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紮在日本琉球嘉手納空軍基地(Kadena Air Force Base)的美國空軍第44中隊與第67中隊,正在撤回美國本土,原因是這兩個中隊使用的F-15C/D戰機已服役很久,性能逐漸跟不上時代,無力應付越來越緊張的西太平洋情勢。這兩個隸屬於美國太平洋空軍(PACAF)第5航空軍第18聯隊的戰機中隊,是美軍最接近中國的空中戰力,由於美國空軍正處於戰力重組的階段,所以暫時沒有改派別的戰機中隊,到嘉手納空軍基地長期駐紮的打算。這也引起了外界的關注,包括美國國會與智庫學者在內,都感到非常憂慮。雖然美國空軍臨時調動了原本部署在阿拉斯加的F-22匿蹤戰機,飛抵嘉手納空軍基地,以輪駐六個月的方式,暫時填補戰力空隙,但這種做法,還是比不上長駐部隊的戰力。也讓美國空軍未來應該選擇何種機型,來取代退役的F-15C/D,部署在嘉手納空軍基地,肩負起嚇阻中國的第一線防空任務,成為很熱門的討論議題。
F-35A與F-15EX是優先選擇
目前看來比較有可能的選擇,包括最先進的F-35A閃電二式(Lightning II)匿蹤戰機,與F-15EX先進鷹(Advanced Eagle)戰鬥轟炸機,反而是已在嘉手納空軍基地的F-22,機率要小一點。F-22雖然是美國空軍最先進的匿蹤戰機,但生產的數量不多,總共只有195架。從2005年服役以來,扣掉各種事故與風災損毀的架數,現在只剩186架,其中還有33架是屬於比較早期服役的構型,不具備完整作戰能力。美國空軍之前已經決定,不再花費巨資為這些早期型的F-22進行升級,甚至希望美國國會同意讓這33架F-22提前退役。說明美國空軍在現階段只有153架的F-22能達到作戰標準,其中有一大部份都部署在阿拉斯加。如今再派出部份的F-22去支援嘉手納空軍基地,對美軍來說可謂捉襟見肘,因為在阿拉斯加的F-22,對美國的國土防衛極為重要。
因為地球是圓的,俄羅斯從空中攻擊美國的最短距離是橫越北極圈,近年來俄羅斯恢復戰略巡弋任務後,長程戰略轟炸機常常逼近阿拉斯加周邊空域,就是最好的例子。美國將最先進的F-22部署在阿拉斯加,除了該州人口稀少,訓練空域廣大,不易被居民抗議外,也是因為從阿拉斯加起飛的F-22,往北可以快速攔截從北極圈來襲的俄羅斯戰機,往西則能防範從俄羅斯遠東軍區起飛的戰機,飛越白令海峽,攻擊美國西岸的城市。除此之外,部署在阿拉斯加的F-22,也能在空中加油機的協助下,直接飛抵日本與南韓,或支援在太平洋上的美軍部隊。如果部份的F-22長期移防嘉手納空軍基地,雖然能強化第一島鏈的戰力,卻會削弱美國本土的空中防禦力量。即使目前俄羅斯正陷入烏克蘭戰爭的泥淖中,暫時無暇他顧,但美國也不可能讓門戶洞開,不做防範。
部署在阿拉斯加的F-22數量去已經很難再支援嘉手納空軍基地。(圖片摘自U.S. Pacific Air Forces)
相較之下,F-35A正在加快生產,以汰換老舊的F-15C/D與F-16C/D機隊。由於新一代的F-35A也是匿蹤戰機,又擁有優秀的空戰能力,未來將成為美國空軍的主力戰機之一,長期駐紮到嘉手納空軍基地的可能性比較高。特別是中國也正在快速生產殲-20匿蹤戰機,美國空軍讓F-35A前進部署到琉球,可以進一步嚇阻中國。畢竟琉球靠近有主權爭議的釣魚台,也鄰近台海地區,處於隨時可能爆發衝突的熱點之中,美軍在這裡部署先進戰機,可制敵機先。不過F-35A的最大問題在於美國空軍的換裝速度緩慢,除了整個聯合打擊戰機(JSF)計畫過於龐大而大幅延宕外,許多技術性的問題,也讓F-35A獲得初始作戰能力(IOC)的期程不斷推遲。最後這幾年所爆發的疫情,還讓生產線停擺,也使美國空軍的大批舊型戰機無法退役,較難有餘裕讓F-35A部署到海外去。
