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這樣吃小心糖尿病找上門!糖尿病原因、症狀及飲食原則

LINE TODAY
發布於 1天前

這樣吃小心糖尿病找上門!糖尿病原因、症狀及飲食原則

很多人以為只有年紀大才會得糖尿病,但近年來國人飲食選擇越來越多樣且精緻,許多年輕人罹患糖尿病的案例也時有所聞。依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台灣糖尿病人口超過200萬人,每年以25,000名的速度增加。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異常的疾病,由於初期無明顯症狀,患者往往不易察覺其發生,國內外資料顯示,接近4成病人完全不知道糖尿病已經在自己身上發生。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news/達志影像)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什麼是糖尿病?

胰島素是由胰臟分泌出來的一種荷爾蒙,它的作用是幫助血中的葡萄糖進入細胞,控制身體的血糖值。但是當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不能發揮功能時,血中的葡萄糖無法進入細胞,就會導致血糖增加、出現糖尿,便稱為糖尿病。

什麼樣的人容易得糖尿病?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 遺傳因素:家族有糖尿病病史,個人罹患風險會增加。
  • 運動不足:運動不足時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導致血糖升高。
  • 不良的飲食習慣與肥胖:喜歡吃高糖、高脂肪和高熱量的食物。
  • 環境因素:生活中的環境荷爾蒙,也可能導致胰島素分泌功能異常。
  • 荷爾蒙與壓力:壓力也會引發荷爾蒙的變化,增加胰島素。

糖尿病初期會有哪些症狀?

  • 吃多、喝多、尿多:三多是因為血糖上升,身體排糖過程中會排出大量水分,導致口渴。
  • 黑色棘皮症:皮膚產生變化觸感粗糙,通常好發在皺摺處,如脖子、腋下、鼠蹊部變黑變厚。
  • 容易感到疲憊:因血糖過高導致能量不足,身體時常感到疲勞倦怠。
  • 傷口難以癒合:高血糖會使得免疫細胞無法有效到達傷口,變得容易感染。
  • 體重下降:高血糖引起脫水,導致體重快速下降。

糖尿病的併發症

  • 大血管病變:腦部、心臟、足部等大動脈的硬化,可能會造成腦中風、心肌梗塞、糖尿病足的病變。
  • 小血管病變:
  • 腎臟相關:常見症狀有慢性腎衰竭、血壓上升、蛋白尿、嚴重時可能引起尿毒症,需要洗腎。

  • 眼睛相關:常見的有黃斑部病變、白內障、視網膜病變等,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導致失明。

  • 神經病變:包括自主神經病變及週邊神經病變,會影響泌尿生殖系統、消化道系統、心臟血管系統。

哪些飲食習慣可能導致糖尿病?

不當飲食習慣的危害:

  • 高糖飲食:攝取高糖食物和含糖飲料,將會迅速提升血糖數值,導致血糖波動大。
  • 高油脂飲食:高飽和脂肪酸會增加壞膽固醇,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 過量攝取精製糖和飽和脂肪:對血糖和胰島素會造成影響,精緻糖容易造成高血糖,並導致胰島素抵抗。
  • 使用高糖高鹽的調味料:番茄醬、蠔油、沙茶醬等熱量高,長期吃下來易使血糖振盪。

糖尿病患者應該怎麼吃?

  • 糖尿病患者平日應做好生活照護,透過飲食、運動、藥物、血糖監測,逐漸達到控制血糖的目標。在日常飲食方面,應以健康飲食為主:
  • 少碰精製糖: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如:1片蛋糕醣量大約等於半碗飯,想吃甜食就把正餐的飯從1碗改為半碗,維持固定的醣量。
  • 飲食進食順序:在碳水化合物之前預先攝取蛋白質、脂肪和纖維等營養素可以改善餐後血糖升高。
  • 吃原型食物:優先選擇原型食物,例如新鮮水果、蔬菜、全穀類、豆類、瘦肉和魚類,而非加工食品或快餐。
  • 定時定量:固定進食並控制好飲食的份量,別讓血糖有機會劇烈波動。
  • 營養均衡:飲食應包括主要的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水,還要注意飲食不能太鹹、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糖尿病的飲食菜單建議

