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一直是婦女說不出口的祕密,根據資料,30至59歲之間婦女當中約26%、60歲以上約38%,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雖然女性深受尿失禁所苦,但願意就醫的女性卻非常少,國健局調查發現,罹患尿失禁的女性中,只有19.6%會尋求治療,大部分都選擇隱忍。
42歲的李女士,有重度肥胖、慢性咳嗽等病史,8年前產後一直為「漏尿」所苦,只要走路速度稍快,或是咳嗽、打噴嚏,尿道就像關不緊的水龍頭一樣,滴滴答答流不停,讓她不太敢出門,擔心在公共場所「漏尿」,旁人會聞到尿騷味,讓她痛苦不堪。
什麼是尿失禁?
收治該案的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趙梓辰表示,無意識控制的漏尿,並且造成患者在個人衛生或家庭社會的困擾時,在醫學上稱為尿失禁。尿失禁就像任何一種的身體功能障礙;它的程度可以從少數的幾滴的應力性尿失禁,一直到無法完全控制膀胱功能的大量尿失禁。
尿失禁與年齡的增長、生產、肥胖有明顯的關係,停經後婦女的尿失禁比例有增加的趨勢,可能是停經後荷爾蒙缺乏所致。曾做過根除手術如子宮頸癌、子宮癌或糖尿病患也會發生尿失禁。簡單的說,尿失禁是下泌尿道系統某個地方出了問題。
不同的尿失禁症狀也不同
趙梓辰強調,尿失禁分為應力性、急迫性、混合性、及滿溢性。在門診裡,最常見的尿失禁是「應力性尿禁」,罹患人數高達50~60%,婦女只要咳嗽、打噴嚏、跑跳、放聲大笑或提重物,就會漏尿,即使墊上護墊,還會跑出尿騷味;應力性尿失禁主要發生於產後、停經後婦女及上了年紀的女性身上。
次為混合性尿失禁,合併數種不同原因引起的尿失禁,在婦女尿失禁中,約有20%的病患,同時罹患兩至三種不同類型尿失禁。再來就是急迫性尿失禁,有10%的女性會有此問題。她說,急迫性尿失禁是膀胱過動症引起的漏尿,膀胱過動症是儲尿系統出了問題,患者會出現出現急尿(尿急)、頻尿、夜尿等症狀。
趙梓辰表示,滿溢性尿失禁比較少見,常發生於糖尿病患者及做過根除性手術(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患者,以及腦部、脊椎有神經性病變的病人身上,他們因神經病變無法很快地傳遞訊息,膀胱積存過多的尿液而滿出來。
如何診斷尿失禁?
尿失禁的診斷,可透過病人主訴症狀確診。趙梓辰指出,通常一個病人一到診間告訴醫師,她在跑跳或是走路稍快、大笑、咳嗽時,就會出現漏尿情況時,有50%可確定患者尿失禁;但要更進一步找出造成尿失禁的原因,醫師會要求病人做三天尿排尿日誌,並做護墊測漏試驗及尿路動力學檢查,找出患者尿失禁的病因,對症下藥。
診斷出病因,治療就不是難事。一般對尿失禁患者,多先從藥物治療、補充女性荷爾蒙著手,或接受凱格爾運動療法,訓練骨盆底肌肉,甚至搭配儀器,讓婦女了解是否做到正確的肌肉收縮。有些中輕度的患者,甚至可以透過行為治療,不用吃藥就可以獲得改善。
她說,尿失禁的治療分為手術治療及非手術治療兩種。非手術治療,主要是透過復健師的教導,改善漏尿問題,像罹患滿流性尿失禁或有頻尿、急尿的問題的人,可透過患者膀胱訓練或定時排尿訓練,獲得改善。
尿道中段吊帶手術 改善9成應力性尿失禁
但有些患者需要透過手術才能解決漏尿問題,趙梓辰以最常見的應力性尿失禁為例,目前積極治療策略分成尿道中段吊帶手術及尿道填充物注射兩個方向。前者自陰道進入,於陰道前壁劃1至2公分的傷口,將無張力尿道網膜植於恥骨或閉鎖孔,使網膜與組織結合形成有承托力的組織。後者是將長效型的聚丙烯合成水凝膠注射至膀胱頸和尿道位置,以此增加尿道阻力。
趙梓辰進一步說明,應力性尿失禁是因為支撐尿道的結構薄弱或鬆弛,導致尿道位置不穩位移,或者因無法有效閉合尿道口,導致腹壓增加時容易有漏尿情形。尿道中段吊帶手術可以有效強化尿道結構,平常網膜不會對尿道造成張力,唯當病人因咳嗽、打噴嚏而有腹壓產生時,才會形成支撐尿道的作用,防止漏尿。
尿道中段吊帶手術傷口小、恢復快,長期治癒率可達9成,能有效改善尿失禁病人困擾,但為避免網膜跑出造成沾黏、糜爛與出血情形,趙梓辰提醒,術後仍應定期回診檢查,降低相關併發症發生機率。
文/邱玉珍、圖/巫俊郡
諮詢醫師: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趙梓辰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