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公務員中風後失語!「智能復健」重塑口語功能 3個月見成效

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19小時前 •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
中風後六個月為復健黃金期,若有復健需求的患者,建議積極接受專業人員規劃的復健訓練,以達最佳成效。

54歲游姓男子任職公務員,因突發腦中風送醫,幸運撿回一命,卻因腦損傷出現失語症狀,連自己的名字都說不出來。醫師為游男規劃智能復健方案,以語言治療搭配電流刺激重塑腦活性,經過3個月的復健治療,幫助游男找回口語能力,病情出現好的進展,也大大鼓舞醫療團隊。

腦部電流刺激 找回語言能力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羅東博愛醫院復健醫學科李紹安醫師表示,游男使用「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系統,藉由精準的腦部定位,給予連續短暫重複磁脈衝。1-2個月後游男認知功能明顯恢復,在語言治療師的引導下,他開始能正確回應有關自己的問題、自發地說出完整句子、清晰地表達自己的需求。

機器人復健奏效 提升復健治療效率

另名從事清潔工作的74歲劉姓婦人同月也因急性出血型中風送醫,術後下肢癱瘓,生活無法自理。在智能復健機器人中心,劉婦利用穿戴式裝置下肢智能復健機器人練習行走,在積極訓練下,3個月後她已恢復至可以獨立行走的狀態,並能自行上下樓梯,日常生活能力幾乎完全恢復。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復健醫學科謝有丁醫師解釋,半身癱瘓是中風常見的後遺症,復健機器人能夠以精確和連續的步態模式引導患者行走;此外,高度重複性的訓練也為病人大腦提供了大量穩定且一致的感官輸入,因此大腦能夠逐漸認識和內化正確的行走模式,建立起新的行走經驗和神經路徑。

把握中風後6個月內黃金復健期 成效最佳

羅東博愛醫院院長王文斌表示,突發性的腦血管疾病腦中風嚴重可能致死,若急救存活,後續的復健卻是條漫漫長路,除了造成失能、失語等後遺症,頻繁的就醫也造成照顧者及家庭經濟沈重的負擔,影響生活品質。中風後六個月為復健黃金期,若有復健需求的患者,建議積極接受專業人員規劃的復健訓練,以達最佳成效。

【延伸閱讀】

中風後復健,除了要訓練肢體動作 醫曝「這件事」更重要

生活中的傷骨神器!復健科與骨科醫師提醒3類人穿著夾腳拖要留意

加入【健康醫療網】Line@好友,天天關注您健康!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