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瘋台灣》主持人Janet因遲遲未迎來產兆而嘗試自行在家催產,方式包括坐瑜伽球彈跳、吃辣的食物、刺激乳頭、熱舞、做愛做的事等等,但都沒什麼成效,最後還是到醫院打催生藥才順利「卸貨」。讓人不禁想問,這些坊間流傳的催產方式真的有效嗎?婦產科醫師宋碧琳表示,其實上述幾種催產方式不全然是偏方,像坐瑜伽球、吃辣食、刺激乳頭和性行為都是美國助產士學會提出的自然催生法。瑜伽球的作用是幫助胎頭下降和開啟骨盆腔;刺激乳頭可以讓腦下垂體釋放催產素。以刺激5分鐘休息15分鐘、每天刺激1~3小時的頻率執行,成功機率約有4成;前列腺素則有助軟化或擴張子宮頸,它不僅存在於精液中,也會在女性高潮以及胃部消化辣食時分泌,所以性行為和吃辣的食物同樣有可能幫助產兆發動。除此之外,月見草油和蓖麻油也有促進子宮收縮的功效,但這兩種油因皆屬於草藥,使用前最好先諮詢主治醫師。至於熱舞就真的是偏方,對催產沒有什麼實際的效果。
爬樓梯、深蹲…恐傷害身體
另一方面,也有人說爬樓梯、深蹲、吃會引發宮縮的食物可以促進生產。對此宋碧琳醫師指出,懷孕後期爬樓梯容易重心不穩,深蹲則會對膝蓋造成壓力甚至會加重恥骨聯合分離,若真要做運動,建議改成走路或游泳。尤其是深蹲,除非孕媽咪本身有做重訓的習慣,否則不用特別去做這種高強度的運動。薏仁、人參、木瓜、當歸、山楂等容易引發宮縮的食物可能對子宮、腸胃太刺激,最好別輕易嘗試用類似的食物或藥膳來引產。
寶寶為何遲到?可能與腦神經有關
一般來說,超過預產期兩週還沒生就稱為過期妊娠。但因為42週以前都還在正常生產範圍內,所以醫師通常會將過期妊娠定義在42週以後。宋碧琳醫師表示,截至目前為止,醫學界仍無法找出胎兒延後出生的原因,不過臨床實驗顯示頭部畸形或無頭的羊產兆大多來得很慢,所以也有文獻指出胎兒腦神經結構的狀態有可能影響產兆發動的速度。但無論如何,寶寶是否會遲到仍無法提前檢查出來。
延伸閱讀:生產到底有多痛?醫師這麼說…解答懷孕後期媽咪必問7件事
想把北鼻「養大」再生小心胎死腹中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孕媽咪因為胎兒過小而想將寶寶「養大一點」再生產,這種情況也是另類的延遲生產。但寶寶若長得愈來愈慢,有可能是臍帶輸送出問題,讓寶寶繼續待在子宮不一定會養得比較好,甚至有胎死腹中的風險。寶寶出來反而可以獲得較好的照顧。宋碧琳醫師強調,對於發展變慢的寶寶,只要超過37週、器官足夠成熟就可以考慮引產,這樣做有時相對比較安全。
42週還沒生就該到醫院引產
若超過預產期仍未生產,由於羊水變少,胎盤逐漸鈣化、老化會增加胎兒窘迫或心律異常的機率;寶寶開始解胎便後有可能吸入胎便;持續吸收營養會讓寶寶的體重超標,加上過期引產會產生子宮過度收縮、子宮破裂等風險,40週以後就應該與主治醫師討論催生相關事宜,最晚42週即需到醫院引產。宋碧琳醫師解釋,第一次催生是對胎兒的壓力測試,若催生過程中寶寶的生命徵象不穩,自然產也可能出現同樣的問題,原本預定自然產的媽咪必須考慮改為剖腹產。若寶寶生命徵象穩定,媽咪也沒有分娩跡象,不妨回家等待產兆自然發動,等到41、42週再催生也不遲。
運動有助提前生產?
根據目前的醫學研究,運動和生產時間並沒有絕對的關聯,但運動有助強化心肺功能,並可以提升產婦在產程中承受疼痛和壓力的能力,對孕媽咪而言還是有相當大的幫助。
催生風險較大?醫師說NO!
許多人都把催生想得很可怕,認為催生風險較大、時間較長也比較痛。但宋碧琳醫師指出,其實催生的風險與自然產並無二致,總體生產時間也只比自然產多半小時~1小時。孕媽咪之所以會有生產時間較長的錯覺,是因為自然產的人一般都是在進入活動期(產程第2階段)以後才到醫院,接受催生的人則是從潛伏期(產程第1階段)開始就在醫院待命,自然會覺得生的時間比較久。而催生的疼痛感也與自然發動產兆的人差不多,所以孕媽咪可以不用太擔心。
宋碧琳醫師提醒,孕媽咪毋須將催生視為洪水猛獸,什麼時候該催生就催生,一拖再拖只會讓生產風險變得更高。尤其如果寶寶的體重已經超標,更要趕快剖腹產,不必擔心出生後實際體重不符(超音波通常會有誤差)須自費,因為依據現行法令,若有產前超音波照片證明寶寶在孕期大於4,000克,還是可以申請健保給付。媽咪可別因為想省錢而讓自己陷入肩難產、產道嚴重裂傷、子宮破裂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