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用以啟迪人心、激發創意,可以開闊視野,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廣達文教基金會以「藝術為體、科學為用」精神,二十多年來舉辦「游於藝」、「游於智」的活動,將藝術與科學教育扎根於國中小學,獲得社會許多的迴響。
從藝術出發 融合科技 讓生活更美好
廣達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徐繪珈分享,董事長林百里熱愛藝術,早年就有收藏骨董、畫作的習慣,成為充實內在的精神糧食,基金會成立的目的是希望從藝術出發,融合科技讓生活更美好,並為台灣教育做出貢獻。
這樣的精神,體現在廣達公司內部,基金會經常帶領員工參加藝文活動,並且將東西方大師的畫作布置在公司走廊,員工可隨時隨地駐足欣賞,更培養員工成為畫作的導覽員,讓同仁在耳濡目染之下親近藝術。總部亦設有容納六百人的「廣藝廳」,不但定期舉辦各種音樂會,更與周邊的學校連結,成為小朋友成果發表的殿堂。
二十多年前,林百里有感於台灣藝術教育的缺乏,於是將複製畫作送到學校巡迴展出,並請員工擔任志工,導覽畫作給孩子聽,演變成今日串聯全台二十多個縣市的「游於藝」活動,由學校老師組成教學團隊,跨學科培養孩子藝術鑑賞的內涵及眼光。
學校打造成美術館 孩子訓練成為畫作導覽員
「沉靜式的體驗很重要」,徐繪珈說,每一檔展覽有三十幅畫作,大小與真跡相同,由學校老師帶領小朋友佈展,打造學校成為美術館,左看右看都是精彩畫作,讓孩子浸潤在畫作氛圍中,培養藝術的美感。
基金會鼓勵老師做創意教學,因此,只提供展覽的主題架構,老師可根據任科自由設計教案,同時訓練孩子成為畫作的導覽員,訓練他們口語的表達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策展主軸打破學科的限制,並融入課堂教學」,以最近策展的「遇見大未來」為例,藝術家感嘆大自然被破壞,在畫中呈現驚心動魄的一面,高雄勝利國小教學團隊將之延伸到學校霸凌事件,孩子的心靈如同大自然一樣被凌虐,全體師生共同策劃一齣舞台劇,涵蓋音樂、舞蹈、語文及生命教育各學科,成果發表當天,六百個學生一起在大禮堂奔跑、呼喊,非常震撼。
「游於藝」 創意活潑教學互動
過程中,對孩子改變最大的莫過於畫作導覽員訓練,孩子們必須查找資料、細心體察畫作,並撰寫成導覽文稿,不但訓練口語的表達能力,更加深藝術審美眼光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有一位學生家長分享,過去孩子對於美術館沒興趣,「現在他會拉著我們去,並且在畫作前欣賞,說出自己對畫作的感覺。」
對於老師來說,則形成前所未有的教學團隊,徐繪珈分享,教育部一直想在各校推動教學團隊,多年來力猶未逮,「游於藝」的計畫串連各學科,解決老師單打獨鬥的問題,促成創意活潑的教學互動。
有一位美術老師看到「游於藝」的計畫非常感動,堅持一定要做,經過三年獨自努力,看到小朋友的改變,吸引其他老師陸續加入,目前團隊已有六、七人,更摘下今年「游藝獎」校際冠軍。
培養民眾藝術鑑賞能力 充實生活
徐繪珈說,藝術教育不是要把所有的人變成藝術家,而是要培養多數人有藝術鑑賞的能力,「專業藝術家僅有1%,我們是為大眾而做,讓其他的99%都有藝術鑑賞的能力,都能用藝術充實生活,解決生活難題」。
她舉例,一位在矯正學校的孩子在繪畫中找到自己的故事,藝術成為他的精神寄託,後來參加導覽員的比賽獲得冠軍,他感動的說,「沒想到我這樣的人也可以得獎」,透過藝術薰陶,他的眼神變柔軟,講話有自信,幾年後自行創業,還幫助在獄中的同袍成為公司的員工,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當然,這其中也不乏有藝術專才,曾有一位家境清寒的女孩有過人的藝術天分,基金會提供獎學金資助她藝術創作,目前這名學生已在藝術大學就讀,一展藝術長才。
「游於智」 建立正確的邏輯思維
另外,林百里在五、六年前就看到AI趨勢,訂立AI為集團下一個發展的目標,基金會同時間鄉野調查目前學校對於科技教育的處境,驚訝發現學校根本沒有科技教育,於是鎖定小學的啟蒙階段,開啟「游於智」的計畫。
有感於師資嚴重不足,基金會整合設計一套軟硬體整合的課程,讓沒有科技背景的老師也能快速上手,同時跟生活連結,激發小孩子學習的興趣。
「在教案中,每一個方塊就是一個程式語言,透過方塊的挪動、刪減、組合來驅動LED燈及蜂鳴器,加強學生的運算思維及邏輯思維,以期未來能跟AI溝通。」
徐繪珈強調,「我們不是要培養學生成為程式設計師,而是透過程式方塊,培養他運算思維及邏輯思維,可以理解AI的溝通模式,才不會被AI所控制。」
其次,AI就是一個大型的資料庫,「能不能得到精確的答案,問問題的能力變得非常重要,不會問問題就不會跟AI互動,得到答案之後,還要有思辨的能力,判斷AI給的答案是否正確」,這些都必須在啟蒙階段就開始建立正確的邏輯思維。
有些人擔心AI會取代人類的工作,徐繪珈認為,二十年前沒有YouTube時,我們不會想到YouTube所衍生出來的工作,同樣的,我們不用去設想二十年後AI會是什麼樣子、會取代什麼工作,因為到那個時候新的工作就會被創造出來,更迎合世界需求。
朝向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
除送畫作到學校之外,基金會更舉辦「文化大使」活動,把在台灣的國外留學生與國內的中小學生聚在一起討論交流,透過主題策畫打開國際視野,聯合國以SDGs為全球共同的目標,過去基金會曾以海洋生態議題做討論,在不同文化、不同做法之間引起共鳴。
徐繪珈強調,聯合國SDGs列舉十七項目標,其中有三項目標與基金會的目標吻合,也是未來要積極發展的方向,一、提供科技、藝術、創新的優質教育,讓生活更美好;二、弭平城鄉差距,消除不平等,與董事長所提倡的「文化均富、科技均享」理念不謀而合;三、形成夥伴關係,基金會跟學校老師形成一個很好的教學夥伴,未來會更加延伸到美術館、博物館、大學教授,一起把研究成果帶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