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人工智慧和美國大選對全球的影響,陳東升:從歷史尋找答案

科技新報
更新於 3小時前 • 發布於 7小時前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出爐,隨著川普與共和黨大勝,美國政策將可能產生變化,加上近年全球對於人工智慧時代來臨產生的疑慮,科技新報為此專訪智庫「科技、社會與民主中心」召集人陳東升教授,暢談半導體、無人機、人工智慧、淨零科技、低軌衛星和認知作戰等各項議題。

全台灣第一個結合科技與社會人文領域的智庫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科技、社會與民主中心由國科會成立於 2023 年 10 月,主要任務是針對新興科技對民主制度以及社會發展帶來的衝擊,提供跨領域的研究與政策建議。

召集人陳東升為台大社會系教授,在智庫成立時表示近年美中貿易戰、區域衝突和科技競爭影響全球全球經貿,加上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對於是否會讓科技巨擘掌握話語權,強化貧富差距,以及對勞動市場結構衝擊等,都是該中心研究的重要議題。

為此科技、社會與民主中心共設有經濟安保、民主治理、永續韌性和國家安全四個研究小組,針對半導體、經濟安保、人工智慧、淨零轉型、資訊操弄、反紅供應鏈等各項議題進行研究並提供政策建議。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人工智慧對全球的影響

自從 ChatGPT 問世後,生成式 AI 被譽為是繼 iPhone 之後,對科技和人類生活帶來重大轉變的關鍵技術,但多年來許多對於 AI 技術發展而生的疑慮,包括對人類的安全和勞動市場衝擊等也更加強烈。

對此陳東升表示,由於人工智慧對人類的影響還不明確,因此回顧歷史是個能夠與現況進行比對的方式。

人工智慧與 18 世紀工業革命的情況類似,當年蒸汽機的發明,影響從紡織工業開始逐漸擴散到各種產業,初期的確出現動盪,例如因為低工資、工作環境惡劣導致工人發起罷工和機器搗毀運動等現象,也使馬克思在當時預測未來將會因此產生全球工人階級革命。

但最後為何沒有發生馬克思預測的全球工人革命,也是因為當時英國政府意識到必須改善因為導入機器而受到衝擊的工人處境,提供能維持合理生活型態的社會制度。

因此包括禁止童工、限定工時和提供基本薪資等制度也都是在當時設計出來,為了減緩引入機器帶來的影響,之後再衍生出失業津貼、職業訓練、醫療保險、托育和勞退制度等,透過稅制改革達到所得重分配效果,都是將工業革命帶來的成果,盡可能回饋給勞工的做法。

陳東升也引述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傑姆奧盧(Daron Acemoglu),在其著作《權力與進步》(Power and Progress)說法,認為 AI 雖然能提高生產力,但對勞工影響並不會如預想嚴重,因為引入 AI 的最佳方案應該是人機協作,強化勞工生產效率而非完全取代,且在 AI 發展過程中,同樣會有許多新型態的工作會產生。

不過許多重複性的工作未來勢必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因此需要建立更為開放和彈性化的職業訓練和終身學習制度,讓勞工在 AI 引入過程中能夠更順利銜接到新工作。

以丹麥的終身學習制度為例,雇主必須為員工提供每個月 12 小時有薪學習時間,員工可以從大學、公協會或官方職訓中心學習新的技能和知識,提高自身能力。

因此各國政府就如同工業革命時代一樣,如何將 AI 帶來的生產力提升,透過與工會和勞工之間的協調,以適當的制度改革與社會共享成果,會是未來維持過渡時期社會穩定的關鍵。

川普再度當選對台灣和全球半導體可能影響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由川普大勝作收,由於川普於選前媒體專訪時,曾表示台灣搶走美國晶片生意,此外要保衛數千公里外的島嶼有相當難度,因此台灣應該要付保護費等發言。

