過,隨著科技界就業情勢轉換,工程師從各方爭搶的稀缺資源,變成能夠挑挑揀揀的過剩人力後,如今企業似乎打算處理這些擺爛工程師,例如透過電腦監控技術確認員工是否在工作,以保證工作產出。

但布蘭奇強調,若是想利用監控鍵盤之類的作法揪出問題來源,很可能會在公司內造成有毒的氛圍或文化,犧牲掉員工對公司的信任。事實上問題在於,企業沒有設定合理有效的績效標準,讓濫竽得以充數。

企業對工程師的評量標準不應該是程式碼數量或行數,布蘭奇聲稱,在他的想像中,未來工程師的考核標準應該更類似業務,依照績效表現決定獎金多寡或是被解僱,並聲稱憑借大型語言模型和AI技術,工程師可以變得更精英化。

資料來源:404 MediaBusiness InsiderFast Company

延伸閱讀

LINE內建官方表情貼大改版!舊版本遭全數移除,一招教你快速救回
張忠謀也曾閃辭!自曝「5年內3次離職」心路:已無路可走,只剩台積電這條路
甩開酷澎大招?momo南區物流中心啟用,為何敢豪賭30億?解密背後3大野心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6
  • 志瑜です(Johnny)
    但通常這10%從不做事的就是專門替剩下90%打考核的人哈哈哈哈😂,當然不會穿幫啊!你怎麼改制度都動不到這些人
    11月29日10:45
  • * 陳怡璇 Sunny Chen*
    我現在在的公司遠不止10% (某外商)
    11月30日01:01
  • Jay 🐱🐱
    這些人不就是出一張嘴的主管嗎
    12月02日00:59
  • 馬克啟
    這玩意兒只有在歐美那種高度自由的職場會發生,亞洲都是社畜職場,哪會給你空下來,總會有加不完的班
    12月02日00:52
  • 陳博雄
    不用廢話,對不工作,摸魚,沒績效10%員工,開除,遣散就好了。
    12月02日00:5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