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俄烏戰爭延燒之際,台海局勢受到高度關注。假若中國武力犯台,台灣是否有足夠國防實力抗禦?台灣兵役制度也成為被檢視的熱議話題。
3月中旬,「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和「台灣國際研究學會」公布民調,超過7成台灣民眾表示若中國犯台,願意挺槍上陣;近7成民眾支持延長役期。
台灣從2018年開始以募兵制為主,至今已過3年。回頭檢視,台灣志願役兵力現況如何?當初為何轉型募兵制?專家認為,台灣是否需要恢復徵兵為主的兵役制度呢?
台灣現行兵役制度
根據國防部說法,台灣當前其實並未走入「全面募兵制」。台灣《聯合報》報導,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3月初時表示,台灣並未廢除徵兵制,目前是「徵募併行」,重點放在募兵。
台灣現行以募兵為主的兵役制度,於2018年上路後,常被稱作進入了「全面募兵制」時代。但根據2018年底國防部的一份聲明,基於《憲法》及《兵役法》,成年男性皆有服兵役的義務,且4個月的軍事訓練亦屬徵兵制義務役,因此台灣並未進入全面募兵。
募兵部分,以最基層的志願士兵為例,凡年滿18歲至32歲、高中職以上學校畢業(或具教育部認可的同等學力),且體格符合標準的男女性,皆可以報名從軍,最少須服役4年。
徵兵部分,1994年1月1日以後出生的役男,即使不願意投入志願役,仍須接受4個月的軍事訓練,結訓合格後納入後備列管。有特殊情況者(比如體位不符、擁有專長資格…等),符合資格可申請替代役;1993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的役男,則全面轉服1年替代役。
志願役夠用嗎?
根據國防部資料,目前台灣國防編制的總員額為21萬5千人,常備部隊正式軍職編制員額為18萬8千。截至110年8月底,台灣志願役現役人數共有16萬2千多人。
對此,《國防部主管111年度單位預算評估報告》曾指出,「志願役人力雖已達16萬餘人,然仍與『募兵制』計畫目標人數有部分差距」。根據「募兵制」計畫,志願役現役人數的計畫目標為16萬9千人。
該報告還指出志願役現況的三大隱憂:一是志願役總體人數成長有限、甚至下滑。2018至2019年度,志願役增幅都在4~5%左右,但2020年度增幅卻大幅降至約1%,2021年度前8個月甚至出現負成長,減幅達1%左右。
二是部分戰鬥部隊軍官、士官或士兵的編現比(實際現職人數/編列員額人數)不及8成。這顯示了更專業、菁英的戰鬥部隊,可能面臨兵源不足問題;三是雖然志願士兵招獲人數,每年都達預期,但同時也有平均近2成的不適服士兵提前離營,造成部隊浪費有限的訓練資源、耗費人力處理後續的賠償及追償。
台灣國防預算支出,人員維持佔了最大比例。2022年台灣國防部年度預算約3,726億元,為歷年最高。但根據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台灣國防支出佔GDP比例於2000年就跌破了3%,2002起始終在2%上下,徘徊至今。而國防支出預算,大部分都花費在人員維持上,以2019年度為例就佔了約46%。
從徵兵制轉型募兵制
台灣從徵兵制到募兵制為主的改革,是一段漫長且充滿辯駁的路程。在2018年轉向募兵制為主前,先是歷經了軍隊縮編、役期縮短的兩大變革。 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後,在台實行徵兵制。台灣在冷戰期間因「反攻大陸」的歷史背景,長年維持龐大的軍事編制,軍隊人數據報達50至60萬之譜。當時一般陸軍役期為2年,海軍、空軍則是3年。
然而隨著國際時局轉變,台灣對中國的策略有所轉向,加上軍隊精簡化、現代化改革、財政支出、社會輿論等考量,1990年代末期開始,台灣軍隊陸續展開三次裁軍——即精實案、精進案、精粹案——目前,台灣的軍隊總員額維持在21萬5千人。
軍隊縮編、總員額變少,同時也造成軍隊無法消化人力,形成役男入伍大塞車的情況。於是,縮短役期、擴大替代役成為解決「供大於需」問題的方案選項。與此同時,台灣社會也在相對承平的社會氛圍下,頻繁討論是否轉型募兵制。
進入千禧年後台灣政黨兩次輪替,民進黨、國民黨皆曾在執政期間高呼並推動募兵制。綜合當時的新聞報導,兩黨稱推動募兵制的基本主張是要以質量取代數量,追求現代戰爭更需要的高科技及專業軍事人才。
2000年陳水扁上任後,首度開始了替代役制度,同時也責成國防部成立專案小組,針對志願士兵招募展開評估規劃。2003年,立法院通過《志願士兵服役條例》修正案,正式確立以志願役士兵為主、義務役士兵為輔的制度;2008年馬英九執政後,亦逐步推動他在競選時「全面落實募兵制」的政見,並在2012年由行政院核定「募兵制實施計畫」。但期間因招募情況不理想,導致募兵制上路時程推遲。 2018年,台灣以募兵為主的兵役制度,在民進黨籍的蔡英文總統任內正式上路。此前,監察院曾在募兵制上路前夕提出五大疑慮,包含:招募兵源不易、養兵代價過高、動員作戰能力降低、兵員素質堪慮、不易建立全民防衛國家責任觀念;當時國防部以五大優點回應,包含:已有素質提升、專才專用、兵源穩定、長留久用、戰力增強。募兵徵兵的優劣,始終是各界難有定論的辯論話題。
