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是知名的天主教國家,有近四分之三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雖然義大利有著各個不同的宗教,但是所有的宗教在義大利的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自從羅馬帝國時期,迪奧多西一世(TeodosioI公元347-395)把天主教定為國教之後,當時的羅馬人都信奉了天主教,這就是為什麼至今大部分的義大利人都信奉天主教的原因。
如此傳承下來,「天主教」對保存文化與傳統不遺餘力的義大利人來說,不單是一個信仰,更是人們珍視的文化傳統之一,同時,天主教會在義大利的歷史上,也一直擁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力。因此,所有義大利的重要節日,幾乎都是跟天主教的傳統節日有關。廣為人知的有聖誕節和復活節等等。
這篇報導,將為您介紹一個非常特別的,區域性的節慶—主保節(Santo patrono):這個節慶不同於別的知名節慶,它沒有全國統一慶祝的日子,因為這個節日是為了慶祝保護地方城鎮的當地聖人或是天使所保留下來的傳統宗教節日。幾乎每個城市鄉鎮都有這個特別的節慶,它是一個結合了宗教,地方鄉土文化和傳統的宗教節日。
每個城鎮,根據當地城市的歷史傳統,可以擁有一位,甚至多位聖人,被後人稱為「主保」。而當地政府,也有權力決定是否在節慶當天放假一天慶祝。
舉例來說,在首都羅馬,主保節是為了慶祝聖伯多祿和保羅(S. Pietro e Paolo)的節日,訂在六月二十九號,全羅馬城都放假一天來紀念兩位聖人。而時尚之都—米蘭,則是在每年的12月7號,全市也放假來慶祝當地聖人「安布羅究」(Sant'Ambrogio)。
主保節的慶祝活動,非常類似於一般義大利傳統的節慶活動:包括了宗教禮儀,街頭宗教遊行,放煙火,有些城市還有舉辦五彩街燈展示,廣場廟會,美食小攤,以及各種不同的文藝表演活動。
今年8月底,記者來到了托蒂(Todi)小城,參訪了當地居民們慶祝這山城的兩個主保節其中之一:聖貝尼吉(San Filippo Benizi)的節慶。
托蒂,雖然是座小山城,卻曾被譽為「世界最宜居住」的城市之一,位於義大利中部翁布里亞大區佩魯賈省。
托蒂的主保節慶祝活動是從下午五點才開始,開場前有管樂隊的表演,同時,現場有抽獎和發贈祝聖過的食品。在場工作的教友特別解釋,這些食物和水,都是為紀念聖貝尼吉曾顯過的奇蹟。
而後的聖貝尼吉紀念彌撒,是由托蒂(Todi)和奧爾維耶托(Orvieto)教區的主教荼滋亞主教(Benedetto Tuzia)親自舉行。彌撒時,整個教堂座無虛席,城裡的大人,孩童,上至曾祖父,下自剛出生幾個月的嬰兒都到場共襄盛舉,把整個教堂擠得水洩不通。意外的是在彌撒中,記者巧遇一位中國神父,他說他是這修會的第一位中國聖召,正準備入初學,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是一個很大的考驗,願天主降福他。
教堂最前排在座貴賓包括了市長及市政官員和憲警官員,另外還有義工隊員幫助行動不便的人。場面盛大隆重,絕對能讓您感受到熱烈的純義大利式民俗風情。
彌撒禮成後,在教堂門前廣場,義工們發贈哨子給到場的兒童們。這個傳統,據說是因為主保聖人貝尼吉,雖在此地過世,但他原本來自翡冷翠,所以翡冷翠人認為他的遺體應該運回其出生地。就在翡冷翠人入城來搶取時,被托蒂(Todi)的孩童們見著,就用哨子通風報信,如此,當地人才得以保留住聖人遺體。
因此,每年到了這天,整個慶祝會最高潮的時刻,就是彌撒完後的孩童們的哨子聲響澈雲霄,以及主教對兒童們的降福。
想像如果能夠自由自在,盡情地吹著哨子,尤其是對住在城市的孩童,是一件多麼開心的事!
然而,誰是聖貝尼吉呢(San Filippo Benizi)?
