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女化與人口老化,讓國內「缺工問題」日益嚴重。為了擴大移工的來源,除了現有的泰國、越南、菲律賓和印尼之外,近期也將有首批千名印度產業移工來台,其中5%採用直聘制度,並與印度建立直接聘僱專責窗口,未來雙方將就執行細節定期召開工作層級會議,持續進行討論。
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陳牧民長期鑽研印度研究,曾駐點印度擔任訪問學者,並於任職駐印度代表處公使期間,對台印度官方談判具有貢獻,也對印度政學界有深刻的觀察。
陳牧民先表示,台灣政府早已針對缺工問題進行國際合作,與印度的相關談判也持續進行一段時間,「差不多在2023年11月,雙方已大致有共識,基本上就是台灣引進印度移工這件事要簽署備忘錄(MoU),但當時台灣整個社會的反應非常負面。」
他指出,當時國內媒體、社群網絡出現一些反對印度勞工來台的聲音,其中包括台灣女性會變得不安全、有性侵、增加犯罪率等疑慮,反對者後來還辦一場抗議運動。陳牧民表示,所幸簽約後反對的聲浪沒有擴大,但台灣對印度文化與社會的了解長期不足,仍是推動印度移工政策的一大障礙。
印度移工相較於其他移工來源國有什麼獨特的優勢? 引進印度移工會如何影響台灣現有的外籍勞工結構?政府有哪些措施能協助印度移工更融入台灣社會?
將犯罪行為與印度移工畫上等號,是不公平的種族偏見
陳牧民先指出,全球有約1,800萬名印度移工,他們選擇外出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養家活口而非犯罪,尤其是在印度一些經濟較不發達的地區,當地工資低,到海外工作成為許多印度人的夢想,也是改善生活的重要途徑。
他也提到來源國多樣性是未來的趨勢,「因為現在台灣外籍移工只有4個國家,但這些國家譬如說像泰國經濟慢慢起來,有自己的產業政策,印尼也有自己的產業政策,漸漸就不會來台了,一個國家的人要到海外做低階勞工,工資一定是要是本國約3、4倍以上才有誘因。」
陳牧民表示,台灣現在的優勢就是這些國家本身的經濟發展,跟台灣相比起來還是較弱的,「印度的優勢在於它的區域發展差異非常大,所以台灣廠商如果要引進印度勞工,當然不可能引進大學生,也不可能做藍領技術,要去找一些區域本身經濟發展跟台灣差距較大的,他才會願意來台灣。」
儘管媒體報導印度的性侵案件讓人擔憂,但陳牧民強調,將犯罪行為與印度移工畫上等號,是不公平的種族偏見,且實際上台灣外籍移工的犯罪率與台灣本地相比並無顯著差異。他指出,印度是一個很大的國家,其經濟發展程度、種族、語言、文化及宗教背景差異性極大,目前在印度居住的台灣人不到500人,佔印度總人口的比例微乎其微,每年到印度旅遊或經商的台灣人也僅約3萬人次,因此台灣對印度社會的理解近乎是零。
「我個人認為台灣社會現在最大的挑戰不是犯罪率,而是不了解印度的社會跟文化,如何幫助這些印度移工融入台灣社會,並在文化差異中找到適應與管理的平衡,才是重點。」
台印勞務合作的潛力:技術提升與文化差異的雙向挑戰
陳牧民進一步指出,印度對與台灣的勞務合作一直抱持積極態度,並非單純為輸出低階勞工,而是因印度製造業相對薄弱,成熟技術工人數量有限,透過派遣勞工至台灣工作,印度勞工能在台灣的製造業中學習技能,如機械操作、管理模式,甚至學習中文。
陳牧民表示,這些經驗對印度勞工回國後就業,特別是進入台商企業,相當有優勢。然而,目前台商在印度經營時,常因語言及文化差異面臨管理挑戰,顯示台印勞務合作對雙方均有潛在價值。
他也強調,台灣在引進印度勞工時,製造業是優先考量的領域,因為集中管理更為便利,特別是對於已在印度投資並熟悉當地員工管理的企業,可減少文化適應和管理上的困難。「印度本身是一個多樣性極高的國家,從語言、宗教到飲食,南北差異巨大,整個地理環境就像歐盟,但人口比歐盟還多,那你不可能跟一個法國人講德語、跟一個德國人講法語,他們本身就有自己的語言跟文化,印度也是這樣,所以台灣要面對一個異質性比較高的合作夥伴。」
如何深化台印交流?專家盼從教育合作到文化融合
談到增加對彼此的了解,陳牧民指出,這10年印度來台的留學生成長約10倍,未來還可能繼續增加,「因為台灣的高校環境本身對印度學生非常有吸引力,加上現在很多大學不開放陸生、又要推英語化教育,能夠符合這種資格來台灣讀書的,特別是碩士博士,印度學生就有優勢。」
他表示,現在台灣各校印度學生人數已大幅增加,「像台積電、鴻海,他們也有很多印度籍的員工在科學園區工作,對台灣社會開始慢慢有影響,像是一些印度餐廳、雜貨店的出現,台灣人也知道印度咖哩跟日本咖哩不一樣,知道印度有排燈節、傳統服飾叫紗麗,就像印尼跟越南勞工,在台灣開始出現印尼街、越南外配,社會一旦開始交流,它不會中斷、會一直持續下去的。」
陳牧民認為政府要投注更多資源,來培養了解印度的專家,也讓大家更了解印度,不論是學術研究,還是對印度文化的推廣等,「一定要開始了解這個國家,因為它的潛力是可見的,台灣要去迎接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整個社會要有準備。」
Ian咖喱豬排飯🦋🐝💜🎀🐾 「所幸簽約後反對的聲浪沒有擴大」,這是因為老百姓也無法阻止政府好嗎
「每年到印度旅遊或經商的台灣人也僅約3萬人次」,誰要冒著健康危機去感受他們的在地飲食生活
「如果要引進印度勞工,當然不可能引進大學生,也不可能做藍領技術」
如果是白領階層,希望他們受到的教育能夠阻止犯罪行為,有些事是能想但不能做,希望他們能夠分辨
14小時前
陳智勝(Tony) 我覺得,沒理解也沒差,我們不想要,是政府硬上的
14小時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