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琉球是台灣唯一一個由珊瑚礁構成的島嶼,因為交通便利,近五年的觀光人潮倍增,光是一年的觀光客就可以多達100萬人,其中有15萬人湧進三個潮間帶,對海洋生態造成龐大壓力。而遊客喜歡的海龜數量變多,其實是海洋生態崩壞的訊息。
小琉球海洋生態觀察者 蔡正男:「早期小琉球的三多,就是廟宇多、船長多,還有就是校長多。」
現在的小琉球也有三多,人多、海龜多、民宿多。
小琉球海洋生態觀察者 蔡正男:「它有非常多的天然資源,像潮間帶、海龜,所以就吸引很多人回來到小琉球這個地方,回鄉去經營觀光業。」
它是台灣交通最便利的離島,從屏東東港搭船,不到20分鐘,還來不及暈船就已經到了。
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特聘教授 張水鍇:「這麼多的觀光客進去,對於這個環境 是一個很大的破壞。」
2019年有多達100萬名遊客湧入小琉球,2020年擋不住遊客報復性旅遊的驚人熱情,2021年還要增加船班。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 陳昭倫:「整個潮間帶裡面失去的像海草,像一些珊瑚的消失,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海龜變多其實是海洋生態崩壞的訊息。小琉球會不會因此步入墾丁的後塵,成為崩壞的小島呢?
小琉球海洋生態觀察者 蔡正男:「外面那邊有一隻啊,上來了,上來呼吸了,上來了啦,(在哪裡)很明顯啊,在我的正前方。」
站在岸邊用肉眼觀測海龜,蔡正男是土生土長的小琉球人,學的是工程,卻返鄉推動具有環境保護意識的生態旅遊。
小琉球海洋生態觀察者 蔡正男:「潮間帶在小琉球有畫了五個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有三個設管制站,這裡也是其中一個,那旁邊這個沙灘啊,也是小琉球海龜上岸產卵的地點之一。」
海龜是小琉球的最大觀光賣點,漁民有時會把不要的漁獲丟到船下面,這時站在碼頭就可以看見海龜覓食。
小琉球居民:「我們小時候都會來這邊抓龜蛋(龜蛋啊),很好吃呢,很香呢,比鹹蛋還好吃,小時候啦,現在有在保護,不能抓、 不能挖。」
就因為海龜的目擊率實在是太高了,就連受疫情影響而滯留台灣的美國人 也很愛到小琉球玩。
美國觀光客 芭芭拉:「就是好棒,人民很友善,這裡很紓壓,今天早上我們看到四隻海龜(四隻),這麼大,(那麼大喔),還有小隻的。」
小琉球海洋生態攝影家 蘇淮:「我是2015年來小琉球的,然後從2015年來之後就一直很好奇這邊的海龜到底有多少。」
蘇淮是台南人,已經在小琉球住了六年,他的工作是記錄這裡的海洋生態。
小琉球海洋生態攝影家 蘇淮:「那我們現在做海龜調查,主要是用拍照的方式,因為每一隻海龜啊,牠臉上有一些鱗片,那每一隻海龜臉上鱗片的圖案的排列方式都不一樣,都跟我們的指紋很像,我們現在是盡量如果可以的話就拍牠左右臉,回來的話就有這隻海龜的ID或身分證。」
這天蘇淮記錄的地點是小琉球東南方的厚石海灘,這裡的遊客比較少,海龜也比較怕人。但是大愛新聞採訪團隊前往遊客比較多的(台東)杉福海灘,這裡的潮間帶在12月到3月受到管制,透過空拍機在高空觀察,確實看到數量非常多的海龜遨遊在近海。
小琉球海洋生態觀察者 蔡正男:「全世界有七種,台灣可以看到五種,會因為食物的關係,綠蠵龜是吃海草跟海藻嘛,因為海藻的關係,所以綠蠵龜就會比較靠岸來吃海藻,在岸邊就可以浮潛跟海龜近距離接觸,這麼迷人的海洋資源,讓蔡正男這些在地人也投入了海龜野放的生態教育。」
小琉球海洋生態攝影家 蘇淮:「(剛剛看到的情形怎麼樣?) 剛剛看到大概有15隻吧,拍到的大概10隻左右。」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 陳昭倫:「海龜就是因為整個地區的珊瑚礁的相變遷以後,變成只剩下藻類,特別是現在留下來這些綠蠵龜,牠的主要食物就是這種藻類,所以它其實是驗證了整個小琉球整個珊瑚礁崩壞,最後一個結果。」
因為人為過度撈捕和颱風吹颳的影響,使得食草類的螺貝類減少,藻類增加,有可能就是海龜變多的結果。但也有人指出,小琉球海龜變多,也有可能是因為遊客變多,目擊率變高的關係。學界認為,還需要更多時間深入探討這些生態現象。但是海洋資源和觀光發展到底該怎麼平衡,蔡正男設計的這張圖片,用游不動的海龜,表現小琉球的現況。
小琉球海洋生態觀察者 蔡正男:「我們希望就是呈現的問題就是 ,如果有一天小琉球不斷地觀光發展,島上不斷地建設,真的有一天小琉球沒有海龜,那這個島要靠什麼維生。」
環境永續才能帶來觀光生計,小琉球的永續之路,還在摸索。
採訪攝影:許斐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