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上廁所屁屁都好痛、便便帶血好難受,該怎麼辦?」這是不少有痔瘡困擾朋友常見的心聲。難道就沒有別的方法能減少「菊花」遭受摧殘的機會嗎?中醫師表示,其實痔瘡形成的原因,絕大多數都與患者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有關,只要民眾能對症調理,一般症狀都能獲得顯著改善!
痔瘡纏身?不只排便用力過當,8大原因易讓痔瘡找上門
到底什麼是痔瘡,又是怎麼產生的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吳宛容表示,所謂痔瘡指的是,肛門因長期用力不當,使得肛門管下黏膜的靜脈組織過度曲張,導致黏膜和肛門周圍皮膚脫垂而成的靜脈團。而臨床上造成痔瘡產生的因素非常多,但主要仍與下列8大原因有關:
原因1/遺傳:先天靜脈壁相對薄弱,對於外在環境抗力較低,故在不能耐受血管內壓力下,便容易逐漸擴張,造成靜脈曲張,導致痔瘡生成。
原因2/排便時間過長:頻繁的便祕或腹瀉,容易導致排便時間過長,使肛門、直腸部靜脈長期處於擴張、曲張的狀態,造成直腸粘膜與肌肉層分離脫出、產生痔瘡。另外,習慣在蹲廁所時滑手機、閱讀書報,也是誘發痔瘡的不良習慣之一。
原因3/久站、久坐:日常生活經常久站、久坐,或是長期負重遠行,影響靜脈迴流,靜脈壁瘀血擴張,更是增加痔瘡發生率的危險因子。
原因4/飲食不節:過量飲酒、攝取過度辛辣的食物,會刺激肛門和直腸,使靜脈叢充血,影響靜脈血液迴流,造成痔瘡出現;甚至加劇靜脈團的發炎、腫脹,使痔瘡更惡化。
原因5/懷孕與生產:婦女懷孕及產後期間,受到胎兒影響,容易有骨盆周遭靜脈血液回流受阻、肛門直腸靜脈血管擴張的問題,也會增加痔瘡的發生風險。
原因6/肛門括約肌鬆弛:年老體弱,或曾進行過多次肛門手術破壞括約肌完整結構的患者,則可能會因括約肌無力而導致痔瘡形成。
原因7/肛門感染:痔靜脈叢因急、慢性的感染發炎,容易使靜脈壁彈性組織纖維化、變弱,而變得容易擴大、曲張。
原因8/腫瘤:此外,腹部、盆腔腫瘤壓迫盆腔靜脈,使肛門周遭靜脈組織回流受阻,也是潛在因素之一。
避免「菊花」好痛,中醫談痔瘡調理,4類型治療方式大不同
除了分享痔瘡的成因,吳宛容中醫師也提到,一般來說痔瘡在不發病時,多不會有明顯的症狀。等到嚴重時,才可能使患者肛門處出現疼痛、血便等問題,甚至痔塊凸出肛門外,也就是所謂的痔瘡脫垂的困擾。不過,值得慶幸的是,若民眾能早期發現,並給予適當的處理,後續即可避免病情加重的發生,治療起來也會更快。
吳宛容中醫師提醒,一旦患者發現痔瘡出現下墜感、異物感,或者是便血、排便疼痛時,就應該積極就診、治療。事實上,依照中醫觀點,痔瘡大致可以區分成以下4大證型,且根據類型不同,在調理、治療方式上也會有一定的差異:
類型1/溼熱蘊結型:
這類型的朋友之所以會有痔瘡問題,主要是因爲飲食不節制,嗜吃辛辣、高油脂的食物,以及過量飲酒;或是,消化系統原本就有病變,造成腹瀉或排便次數增多有關。臨床症狀主要以肛門下墜、腫脹疼痛;排便不爽、經常有排便感等現象為主,治療、調理上可用龍膽瀉肝湯加減。
類型2/腸燥便祕型:
腸燥便祕型則多與患者火氣大、飲食不節制,喜歡吃辛辣的食物,或服用過的溫補類藥物;造成腸道蠕動功能不佳,便祕纏身、排便次數減少、糞便質地堅硬,肛門靜脈經常反覆充血有關。
至於臨床表現上,根據實證、虛證不同,也會有所差異。實證的腸燥便祕患者,多有口乾舌燥等實火症狀,適用的大承氣湯加減;若好發於津液較易缺乏的老年人,則多屬虛症,治療時則多用麻子仁丸、增液承氣湯等方加減應用。
類型3/血瘀氣滯型:
血瘀氣滯型的痔瘡患者,多以久病、不愛運動的中老年人居多。這類朋友的痔瘡顏色多偏暗紅,甚至帶一點紫色;且排便時痔瘡極易脫出,按壓痔瘡時會感覺略微堅硬,同時也不容易推回肛門內。調理上可以選用涼血地黃湯、桃核承氣湯等方加減治療。
類型4/氣虛下陷型:
多好發於平常身體就較虛弱的人,尤其以中老年人居多,除了排便時痔瘡極易脫出外,也可能因爲站、坐太久,或懷孕,以及揹負太重的物品、過度勞累等原因導致痔瘡脫出;嚴重時甚至還會導致脫出的痔瘡及黏膜無法縮回,增加發炎、潰瘍出血的機會。治療上可以選用補中益氣湯、黃土湯等方調理。
減少痔瘡肛門搔癢、疼痛有方法 漢方紫雲膏+中藥坐浴輔助舒緩
不只針對不同的痔瘡類型,提出相對應的調理選項,吳宛容中醫師也進一步分享臨床上常見的中醫外治法,提供給民眾做為日常舒緩參考,像是,可用由紫草、當歸、麻油、黃蠟等成分組成,具有涼血活血、清熱止痛作用的紫雲膏;常常塗抹於患部,就是幫助緩和痔核脫出時腫痛不適,以及減輕因分泌物過多而引起的肛門搔癢症狀的好方法。
另外,如果是有痔核突出問題的朋友,則建議不妨可以試著採取中醫燻洗坐浴的方式來輔助保養。具體方法為準備30公克左右的蛇床子,以滾水煮開先煙燻痔瘡,等水溫不燙手後再進行10至15分鐘的坐浴,可以幫助放鬆肛門擴約肌、舒緩痔瘡發作時帶來的疼痛不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