徵兵制 VS 募兵制
台灣轉型募兵制在過去20年一直備受爭議,並被部分意見認為是為了討好選票的政治考量。美國方面則是自台灣轉型募兵制過程中,多次提出質疑,認為台灣在面臨中國威脅的情況下,不應走向募兵制。 日前,美國的台灣問題專家葛來儀(Bonnie S. Glaser)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亦表示:「雖然從徵兵制轉向募兵制是台灣的政治決定,但是似乎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葛來儀提到,與她談論相關話題的大多數人都認為,有鑑於台灣面臨的威脅,不應該放棄徵兵制,「我和許多在韓國和新加坡服過兵役的人談過,他們告訴我,他們的徵兵制度對塑造民族團結和愛國意識來說非常重要。」
但對於台灣現行的志願役現況,根據《中央廣播電台》報導,國防部長邱國正在3月4日時稱,一般民眾認為「軍事訓練役服役4個月沒有戰力」,但事實上現在台灣有近9成的兵源是透過募兵。邱國正還表示,「募兵跟徵兵最大的差別,他最起碼服役4年,是很有戰力。」
至於是否延長4個月的軍事訓練?邱國正稱目前沒有定案,但已有專案小組在研判。這是一個可討論的議題。
台灣國防專家:兵役延長對台有利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軍事戰略暨產業所長蘇紫雲告訴《德國之聲》,他認為台灣有兩個選項:延長義務役的時長,或者維持4個月的軍事訓練,但搭配政府機構的配合支持。
蘇紫雲稱,他個人認為「至少維持9個月至1年的義務役是一個理想的平衡點。」他解釋,美國的新兵訓練是10週,瑞士的基本訓練是18週,並認為「台灣目前所行的4個月基本訓練是足夠的。」
在4個月的軍事訓練之外,「如果有2個月進入部隊進行實習,那這樣這些義務役的士兵會熟悉所有的技巧以及組合的訓練,接著他若有3個月至半年在部隊裡的服役,他就是一個成熟的公民軍人(citizen soldier),這對台灣的民主防衛是非常重要的。」蘇紫雲表示:「在台灣這種面對威脅的情況,我覺得我們更需要citizen soldier,就是每個公民都有戰鬥的能力。」
另一個選項則是維持現行的四個月軍事訓練,但蘇紫雲認為,這樣的話就得要有不同政府部門間的配合。他解釋,「這邊指的是政府間不同部門的配合。不只是國防部、教育部或財政部,要把大學改造,讓18歲高中畢業就去接受基本訓練,然後後面的寒暑假有時間去接受第二階段的訓練。」
國民黨國際部主任、淡大戰略所副教授黃介正則指出,從國防全盤考量來看,兵役變動需要考慮的問題實際是牽一髮動全身。黃介正表示,若以國防部長的角度來看,任何役期的變動,首先「立刻想到的是我這個改變會不會影響到我現有戰力?若我想增加役期讓我在十年後變很強,但會讓我在未來兩、三年內萬一有狀況時,我沒辦法應付。這是我第一個要考慮的。」 「第二個要考慮的是有多少人跟地方去吸納延長役期的問題。」黃介正稱,比如從4個月變11個月的話,多出來的人該放哪裡?也是需要規劃的。他還補充,「現在的野戰部隊,募兵一個月拿3、4萬,徵兵一個月可能(拿)不到1萬,那部隊管教就(會)有問題。」 至於從學者的角度來看,黃介正表示,徵兵延長的好處之一是建立並加強情感連結。比如,「媽媽會擔心自己的小孩,這對台灣來說是有利的」,因為能讓民眾與軍人的關係拉近。另一個是,「會讓更多年輕人覺得社會與軍隊的連接情感會增加。因為大家都得去,變成全台灣認為每個家庭都跟軍隊有關聯,對國防事務會關心,對國防的支持度會提高。」
黃介正表示,「募兵永遠是偏鄉或窮人家的小孩去,有錢可以出國的,會覺得國防跟我沒關係,穿軍服的人去打仗就好。這次烏克蘭讓很多年輕世代都有自覺,但這些自覺只是關心跟擔心,但沒有到達要犧牲自己的程度,這需要教育跟溝通,而不是立法院幾個黨團談完就這樣幹了。」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建誠 塔綠畜班、獨畜🐶自己去簽自願役,和解放軍決一死戰,打贏解放軍獨畜建國美夢成真。
2022年03月17日08:06
🙄Leo_凱💸 綠迷崩潰中
2022年03月17日07:02
𝕵𝖆𝖌𝖚𝖆𝖗𝖔𝖓𝖌 綠腦殘疾的頭殻!
台灣社會的亂源…
禍國殃民,貪污腐敗;道德淪喪,毫無禮儀廉恥之心…
臺灣不需要背骨的詐騙奸佞宦奴,賣台殖民美日,必遭戰亂禍端…
2022年03月17日08:07
賴靜芳 台灣現今的兵,能戰?有錢人的小孩有當兵?騙別人還騙自己。避戰是上策,真的戰爭,那就不需要做什麼,因為也沒辦法做什麼
2022年03月17日07:13
Allen Hao🍀🌸🌼 喜歡挑釁中共,又不想當兵,一直喊美國會保護自己。
韓國也做不到!
2022年03月17日07:1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