另外一個考量,在於美國海軍陸戰隊航空隊的F-35B,之前已進駐到日本的岩國基地,這兩個F-35B中隊不只已達到完全作戰能力(FOC),還多次配屬在美國海軍的兩棲突擊艦上,出海參與聯合演習,如同輕型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日前甚至成功降落在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出雲號直升機護衛艦上,讓這款能垂直起降的匿蹤戰機,多了一個作戰平台。日本航空自衛隊除了已接收F-35A,也決定將採購更多的F-35B,供接下來改裝完成的兩艘出雲號級直升機護衛艦使用。而美國海軍的第一個F-35C艦載機中隊,則已登上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進行測試。未來第一島鏈上的F-35戰機將會快速增加,即使缺少美國空軍的F-35A,還不致於出現太過嚴重的戰力空隙。相反的,補強對地攻擊與制海能力,可能才是美軍近年來最迫切的問題,這也讓F-15EX成為可能的候選人。
F-15EX擁有驚人酬載能力可補匿蹤戰機內置彈艙
與之前返回美國本土的F-15C/D不同,F-15EX並不是空優戰機,而是一款擁有驚人酬載能力,能攜帶大批彈藥,進行對地攻擊與制海任務,又保有不錯空中纏鬥能力的雙座戰鬥轟炸機,是F-15E打擊鷹(Strike Eagle)的後繼機型。F-15系列戰機在一開始研發時,是一款百分之百的空優戰機,不具備對地作戰能力,完全用於奪取制空權,從最早期的F-15A/B到後來的F-15C/D都是如此。但是隨著美國空軍開始簡化機隊,擁有長程對地攻擊能力的戰鬥轟炸機,如F-111又開始陸續退役,出現了戰力真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空軍決定尋求一款新型的戰鬥轟炸機,最後雀屏中選的方案,是以雙座型的F-15為基礎,發展出專為對地攻擊所設計的F-15E。在1988年服役開始後,F-15E參與多次戰役,實戰表現極為優異,還外銷到許多國家,生產數量超過500架。
F-15E載彈量驚人。(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負責奪取空優的F-15C/D與專精對地攻擊的F-15E,再加上大批F-16,組成了美國空軍上一代的作戰主力。但隨著F-22與F-35這些新一代匿蹤戰機服役,性能逐漸落伍的F-15C/D與F-15E,雖然也接受了局部升級,如加裝電子掃描雷達與玻璃化座艙等,但所提升的作戰能力終究有限。由於F-15的原始生產公司麥克唐納-道格拉斯(McDonnell Douglas)已被波音公司(Boeing)併購,接手的波音公司積極發展具備匿蹤能力的F-15SE寂靜鷹(Silent Eagle),但整體效果不盡人意,最後胎死腹中。後來又提出新方案,以單座的F-15C為藍本,發展出大幅強化空戰能力的F-15CX,以雙座的F-15E為藍本,設計出能酬載大量彈藥,進行對地攻擊的F-15EX。只是美國空軍並不青睞F-15CX,反而覺得F-15EX能夠彌補匿蹤戰機採用內置彈艙,導致掛彈量不足的問題。
F-15戰機正在進行空中加油。(圖片摘自U.S. Pacific Air Forces)
