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企業減碳卻遇雙挑戰!中國信託、工研院靠關鍵兩招,目標幫1,000家轉型

數位時代
更新於 2023年09月05日07:36 • 發布於 2023年09月05日06:22

「我們做金融業的,首重就是風險管理,如果問人類未來面對最大的風險是什麼,答案就是極端氣候帶來的衝擊。」中國信託金控總經理陳佳文如此形容。

2050淨零碳排,是全世界的重要目標之一,但位居全球供應鏈核心的台灣產業,仍面臨減碳效率不高的挑戰,尤其多數中小企業沒有較多的資源進行溫室氣體盤查,更需要資金及技術建立實作應用的能力。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根據全球最大碳排放揭露權威機構「全球環境信息研究中心」(CDP)統計數據顯示,企業供應鏈碳排放比自身營運碳排放平均高11.4倍,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面對國際碳管制、碳邊境稅的嚴峻挑戰,唯有主動積極的策略才能協助產業強化競爭力。

當「節能減碳、永續轉型」掛在每間公司的嘴邊,實際作為如何,仍需要更完整落實及指引。為了協助企業淨零碳排的實際措施,中國信託金控攜手工研院展開合作計畫,由中國信託銀行設計永續金融所需資金、工研院支援淨零碳排的技術資源,利用雙方各自的強項,協助台灣企業減碳。

陳佳文表示,中信金控及工研院將提供包括溫室氣體盤查、企業訪視診斷、淨零技術媒合、永續金融導入及碳權抵換交易等5大策略,初期目標盼今年至少輔導80家企業實質減碳,如果效果不錯,未來也會持續投入協助,希望2030年累積輔導逾1,000家企業客戶。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台灣企業正一步步打造永續產業鏈,從碳盤查到實質減碳,有哪些關鍵策略?

中信金控總經理陳佳文表示,中國信託與工研院合作,期待協助供應鏈中、下游廠商淨零減碳,且攜手核心企業「大攜小」,建立減碳產業生態圈,共創永續產業價值鏈。

關鍵一:提高「綠色資金」的誘因

台灣已訂下2050年淨零碳排及節能減碳的路徑圖、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在高雄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等作為。陳佳文指出,以往節能減碳僅止於宣導,如今可看到政府正透過公權力要把排碳的外部成本「內部化」,成為供應鏈的生產成本。

然而,對於台灣是一個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不論是生產成本或者減碳的作為,將有很大的衝擊,更需要及早因應。

陳佳文認為,金融業者相較於其他產業,排碳量輕微,減碳策略也是透過投資與融資的影響力,勸導客戶節能減碳及低碳轉型,但最困難的還是「範疇三」,也就是公司外部產生的所有間接碳排放,整個供應鏈體系都需要受到檢視。

【小辭典】碳盤查是指把溫室氣體排放源分成三大範疇:

範疇一:直接排放。公司擁有或控制的排放源,來自製程或廠房設施,以及交通工具的排放。

範疇二:間接排放。公司自用的外購電力、熱或蒸氣等能源利用的間接排放。

範疇三:其他間接排放。公司外部產生的所有間接排放,包括員工通勤或商務差旅,以及產品生命周期產生的排放。

事實上,中國信託銀行去年就開始輔導企業永續轉型,議合過程中發現,不論碳的盤查、碳的計算,或是減碳策略訂定,排碳大戶的企業雖然有自己的減碳路徑圖,卻沒有足夠的技術和資金落實低碳轉型,非常辛苦,因此,對於金融業者而言,「與其倡議,不如一起來推動策略,真正做到節能減碳。」

在資金支援方面,中國信託銀行近日推出「ESG資金組合式貸款」全台首創策略,當供應鏈的大企業辦理年息較低的「綠色存款」,透過存款及放款的利差應用,讓銀行集中管理運用ESG資金,進一步打造低利率的「綠色貸款」,吸引中小企業廠商作為減碳的資金。

也就是說,在供應鏈上,大企業可以透過銀行的綠色金融服務自主讓利,幫助中小企業獲得用來減碳的資金,不但有利率減碼的效益,還能發揮「大攜小」模式響應產業鏈的永續轉型。據了解,中信銀行目前約有2,300多億元的綠色放款,每年若呈現雙位數成長,將可視為綠色金融的重要指標。

中信金控總經理陳佳文(左三)、中信銀行總經理楊銘祥(左二)、中信銀行法金產品處處長蕭志鵬資深副總經理(左一)、工研院資深副總經理蘇孟宗(右三)、工研院副總經理暨行銷長林佳蓉(右二)及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執行長陳立偉(右一)共同出席記者會,正式啟動供應鏈永續減碳合作。

關鍵二:提供「減碳技術」的解決方案

除了提高綠色資金取得的誘因,如何幫助台灣企業減碳、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技術應用更是關鍵。

「促成實質的減碳,就是希望可以帶給客戶趨勢和規範之外,也可以提供企業落地執行的解方。」中國信託銀行總經理楊銘祥表示,中國信託集團的願景是在ecosystem(生態系統)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於供應鏈提供綠色金融資源給有需要的企業,更透過工研院的技術力量幫助企業順利轉型。

楊銘祥指出,這次中國信託和工研院的合作不外乎兩塊,第一,已經完成溫室氣體盤查的客戶,將引導給工研院提供減碳的輔導,像是設備提升、資金如何運用,都可給予建議;第二,尚未完成溫室氣體盤查的客戶,則會借重工研院的專業技術,從碳排查測量開始找出最多碳排熱點,儘速有效改善,將資金花在刀口上。

「未來一定會有供應鏈的重組,尤其產品也都會重新設計:要高技術、同時也要低碳!」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執行長陳立偉形容,「範疇三」的概念就像是把所有供應鏈拉起來「當作是一家公司管理」,從原料端到最終產品的使用者行為,整個供應鏈碳排狀況,勢必將牽涉不少調整。

事實上,工研院自2022年成立產業淨零轉型服務團以來,已提供322家中小企業現場減碳診斷服務,並透過數位減碳工具及減碳技術應用,輔導60家中小企業深度減碳轉型。

陳立偉說,工研院的任務就是,協助產業轉型「在淨零排放上打造創新經濟」,不管是解決產業問題、前瞻產業機會,這些解決方案都會變成大型的專利資料庫,與產業合作,讓每個企業互相觀摩學習,形成一個很好的「綠能大專利池」並內化成核心價值,「淨零排放,一定要改成產業化的角度。」

延伸閱讀:借錢也能減碳?富邦金幫碳排大戶轉型,還能從中挖到新商機!

責任編輯:蘇祐萱

延伸閱讀

【圖解】24張聯名卡,變成中國信託護城河!「卡王」最強候補怎麼堅守陣地?
沃旭250億元資金到位,15家銀行共襄盛舉!大彰化離岸風場最新進度到哪了?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