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從事保全、超商、KTV、電話客服等工作的人而言,輪班是家常便飯,不過,台灣睡眠醫學學會1項最新調查卻發現,與正常班別的上班族相較,輪班工作者罹患慢性失眠比率高出了2.18倍,失眠盛行率為23.3%,大約每4人就有1人睡不好。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監事暨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睡眠研究中心主任李信謙指出,以往研究發現,三高等慢性疾病、睡前使用3C產品為慢性失眠相關的危險因子,而此項研究則證實,輪班工作也是造成慢性失眠的主因。
研究團隊透過網路調查共全台600位工作者,分別為固定日班工作者300位、輪班工作者300位,分析發現,固定早班工作人員的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為10.7%,而輪班工作者的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為23.3%,為固定早班的2.18倍。
研究結果顯示,換班頻率快及天數多,則失眠頻率也越高,若換班頻率是1周之內,則慢性失眠達35.4%。此外,每個月大夜班天數越高,則慢性失眠的比率也更高,1個月超過13天輪值大夜班,慢性失眠高達30.6%。
進一步分析,睡眠障礙所引起的問題,在白天正常班者中,僅有2.7%曾經因為睡眠問題,而發生過交通事故,或工作上的意外傷害,但工作型態為輪班包含大夜班者,則高達25.3%曾經發生意外事故。
李信謙指出,這也代表輪班工作者除了睡眠受到影響之外,睡眠品質不佳,也大大影響了清醒時的注意力及認知功能等,以致白天疲勞,提高嗜睡及意外風險。整體來說,輪班工作者罹患身心疾病風險較高,包括: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情緒障礙,且免疫系統問題也較為明顯,感冒機率約為正常上班族的3倍。
如果工作必須輪班,該如何減少對睡眠品質的影響?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大眾教育委員會主席吳家碩臨床心理師建議,在換班時採用「緩慢輪班原則」。例如,先是長時間固定在某1班表,再進行班表轉換,每1班表維持2周以上,讓內在的生理時鐘可以與工作的外在時間同步。另外,因為生理時鐘需要調節時間,因此,輪班班別上的變動(尤其是轉換成大夜班),建議至少2天以上的適應或休假期間。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副理事長暨政治大學心理學系主任楊建銘則提出「順時鐘方向的輪班」概念,也就是從「早班→小夜班→大夜班」,這會比如「早班→大夜班→小夜班」的逆時鐘方向的輪班,來得容易適應。國外有研究指出,順時鐘的輪班方式較好,除了可以改善心血管風險因子,在平均血壓、睡眠品質與睡眠長度上,都能獲得較明顯的改善。
Lee 輪班工作不知道是那個混蛋發明的
2019年04月01日02:14
彭承皓 來下個憲法規定不輪班阿
以為大家是喜歡這樣輪嗎
都是為了生活
2019年04月01日03:19
ღ靈貓ღ 只要不死人台灣是很難辦到的
2019年04月01日01:35
芸 為了多賺一點,沒辦法.....
2019年04月01日03:07
汶宿奎水 這是在講幹話嗎 不賺錢那錢又要從何而來
說白一點大醫院的醫生也是要輪班
2019年04月07日08:04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