面對川普再度勝選,對於台灣以及全球半導體產業將會產生什麼影響,陳東升指出,川普個性確實讓各國預測美國新政府影響帶來很大難度,但以台灣角度而言,提高競爭力與不可替代性仍然會是首要目標。

美國未來在川普再度執政下,若真的對台灣實行晶片税,那代表台灣半導體產業在開發和生產效率上必須要提升到比現在更高。

此外台灣也並非只能被動,比如台積電目前最尖端的晶片產品,是由美國大廠如輝達、超微、蘋果、谷歌、高通和博通等取得絕大部分產能。

若這些大廠將研發中心設立在台灣,就能逐漸在台形成產業聚落,而輝達、超微和艾司摩爾等公司目前已經正在進行這些投資。

此外加上台積電在日本熊本、德國德勒斯登和美國亞利桑那建立的晶片廠,除了能夠符合友好民主國家的產能需求外,也能有效分散風險,但台灣本土仍然保有最尖端的技術,如此台灣與國際友好民主國家之間,形成一道交錯縱橫的保護,也是科技、社會與民主中心諮詢委員吳介民博士所提倡的「矽盾 2.0」概念。

透過台灣與民主國家之間強化的半導體合作,矽盾除了能夠保護國際民主聯盟之間的供應鏈安全之外,即便川普明年一月再次上任後,緊密的國際合作也會讓他有更高機率傾向維持矽盾發展路線,而不是大幅改變方向,相對降低了川普對全球半導體產業可能帶來的不確定性。

台積電外國設廠遭遇到的文化差異衝擊

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建廠期間,就多次傳出與美國員工和工會之間的摩擦,許多人認為造就台積電奇蹟的台灣職場文化,未必能夠在美國複製,因此對國外建廠不甚看好。

對此陳東升表示,以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的角度來看,無論任何國家及產業要到外國投資設廠,都不只是一個單純的經濟行動,必須要針對當地政治、社會和文化,甚至是民眾關心的相關議題,進行長期的調查和分析才會有較高的成功機率。

此外台積電無論是在熊本、德勒斯登和亞利桑那的新廠房,都是該國半導體產業的重要基地,採取合資方式也有助於讓該國企業協助台積電與當地上下游企業和員工、工會進行協調。

而要讓當地民眾與外資企業,尤其是像台積電這樣投資如此巨型的製造工廠,除了研究當地政治、社會和文化之外,也需要設法回饋居民,降低民眾對於外資企業只是來賺錢然後污染環境的印象。

因此台積電未來如果若能長期在熊本舉辦活動,比如將廠房甚至台灣的員工旅遊安排在熊本進行,或是安排各種人才培訓的計畫,都有助於台積電在外國的投資能夠走得更長遠。

台灣面積不大,淨零政策只能往前

雖然降低碳排放近年已成為全球共識,但由於川普先前執政期間積極推動美國本土石油和天然氣開採和出口,拜登政府則採取壓抑政策,因此川普今年再度當選預期會再度開放,也將對全球淨零政策產生衝擊。

對此陳東升指出,氣候變遷已非當年前副總統高爾〈不願面對的真相〉紀錄片時期,受到眾多質疑的情況,近年不斷出現的異常氣象證明了淨零政策是全球必須急切面對的問題。

「我們就是這麼一丁點大,所以我們的淨零政策更是必須加快腳步。」陳東升表示,即使美國因為政權更迭出現新的能源出口政策,但歐盟仍然會堅持碳排放標準,而我們也不可能放棄歐洲市場,所以無論美國政策變換,台灣還是要依照自己的規劃前進,盡快研究出各種短中長程的淨零政策藍圖。

(首圖來源: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Attribution, via Wikimedia Commons)

立刻加入《科技新報》LINE 官方帳號,全方位科技產業新知一手掌握!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2
  • Stephen Ton 😤
    未來,詐騙猖獗,關閉網路,重回16世紀生活,預言比這個教授準
    9小時前
  • Tien
    洗勒供三小
    56分鐘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