記者特別訪問到了當地天主教'聖母忠僕會'托蒂市(Todi)的院長帕契尼神父(Antono Pacini),他提到:聖貝尼吉,曾經擔任聖母忠僕會(Ordine dei servi di Santa Maria)的總會長。於中世紀時,出生於翡冷翠(Firenze)。本身學識淵博,曾經在公元1200那年代,就先後在法國巴黎和義大利的帕多瓦(Padova)大學得到了醫學和哲學的雙重學位。
然而,當他得到聖召,剛開始進入聖母忠僕會時,只是當任園丁的工作,做的是各項雜役。而後,他的學識和能力漸漸地被修會發掘和重視,進而推選他成為總會長,甚至後來,他也曾經被推選繼任教宗的職位,然而,不戀佔權位的他,在得知此消息後,卻選擇躲藏起來,不願接受眾人的推薦。
帕齊尼神父特別提到:聖貝尼吉的口語表達能力極佳,而且對人極有耐心,所以被他所感化的人,多的無以計數,他也是一位傳達和平的使者。死後更被教宗本篤十三世列入聖品,是一位非常為世人所尊敬的聖人。
那麼,聖貝尼吉聖母忠僕會又是什麼樣的修會呢?(Ordine dei servi di Santa Maria)
記者訪問到意大利聖母忠僕會,意大利三大省會長之一的歐蘭迪尼(Paolo Orlandini)神父,他為記者解釋了修會的歷史:聖母忠僕會(Ordine dei servi di Santa Maria)是羅馬天主教會最早期的三個著名托缽修會(ordini mendicanti)之一,和方濟各會,道明會齊名。其宗旨是:恭敬聖母,服務群眾,聖化兄弟成員,傳播福音,特別是尊重對聖母的奉獻。
聖母忠僕會,最早是由翡冷翠(Firenze)的7位貴族成立的一個平信徒團體。據說,是因為聖母向他們顯現,叮囑他們從世間退隱,專心祈禱修道。正因如此,他們隱居到翡冷翠附近的塞納利歐山(Senario),成為一個兄弟隱修會。後來感謝聖貝尼吉(San Filippo Benizi),他可以說是修會的第八石柱,他致力把此修會傳達到世界各地,至今全球的神職人員有800多位。另外修會也有女性分會,大約有3000多人。
另外一位在場的馬西蒙(Massimo)神父,在接受訪問時表示,他入會11年,成為神父也已經7年了,一直以來,這節慶對這修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慶,因為聖貝尼吉,不但讓修會的精神留傳下來,並且也給修會訂下了會院的完整制度。
其實馬西蒙神父來托蒂市才一年半,擔任駐醫院的神父,他特別提到「侍奉最需要的兄弟,如同侍奉耶穌基督」的精神。他進一步解釋原因,是因為,醫療治療,並非是肉體痊癒最主要的力量。他在醫院的工作,是傳播真誠和愛,因為「愛」會讓你看見對方的需要,而'真誠'會讓對方看到你付出的心。這兩項都對病人健康和心境,都是非常重要的。
傳教是應該身體立行的,馬西蒙神父繼續說,曾經有位穆斯林教徒,因為每天和他接觸,有一天見面時對他說:神父,您可以為我祈禱嗎?看看,這不就是一個小小的感動!相較於近日,廣為媒體渲染報導的美國天主教的醜聞,馬西蒙神父,致力於為病人傳播愛與真誠的分享,不禁讓人特別溫馨。
親切熱情的荼滋亞主教(Benedetto Tuzia)告訴本記者,翁布里亞不但是聖人出生的地方(阿西西的方濟各和嘉樂),也是聖人喜歡來傳教的地方,(聖貝尼吉就是實例)。
翡冷翠出生的聖貝尼吉,雖然出生於經濟富裕的貴族家庭,本身更是學識淵博,但是他卻選擇修會中,最清寒的修院來度過他的晚年,這不就告誡我們「人的一生,富貴榮華如浮雲般,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
過世前不能用口語表達的聖貝尼吉,一直提及一本「他的書」,同修院的兄弟們按照旨意尋找,最終,才明白那書就是「十字架」,「十字架怎是本書呢「主教笑著回答:十字架代表著愛與救贖,是堅定信仰的象徵,聖貝尼吉的知識都包含在十字架裡了,它是我們生活的知識與力量的泉源。
最後,在熱鬧的節慶活動中,巧遇托蒂城市長盧吉安諾(Antonino Ruggiano)先生,他告訴記者,這是托蒂城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慶,是一個世代留傳下來的傳統,在這教堂裡,還珍藏著聖人的遺體,為此地的居民,留下了一個實實在在的見證。
他說:歐洲歷史幾乎是與天主教並行的,人們從小就是在這些節慶中長大的,來此,無論走到哪兒都可見到教堂,所以對這裡的人來說,宗教或世俗節慶已經混合在一起,沒有差別了。
今天被認為「可持續發展城市」之一的托蒂城(Todi),已經是一個國際化的小城市,擁有非常多的外國遊客來此遊覽,甚至置產居住。城市雖小,生活簡單,卻維持著高質量,高生活品質,非常適合居住生活。(推薦閱讀:義大利夏日小鎮風情:因愛惜鄉土文化而生的「蠻族節慶」)
這兒是一座有著3000年歷史的山城。保有著翁布里亞大區的特色,走在街頭處處可欣賞到獨特的藝術珍品,和建造得有如鬼斧神功似的建築……悠閒地散佈在比羅馬更遠久的歷史小城,品嚐當地地道的山產,尤其是市長特別推薦的燉鴿肉,絕對會讓您「一遊未盡」。
《 ☞ 加入風傳媒line好友,每日提供給您最重要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