  • 選擇低GI升糖指數食物:食物的纖維量愈高,GI值愈低,食物越精緻GI值愈高。
  • 優先選擇全穀類、蔬菜、魚肉奶蛋和豆類
  • 攝取優質低GI澱粉食物(糙米或五穀米)等全穀類為主食

  • 每餐至少選擇三種不同顏色的蔬果(番茄、茄子、紅蘿蔔、菠菜)和不同部位的蔬菜(葉菜、根莖、瓜果等)。

  • 一天肉類總份量以2-3分為限(約手掌大小),肉類以白肉(雞肉、魚肉)為優先,去皮去油挑瘦肉,清蒸水煮為佳。

  • 飲食要清淡,少吃含鹽量高食物如:加工品、醃漬品、罐頭、調味料、湯汁等,提倡天然香料替代。
  • 增加膳食纖維攝取:如豆類、全穀類,以延緩血糖上升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news/達志影像)

健康飲食習慣的培養,從家庭開始做起

  • 共同制定健康餐單:家庭成員一起參與健康餐單的制定,促進良好飲食習慣
  • 主食類:以五穀飯取代精緻白米飯

  • 肉魚豆蛋類:多食用黃豆及其製品,比起進食白肉(魚、海鮮、雞肉)和紅肉(豬、牛、羊肉)更好

  • 奶類:多喝低脂、脫脂奶,少喝全脂奶

  • 油脂類:選用植物油,如橄欖油、花生油、苦茶油、大豆油、芥花油等;建議烹調方式以清蒸、水煮、涼拌、滷、烤、燉為主

  • 蔬菜類:選用新鮮季節性蔬菜

  • 水果類:選用新鮮季節性水果

  • 定期健康檢查:定期監測血糖及其他健康指標,以便早期發現問題。
  • ■ 空腹血糖正常值應該小於100mg/dl;如果是100-125mg/dl之間,屬於糖尿病前期;126mg/dl以上,就是糖尿病。

  • ■ 若以反應過去三個月平均血糖的指標「糖化血色素(HbA1c)」 來看,正常值應該是5.6;5.7 到6.4之間為糖尿病前期;超過6.5為糖尿病。

運動可以改善糖尿病嗎?

適當的體能活動,是促進健康的重要一環,規律運動能改善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並幫助體重控制,也對降低藥物用量、減少未來失能風險有所幫助。糖尿病人應避免久坐的生活型態。

  • 運動頻率:至少需要每周3次,最理想的狀況是「每天」。
  • 持續時間:每次運動至少持續30分鐘,但若平時無運動,可以循序漸進。
  • 運動強度:運動強度最好達到最大心跳率的70%以上,每個人的最大心率都不同,粗估方式為220-年齡。

隨著生活型態的變化,近年來飲食選擇越來越多樣且精緻,也有各種數據都顯示著「糖尿病正在年輕化」!糖尿病的預防只要能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全穀雜糧、豆魚蛋肉、蔬菜、水果、乳品與堅果種子)、控制份量,並且搭配正確的飲食觀念和進食順序,就能吃得健康又安心。

留言 4
  • 蔡岳宏
    我曾經在86年時,在藥局看到謝明哲教授寫的文章,雖忘了文章的主題,內容大致是苦味食物可抑制血糖,父親生前也糖尿患者,有一次眼睛發生病變險些失明,因此我開始喝無糖飲料、黑咖啡,吃最討厭的苦瓜及芥菜,直到107年才首次做糖化血色素的檢查,其結果是5.4,之後的檢查皆在標准值,飲食的改變讓我避免了糖尿病,真的很感恩謝明哲教授
    9小時前
  • NONAME
    出差必備
    8分鐘前
  • 電動車
    我們公司員工都沒有人失智,但是因為老闆調薪太慢,導致很多人疲倦、無力、頭暈、精神不濟,因而影響大部分工作表現。
    8小時前
  • 沐宮🆔cta977
    再多的好話 不如一杯好茶
    11小時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