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古生物學家在「巴塔哥尼亞」發現「新種恐龍」

明日科學
更新於 10月08日12:05 • 發布於 10月08日12:00 • 高 詩豪

古生物學家近日在《歷史生物學》期刊上發表了一項新發現: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發現了一種全新屬和種的蜥腳類恐龍,名為坎帕納斯氣龍(Campananeyen fragilissimus)。這種新恐龍是植食性恐龍,屬於一個稱為雷巴齊斯龍科(Rebbachisauridae)的恐龍群體。

這個新發現的恐龍生活在9900萬至9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作為雷巴齊斯龍科的早期成員,坎帕納斯氣龍是一類屬於迪普洛多科龍類的蜥腳類恐龍,這些恐龍主要在超大陸岡瓦納(Gondwana)上於早、中白堊紀時期多樣化。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根據來自阿扎拉基金會的古生物學家盧卡斯·勒爾佐(Lucas Lerzo)博士及其同事的介紹,雷巴齊斯龍科是迪普洛多科龍類中最基礎的群體之一。雖然這類恐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侏羅紀晚期,但雷巴齊斯龍科的化石記錄則主要出現在下白堊紀,並在白堊紀早期達到多樣化的高峰。

雷巴齊斯龍科恐龍的特點是骨骼高度氣孔化,尤其是深入入侵到中軸骨骼和骨盆區域。他們的背椎還呈現出其他蜥腳類恐龍中未報導的新穎特徵。

坎帕納斯氣龍的後顱骨化石於2009年在阿根廷內烏肯省的坎德勒羅斯地層(Candeleros Formation)中採集。這些化石與小型獸腳亞目恐龍、其他雷巴齊斯龍科恐龍、一隻龜以及一隻蜥蜴的化石一同被發現。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擁有高度氣孔化的薦骨

坎帕納斯氣龍(Campananeyen fragilissimus)。(圖/Fundación Azara.)

研究團隊的分析顯示,坎帕納斯氣龍與薩帕拉龍屬(Zapalasaurus)、星脈龍屬(Sidersaura)以及來自La Amarga地層——也就是阿根廷里奧內格羅(RíoNegro),內烏肯(Neuquén)和門多薩(Mendoza)省露頭的地質地層,其中一個標本有密切的關係。研究人員指出,由於後尾椎的前凹和背腹扁平的後尾脊柱特徵,新發現的雷巴齊斯龍科恐龍被認為是星脈龍屬的姊妹類群。

坎帕納斯氣龍還展示了極度氣孔化的薦骨區域,其薦椎橫突具有自體形態的背側翼臂。最終,系統發育分析支持雷巴齊斯龍科起源於南美洲,並在早白堊世的巴列姆期至阿普特期早期向非洲和歐洲進行了早期的多樣化。

這一發現豐富了我們對白堊紀晚期蜥腳類恐龍多樣性的了解,並突顯了岡瓦納大陸上恐龍物種的演化故事。相關發現刊登在最新一期的《歷史生物學》。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Fundación Azara. (CC BY 4.0)

圖片來源:Historical Biology(CC BY 4.0)

參考論文:
They all floated in the cretaceous: new rebbachisaurid (Sauropoda, Diplodocoidea) with a highly pneumatized skeleton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lower Cenomanian) of Patagonia, ArgentinaHistorical Biology

延伸閱讀:
阿根廷發現新種食肉恐龍:恐龍版「千面怪」現身巴塔哥尼亞!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1
  • Lu
    斑馬祖先?
    10月09日00:34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