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

萬華糖廍文化園區 活化歷史全民共享

青年日報
更新於 09月07日02:57 • 發布於 09月07日02:16
展區透過圖像、影音、文字、史料陳展及互動設施等方式,讓民眾了解製糖歷史。(記者范瑜攝)
互動設施讓大、小朋友透過寓教於樂方式,了解糖業相關歷史。(記者范瑜攝)
糖廍文化園區為兼具休閒和文化多元功能。(記者范瑜攝)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展區介紹製糖繁複的過程步驟。(記者范瑜攝)
園區內展示早期載運蔗糖的五分車。(記者范瑜攝)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記者范瑜/專題報導

位於臺北市萬華區的糖廍文化園區,保存了全臺最北製糖遺構之臺北糖廠建物,3棟糖倉古蹟經修復後,除在戶外陳展早期載運蔗糖的五分車、火車月臺及小型甘蔗田,並打造糖業文化展示館,設置「糖倉開門」常設展,以北區糖業發展為主題,運用參與式工作坊的集體創作產出,介紹臺北糖廠歷史及城西產業發展軌跡;亦提供藝文團體與民間單位進駐使用,讓具歷史意義的閒置空間活化再利用,成為全民共享的生活空間。

1764年(乾隆29年)臺灣彰化以北開始有產糖紀錄,艋舺大理街附近地區在清朝是私人糖廍組織盛行、遍地栽植甘蔗的地貌,日據時期設立「台北製糖株式會社」後,地景大幅轉變,成為以製糖工廠、交通輸送軌道為主的產業區域,周邊居民多依賴糖業或周邊產業生活;戰後,臺北製糖所由政府接管,都市計畫附近劃設為工業區,糖廠轉為倉儲使用,附近糖業剩餘產能相關產業如化學、化工、食品加工、紙業等中小型工廠仍然盛行;在中國時報社的前身「徵信新聞」接收台糖倉庫後,吸引了周邊印刷產業的聚集。

豐富教育意義 兼具休閒功能

糖廍文化園區內3棟市定古蹟糖倉A、B、C棟,修復後分別規劃為糖業文化展示館(糖廍A倉)、萬座曉劇場(糖廍B倉)與提供民間單位進駐使用(糖廍C倉)。其中由臺北市政府自行營運的糖業文化展示館,設置「糖倉開門」常設展,以北區糖業發展為主題,運用參與式工作坊的集體創作產出,包含歷史資料收集、口述歷史訪查、參與創作工作坊,提供藝術家據以完成作品設置,並善用社區居民資源,招募志工隊協助展場服務與導覽解說,成為重要的教育場域。

展示館中透過圖像、影音、文字、史料陳展及互動設施等方式,分別以「製糖產業」、「戰後經濟」、「居住發展」、「文化生活」等主題,介紹臺北糖廠的歷史故事和城西產業發展軌跡,展區中不乏許多互動設施,讓大、小朋友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了解製糖及當地歷史;並舉辦糖藝教室,作為社區文化活動空間使用。

此外,園區內展示早期載運蔗糖的五分車、火車月臺及小型甘蔗田,吸引參觀遊客拍照留念。糖倉後方則是糖廍文化史蹟公園,設置跳樁、波浪攀爬架、溜滑梯、立體攀爬網等兒童組合遊具,以及成人體健設施,並設有花架廊道及許多休息座椅,供全齡民眾使用,打造兼具休閒和文化的多元場域。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