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銷領域中,「個人化行銷」的概念已經相當成熟,經過科技的加持,商家可以收集顧客的個人行為數據,使過去以產品為中心的行銷策略,轉移至以顧客為中心的個人化行銷。
且個人化行銷對於當代消費者來說,也是促進消費的重要推進器。Omnichat 創辦人暨執行長陳正達指出,根據調查,有高達 73% 的消費者稱,若是整體消費體驗不夠個人化,就不會繼續使用該服務。
然而,當消費者日漸習慣個人化的訊息之後,未來單純給不同客群樣板,對用戶來說可能會不夠,「顧問式」的體驗、「超個人化」的內容,將是未來趨勢。
「超個人化」登摩根大通、星巴克未來行銷核心!它到底是什麼?
《哈佛商業評論》指出,現在不同產業的龍頭,包括摩根大通(J.P. Morgan)、星巴克(Starbucks)和 Nike,都紛紛宣布大規模個人化是它們未來行銷策略的核心。
麥肯錫(Mckinsey)分析,過去的個人化僅是客製化行銷內容,但要做到「超個人化」,得要完整的掌握客戶旅程,找出顧客在不同階段的痛點和意圖,以產生數千個「微細分」客群數據,挖掘顧客實際的需求,再提供相對應的服務或體驗。
「消費者希望品牌能夠了解他們的個人偏好,並在各個方面提供量身定制的互動,」勤業眾信(Deloitte)義大利合夥人、智慧財產權與時尚奢侈品主管帕隆貝拉(Ida Palombella) 說,「也就是像是顧問一樣,提供意見,降低消費者的選擇障礙、提升他的重視感。」
拒絕罐頭式訊息──Sephora、Prada 怎麼經營「超個人化」?
隨著 AI 技術的發展,許多品牌利用人工智慧來分析使用者的個性特徵,以提供量身訂做的內容和訊息,可以提高用戶參與度並增加體驗的滿意度。
像是美妝零售店絲芙蘭(Sephora),就藉由數據分析設計,推出幾個像遊戲般的小測驗,讓客人回答幾個提問,瞄準需求提供推薦品項;百貨零售業者梅西百貨(Macy’s)也分析顧客在網站瀏覽及購買的東西,並結合現在的潮流,向靠近百貨的顧客發送個人化簡訊,例如某層樓有適合你、也是網路上分享最多的服飾,提高前往消費的機會。
時尚奢侈品 Prada 的網站也非常仔細地考慮商品在頁面展示的順序,以消費者過往的瀏覽經驗、消費紀錄為基礎,有意識地控制消費者先看到哪些圖片,「我們確保消費者購物時,沒有太多讓他分心的事,增加轉換率。」Prada 資訊長安格斯提尼(Cristiano Agostini)說。同樣的做法也沿用到線下場景,當消費者入店報上姓名時,店內銷售助理會拿出行動設備搜尋,就能知道消費者之前是否曾購物過,以及喜好、品味,幫消費者快速找到想要的東西。
世界零售大會主席麥克格瑞葛(Ian McGarrigle) 表示:「零售品牌正在競相增強客戶體驗,超個人化推薦將會是重點課題。」
【推薦閱讀】
◆ 【拒絕被邊緣!快測你有沒有】LINE 貼圖史上最強組合技!一次組 6 張發動猛烈攻擊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參考資料:《Fast Company》、《Chain Store Age》、Mckinsey,首圖來源:Canva。
(責任編輯:廖紹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