新型的F-15EX能夠攜帶高達1萬3380公斤的彈藥,除了各式空對空飛彈、傳統炸彈、可精準攻擊的聯合直攻彈藥(JDAM)、具備匿蹤能力的AGM-158聯合空對地戰區外飛彈(JASSM)以外,還能發射射程達960公里的AGM-158C長程反艦飛彈(LRASM),執行制海任務,也為F-15EX贏得了「炸彈卡車」的美名。雙座型的F-15EX,前座是飛行員,後座是武器系統官(WSO),能在進行對地攻擊或制海任務時,協助搜索目標,操作武器系統,分攤繁重的工作。一般來說,雙座型的戰機更適合執行這種對地攻擊或制海任務,未來還能協助操作XQ-58A無人僚機。而F-15EX在必要時,也可以不需要後座飛行員,單獨執行制空任務,在選擇空優掛載時,一架F-15EX能夠攜帶高達22枚的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升空,這是F-22與F-35A都難以望其項背的。
台灣空軍戰機對地攻擊能力不足
這種將雙座的空優戰機發展成戰鬥轟炸機的做法,並非美軍所獨有。俄羅斯最有名的Su-27系列戰機,也以雙座型教練機Su-27UB為藍本,發展出Su-30戰鬥轟炸機。中國在引進Su-27SK,並仿製成殲-11後,深感這款空優戰機的對地攻擊能力不足,又向俄羅斯採購了Su-30MKK/MK2,再仿製成殲-16,已大量生產。目前解放軍的殲-11與殲-16,已成為侵擾台海周邊空域的主力,互相搭配成為奪取空優與對地攻擊的嚴重威脅。因此對美國來說,若是選擇讓F-35A長期駐紮在嘉手納空軍基地,當然可以大幅強化制空能力,但如果換成F-15EX,則能讓美軍在西太平洋擁有一款可以配合新型匿蹤戰機,並擁有強大對地攻擊與制海能力的戰鬥轟炸機。唯一的問題是美國空軍原本想要採購144架的F-15EX,但美國國會目前只批准了80架,為部署F-15EX投下了一些新變數。
不過,美軍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匿蹤戰機後,卻仍繼續採購F-15EX,或許能給台灣一點啟示,因為台灣空軍長期以來最大的弱點,就是對地攻擊能力。除了沒有專門的攻擊機或戰鬥轟炸機,二十幾年前在籌獲新一代戰機時,也因政治因素而受到不少限制。從法國購買的幻象2000,被拔除了對地攻擊模式,由美方協助台灣研發的IDF戰機,也缺乏空對地作戰的航電裝備。只有F-16 A/B Block20擁有部份對地攻擊與制海能力,導致空軍戰機的任務分擔不均,戰力大打折扣。這一直要到近期國際情勢有所轉變,IDF與F-16 A/B Block20在進行中壽升級後,才有所改善,但整體來說依然不盡人意。目前台灣已在發展下一代戰機,就媒體報導來看,也採匿蹤外型、內置彈艙的設計,應該是朝空優戰機的方向發展,但或許可以考慮,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強化對地攻擊能力。
畢竟美國常在台灣的武器系統研發到一定程度後,才出售相同等級的裝備,導致國軍重複投資,最後只能被迫減產,IDF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再次發生,台灣在規劃國產武器的發展方向時,應該多考慮台灣自己的特殊需求,著重差異性,即使美國未來出售相同等級的裝備,國產武器仍可擁有難以取代的地位。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台灣所自行研發的新型戰機,在空戰或匿蹤性能上,應該比不上F-35,但若能仿效F-15EX,以更強大的酬載能力,來輔助對地攻擊與制海作戰,並生產更多的雙座型,朝多用途戰機的方向發展,說不定更能強化空軍戰力。以F-35來說,在不考慮匿蹤能力下,也能在機翼下掛載更多的彈藥,以增加攻擊能力,頗值得台灣仿效。在現階段的國際氛圍下,台灣或許有突破機會,雖非一蹴可幾,但可做為長期發展的目標。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