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馬丁垃圾話」影片以Vlog分享為主,影片風格幽默逗趣,多年來累積一票死忠的粉絲,除了影片之外,他也經常在社群網站上和網友們交流生活上的大小趣事。日前,馬丁因為分享一篇如何向外國人解釋「台灣人形容食物『QQ』是什麼意思」引起熱烈迴響。
馬丁近日分享了朋友的一則趣事,他表示朋友提到歐洲一檔「百萬大富翁」的節目中出現了台灣,題目是「在台灣人們會形容食物QQ的,請問是什麼意思?」結果挑戰者因為無法順利回答,與百萬獎金擦身而過,就這樣被QQ擊敗卡關在「台灣」。
馬丁也在貼文中提及自己的過往經驗,透露先前曾和一位美國人語言交換,對方問他「你們台灣人常常說東西吃起來QQ的,到底是什麼意思?」當時的馬丁也被這道題目難倒,最後只好用英文回答「我不知道怎麼解釋,就是吃起來QQ的」,讓他忍不住吐槽自己「有講跟沒講一樣」,更驚覺「真的只有台灣人才會說QQ,真是神奇。」
此外,馬丁透露曾試圖以珍珠奶茶中的珍珠「Like chewy」(有嚼勁)來解釋「QQ的」,但就連美國朋友都覺得這解釋不夠到位,讓他忍不住直呼:「QQ才是王道無需解釋」。
貼文一出,引來許多網友共鳴,直言「就QQ的啊,要解釋什麼啦」、「因為形容食物Q其實是台語的用法,用華語解釋真的很難貼切」、「這個QQ吃起來不夠Q,我QQ(語言的奧妙)」、「不覺得QQ很象形文字嗎?就QQ呀」。
事實上,台灣人習以為常的QQ還真的有源頭,根據《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指出,Q一詞來自於台語,「Q嗲嗲」音讀「khiū-teh-teh」,用以形容食物軟而有彈性,嚼勁很夠;劉建仁著的《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網站中也有詳細解釋,台灣話Q讀做陽去聲的「k‘iu⊦」,是形容吃食麻糬、年糕、麵條等食品時的黏而有彈性的口感,《普閩詞典》中也提及「k‘iu」用以形容軟而靭,跟脆「ts‘eʟ」相對。
除了台語典故,其實國外也有許多與台灣的Q相同情況的詞彙,像是日本的「umami」(鮮)之於義大利文中的「al dente」(有嚼勁),皆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特有形容詞,也許就像馬丁所說「QQ對台灣人而言就是無需解釋,一出生就內建在腦袋中啊!」
參考資料:
臺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12/08/q(kiu⊦)──軟靭/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result_detail.jsp?n_no=13587&curpage=0&sample=
Lily Bouncy
2022年03月04日12:28
啊毛 QQ怎麼解釋
就QQ啊
供三小
2022年03月04日20:35
瑞~ 就.......QQ啊...
2022年03月04日19:39
Chelsea 光Q這個字在台灣就有一堆解釋了😂
2022年03月04日16:34
靜文 Gummy
2022年03月04日17:12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