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抗發炎吃這5種食物!前中研院研究員何美鄉的一日菜單:延緩老化,還可減少疾病風險

50+好好
更新於 2024年12月24日03:44 • 發布於 2024年12月24日06:30 • 蔣德誼

文/蔣德誼 攝影/影巷26號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怎麼吃,才能讓身體不發炎、延緩老化?前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公衛專家的何美鄉從研究中發現,先吃對食物,以後就能少生病!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疫情期間,作為公衛專家,經常在社群媒體分享觀點的前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何美鄉,近年將目光轉到了飲食與疾病的關係。

談到為何開始研究飲食健康的動機,何美鄉說,她在退休前曾參與過一項關於糖尿病新藥的開發計畫,研究結果發現,透過攝取一種名為類升糖素胜肽(GLP-1)的成分,的確可以有效治療糖尿病、還能維持飽足感、降低食慾,進而幫助達到瘦身效果。

「當然我們不一定是要透過藥物來攝取,其實很多天然食物裡面都含有可以刺激胰島素的成分。所以我就開始注意到,飲食和健康之間必定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何美鄉說。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抗發炎食物 有助延緩老化和預防疾病

何美鄉進一步說明,營養成分可分為兩種,一種叫做「熱量營養素」,顧名思義,就是供給人體運作所需的熱量,像是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油脂都屬於這一類。

另外一種則叫做「微營養素」,包括維生素、礦物質等各種元素,缺乏微營養素,不會立即對人體有影響,但長期下來,就會像是溫水煮青蛙,讓人處在一個比較不健康的狀態。「很多研究都表明,微營養素對於人體的抗氧化、抗發炎有著顯著的效果。身體如果處在發炎狀態,就容易老化或是生病。」

至於,哪些食物有著抗氧化、抑制發炎的效果?何美鄉列舉以下:

1. 優質油脂(如含有Omega-3的食物)

Omega-3可抗氧化、抑制發炎,常見於亞麻仁油、魚油、堅果等植物性油脂。

2. 綠茶

綠茶中含有的兒茶素具抗氧化作用,能幫助減少發炎及疾病風險。

3. 膳食纖維

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腸道健康,常見於全穀類、蔬菜和水果中。

4. 薑黃

薑黃中的多酚「薑黃素」具抗發炎效果,是亞洲飲食中常用的香料。

5. 洋蔥和莓果

洋蔥和莓果含有多種抗氧化成分,有助於減少發炎並促進健康。

這些抗氧化、抗發炎的食物,幾乎都是植物性來源,相對地,最容易造成發炎的食物成分之一:飽和脂肪,則多數來自動物。因此,何美鄉近年除了大力推廣健康飲食,也從4、5年前改為吃素。(相關閱讀:腸是最大的免疫器官!呂美寶營養師:每日一定要吃的抗發炎食物,保護腸就是保護肺

素食也可兼顧美味和健康 飲食要選「高營養密度」

談起自己的素食心得,何美鄉說,吃素不代表就要犧牲口福。如今她在退休後除了繼續研究自己有興趣的健康與公衛議題,也喜歡在廚房做自己喜歡的素食料理:例如用扁豆磨成粉做蘿蔔糕,或是黑豆、菇類做成漢堡排,也一樣能吃得美味、開心。

「豆製品對於素食者來說是很重要的蛋白質來源,所以我會常備一些冷凍放在冰箱裡,隨時可以料理。」何美鄉說。

此外,由於植物性食材熱量較低,因此同樣是吃飽,對身體的負擔也會比較輕,甚至在消化時會耗費更多能量。素食加上規律的運動,讓何美鄉不僅保持不發胖的體態,也比同齡人看起來更年輕。

她說,以前還在工作的時候,因為時間有限,只能集中在周末運動,其實並不健康,現在退休後時間多了,除了打網球,也會做重訓來維持肌力。何美鄉也提醒年過40後的中高齡族群,即使同樣吃一樣分量的食物,也會因為身體代謝下降更容易累積熱量而發胖,進而增加三高或心血管等疾病的風險。

因此,在飲食選擇上,更要盡可能選擇「高營養密度」的食物,更有效率的攝取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而避免只有熱量、沒有營養的食物。像是含糖飲料、油炸食物、精緻甜點等等,最好是少吃為妙。

如果想要了解平常我們所吃的食物含有那些營養成分,何美鄉說,在衛福部國健署的網站就有「食品營養成分」表,可以查詢下載。

何美鄉的一日飲食菜單:想要老得好,現在就要開始準備

何美鄉也分享,自己平常一天的飲食大致如下:

早上她會喝一杯用豆類或堅果打成的「植物奶昔」,再加入一些亞麻仁油補充Omega-3,再配上全榖穀片和增添風味的冷凍莓果,就是一份豐盛的早餐。

午、晚餐她則會以各式豆泥、雜糧麵包作為主食,搭配豆類做成的漢堡排、或是蔬菜、豆乾、海帶等配菜。她也會用果乾泡在干邑等烈酒裡做成酒漬果乾,是她最喜歡的零食之一,或是用黑豆粉、扁豆粉做成無小麥蛋糕。

「我覺得如果要讓大家能接受健康飲食,好吃是很重要的,因為要吃得開心,才有辦法長期持續。」何美鄉說。

如果是外食族可以有什麼選擇?何美鄉說,雖然在外面要買到現成的健康飲食的確會困難一些,但還是可以有所取捨。例如盡量選擇全麥麵包取代白麵包、五穀米取代白米飯,用無糖豆漿取代奶茶,也可以多吃蔬菜、水果、蛋等食材。至於炸雞腿、炸排骨這些常見的便當菜,則是最好能少吃。

最後,何美鄉也從公衛學的角度分析,肥胖者除了有更高的健康風險,免疫力也會下降,肥胖率高的國家,勢必要付出更高的醫療成本。「想要老得好的話,不是等到老了才來準備,不管是幾歲,從現在開始就可以調整自己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就更容易達到健康老化的目標!」

加入50+好好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