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以後,玩比吃睡更重要
昨天,一對爸媽帶著三歲前的孩子來找我,孩子黏媽媽不打緊,竟然不會玩也不互動。我很擔心,因為2歲後,孩子就該發展出各種”玩”遊戲的能力,眼神互動也要越來越多。3歲後,還不會玩的孩子,恐怕影響到未來的社交認知力。媽媽說,長輩說別常把孩子帶出門!!!天啊,都什麼時代了,真是大錯特錯,不玩不互動,語言認知力難道從天而降?我在很多的保母講座,直接了當的問資深保母,現在的孩子,是不是越來越重玩,越大之後,吃睡反而變得很難規律?大家異口同聲的回答”是”。
相信妳的第六感,孩子變難帶,是千真萬確的
其實這些保母所說的,跟你自己養兒育女的經驗也是一致的,很多爸媽都會發現,過了2歲後,孩子越來越愛玩遊戲,跟人互動,吃飯睡覺好像變得越來越不重要,整天只要有的玩,也不會喊累,更不會想要吃。我通常很相信媽媽的第六感,你覺得孩子變難帶,是千真萬確的。2-5歲是孩子透過遊戲,大量且快速的發展心智能力的年齡,讓孩子快樂的遊戲,不但可以促進人際關係的發展、大小動作的協調、語言的表達,更可以增進親子間情感的互動。但有些太早教,不正確的教,是否會揠苗助長,妨礙了寶貝的自然發展呢?不同階段的遊戲發展是什麼?有沒有甚麼NG玩法呢?這一篇全部破解!
0-5歲遊戲互動,影響未來的社交認知
年齡
遊戲互動行為
0-1歲半 沒目地自有自在的玩樂,注意力不長,一直變換遊戲 1歲半-2歲 會開始觀察別人在玩什麼,有點想加入,但還是以自己的遊戲為主。 2-2歲半 被引導下可以加入一群孩子的互動遊戲,但在團體中還是自己探索自己有興趣的東西。 2歲半-3歲半 開始學會分享玩具,也開始有主題,例如別人拿車車,孩子會拿自己的車車出來玩;別人拿拼圖,他會拿自己的拼圖出來;會當小跟班跟著別人追趕跑挑的遊戲。
3歲半-4歲半
共同遊戲時期!孩子與爸媽,或孩子與孩子之間可以分工合作,一起分配任務,孩子可以等待聽完遊戲指令再行動。 4歲半-6歲 喜歡找伴,願意因為好玩,放棄自己在遊戲中多數的指揮,會想辦法避免自己讓同儕討厭。
10大NG互動玩法
- 照本宣科要求孩子對坐,拿著紅色卡片:”這是紅色!”
- 一直數”1、2”這是兩個,”1、2、3、4、5”這是5個給寳寳看!
- 當孩子背越多歌、背越多詩、三字經,爸媽才投入大量的誇獎跟稱讚!
- 1歲半前的孩子喜歡沒有目的性的玩,爸媽可能會拉過來坐好,聽故事玩玩具!
- 當孩子在探索時,爸媽急著教,或急著告訴孩子為什麼
- 當孩子在改變玩法時"如把車車倒過來拆輪子",爸媽馬上跟他說,不對!車子應該拿來滑及推的!
- 當孩子疊高積木跟你說像一座高樓大廈,想跟你互動,爸媽卻隨便呼應一下!
- 當孩子在發展大肢體動作,蹦蹦跳跳,打打鬧鬧時,爸媽總是在旁"危險!不要這樣!不能那樣!"
- 當孩子遊戲遇到瓶頸,過不了關有情緒時,如"拼圖9片往12片挑戰",爸媽跟他說:你以前不是都會,現在怎麼不會?或現在怎麼都不玩了?
- 孩子在遊戲互動過程中,遇到挫折,經常性的跟孩子碎念:你怎麼這麼愛生氣?誰會喜歡跟你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