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家排行老二,從小就很安靜。姐姐是那種眼睛又大又圓的女生,比較得寵,我則又瘦又乾,比較不受重視。小時候親戚送玩具,一定是姐姐先選,我後選,選完她還會說:「我跟妳換,我要那隻粉紅兔子。」那時候大部分的時間我都待在獸醫院的閣樓,自己跟自己玩。童年的我不太講話,要不就是自己跟自己對話。
上學後,我開始很羨慕同學帶便當,但我只有五十塊要自己去福利社買東西吃,後來我乾脆大著膽子煮東西,幫自己帶便當,不過我做的便當通常是白飯配花椰菜,冰箱裡有什麼就煮什麼,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我就得試著陪自己成長,因此比較早熟,也比較獨立。
也許現在的我,比當年的爸媽有多一點的選擇,所以我選擇暫時放下熱愛的工作,專心陪伴女兒的童年。我看了不少兒童心理與教育的書籍,據說孩子從出生到三歲的這三年,是最能給予他們安全感的三年,我不想錯過她成長的每一個環節,這也是我的成就感。
陪孩子成長,像是再補過一次童年
如果沒小孩,我沒事不會去公園、兒童樂園,或任何小孩子會去的地方;我把自己當成她的同伴,降下視野,看見她天真的興奮、簡單的樂趣。因為她,我彌補了自己那段有缺憾的童年。現在的我盡可能毫無保留地付出愛,給女兒滿滿的安全感,自己也像是再經歷一次童年。
現在我們就是彼此的玩伴、學伴。上瑜伽時她陪我、煮飯有她幫忙、我在陽台照顧盆栽時她就協助澆花,她很喜歡參與我的生活,還會陪我去逛菜市場,大手牽小手地提菜籃,並沿路很大聲地打招呼:「水果阿姨」、「豆漿阿杯」。有時我因為工作出席活動,偶爾也會帶她去,讓她知道我「除了當媽媽之外」,還做些什麼樣的工作。
我不是天兵型媽媽,不是虎媽,只是常說我愛妳的媽媽
我記得小時候幼稚園開學的第一天,我帶著媽媽幫我準備的水壺,喝水時卻覺得奇怪:「今天是百香果汁嗎?怎麼有一粒一粒的東西?」但搖一搖又沒味道?後來我把水倒出來才發現:哇!整罐螞蟻水,原來我媽忘了洗水壺。
有時想想,像我媽這樣天兵型的媽媽,養出我這種獨立的孩子;而像我這種過度謹慎的媽媽,會不會養出比較依賴的孩子?所以我會提醒自己,要適時地放手才行,而放手的方法之一就是要「裝不會」。當女兒打不開東西時對我喊:「我打不開!」我會回她:「蛤!我也不會,怎麼辦?」然後讓她自己先學習想辦法。
我也會每天跟女兒說:「媽媽很愛妳,I love you!」她也會同樣這樣回答我。有時我忙著切菜、煮飯,她會過來拍拍我,跟我說:「我跟妳說個秘密。」我彎腰聆聽,她就小小聲說出:「我愛妳喔!」我很高興,她已經很習慣把愛說出口。心中有愛就要讓對方感受到!這就是我想告訴她的:愛不要吝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