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的泉源,也是人體中含量最高的成分。醫師提醒,水分攝取不足帶來的影響很大,可能導致頭暈而增加長者跌倒風險,也可能導致腦中風、心血管疾病,尤其夏天更要注意補水,否則一旦嚴重脫水、中暑,恐對器官造成永久性傷害。
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醫療副主任柳朋馳指出,喝水量不足最直接的影響是尿量減少,進而增加泌尿道感染風險,也會導致糞便乾硬,引發便祕問題,更令人擔心的是,用力解便時會增加腹壓,導致腦中風風險上升。
當體內水分不足,身體循環也受害,尤其對老人家、三高患者危害更大。柳朋馳舉例,大腦灌流量不足可能導致頭暈,跌倒風險大幅上升;血液灌流量降低可能出現短期血壓下降、急性腎損傷,如果本身已有血管壁增厚情形、血管通暢度不佳,一旦水分不足,可能引發心腦血管問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有人說「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柳朋馳認為這個說法較適用於老人和小孩,這兩類人對於口渴感知度較低,且身體保水能力較差,容易出現輕度脫水。
對於一般人而言,他認為這句話不無道理,與其口渴了才找水喝,但不一定馬上就能取得水源,那不如少量多次喝水,減少讓自己走到「缺水懸崖」的風險。
如果覺得喝水很麻煩,可以一次喝完一整天的水量嗎?柳朋馳不建議這樣做,因為大量喝水會造成腸胃負擔,就算有這樣的意志力,身體也吃不消,恐怕會喝到吐出來,且大量的水分會經由排尿流失,對身體反而是有害無益。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