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廚詹姆士自曝三酸甘油酯嚴重超標,飆到正常值3倍之高,服藥控制後才免於血管硬化的後果。醫師指出,高血脂症通常沒有症狀,卻是阻塞血管的主因,建議40歲以上善用健保給付的成人健檢,了解自我血管健康。
詹姆士是演藝界知名大廚,不但專長料理,也常會品嘗美食。不過,以型男主廚著稱的他,日前在出席活動時坦言,前幾年他的健康出狀況,三酸甘油酯高達700 mg/dL,幾乎達正常值180 mg/dL的3倍,醫師嚴正告誡他必須服藥控制。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郁安表示,當血液中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濃度高於正常值時,稱為高血脂症。高血脂症對人體造成最主要的影響就是動脈硬化,若動脈硬化發生在腦部會造成腦中風、發生在心臟會心肌梗塞、發生在四肢則會造成周邊動脈阻塞,影響觸及全身器官。
18歲以上成人1/4有高血脂症
而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台灣18歲以上成人,約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脂症。陳郁安表示,高血脂並不容易察覺,卻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所以稱它為「無形殺手」。尤其低密度膽固醇(LDL-C)的升高是形成斑塊阻塞血管的主因,呼籲民眾不可輕忽。
4指標看高血脂症 高熱量飲食是元兇之一
除了三酸甘油酯之外,包括總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及低密度膽固醇都是高血脂症觀察的指標。為什麼血脂肪會飆高?陳郁安表示,飲食是元兇之一,包括酒精、高油、高糖等高熱量飲食,以及缺乏運動、壓力、作息不正常、抽菸等生活習慣,也是助長高血脂的原因;先天性危險因子則包括老化、家族遺傳,及部分遺傳性肥胖等。
高血脂症沒症狀 有人掛急診就檢出心肌梗塞
高血脂症沒有症狀,儘管有些人會在眼周附近出現黃色的脂肪斑塊,但這並非典型症狀;而高血脂症是造成動脈硬化的主因,因此陳郁安建議民眾善用國健署提供的免費健檢,40歲以上每3年1次、65歲以上每年1次,藉由基本的血液檢查就能了解自己的血管健康狀況,及早偵測及控制。
陳郁安指出,臨床上曾接獲自稱沒有任何慢性疾病的中年男性,過去也沒有就醫記錄,但第一次有症狀掛急診時,就被發現是急性心肌梗塞,幸好及時打通血管救回一命。不過患者在住院後抽血發現,他的低密度膽固醇高達190mg/dL(正常值為130mg/dL以下),也就是早已罹患高血脂症但不自知。
詹姆士還自曝,自己最胖曾到86公斤,因為健康開始出狀況,除了服藥控制之外,也有在減肥控制體重;他說,「吃東西的時間」最重要,不要太晚還吃高熱量食物,免除身體健康危機。
不吃藥,靠飲食、運動能控制血脂肪?
陳郁安表示,一旦發現自己血脂肪超標,飲食、運動等生活型態是基本功,的確有不少人在飲食生活調整後,對調降三酸甘油脂、膽固醇有幫助;但飲食調整對血脂肪控制扮演的角色比重只有20至30%,臨床上不乏飲食清淡但仍高血脂的患者,這類族群通常與家族性遺傳有關,臨床上會視需要評估用藥控制血脂肪。
哪些人可以不服藥,靠飲食、運動來控制血脂肪?陳郁安說,根據2022年台灣「高血脂治療指引」公布,極低風險且LDL-C在160mg/dL以下者、低風險且LDL-C高於130 mg/dL者、中風險且LDL-C高於115 mg/dL者,應開始非藥物治療,但若治療3個月後未達到治療目標,則應考慮藥物治療。
若是糖尿病、慢性腎病、LDL-C高於190 mg/dL者,發生動脈粥狀硬化心臟病的風險相當高,更需要立即進行降血脂治療,且目標是將LDL-C控制在100 mg/dL以下;急性或穩定冠心症患者的LDL-C目標是70 mg/dL以下;如果近一年曾發生心肌梗塞、過去曾有2次以上心肌梗塞、多血管冠心症或伴隨的周邊動脈阻塞者,則建議LDL-C最好能降到55 mg/dL以下。
◎ 圖片來源/翻攝自詹姆士臉書◎ 諮詢專家/陳郁安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