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雖然看好 2025 年的轉機,波音真要翻身,還得看後續能不能穩住品質、度過不確定因素。
2025年2月21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眾所皆知,這幾年來波音真的狀況連連,從飛安事故、罷工,到監管單位的嚴格審查,再加上供應鏈問題,整個公司像被困住一樣,舉步維艱。
這些狀況直接拖累了交機進度,2024年的交機量在疫情創新低後又回落至348架。糟糕的是,波音已經連續六年輸給空中巴士,市場地位被壓著打。對手空巴穩定交機、擴產、吃下更多市場份額,波音卻還在處理內部亂象,讓大家對未來充滿疑慮。
就在去年底,優分析有篇文章提到2025年是波音的復甦年(相關文章),目前已知航太產業的訂單多到十年內都消化不完,波音+空巴訂單是滿載情況,身為投資人的大家最想知道的一定是:那要怎麼加快交機、帶動整個產業升溫?
我們可以從這些資訊,得到一些線索。
線索一:雖然被管制產量,但庫存很夠、LEAP引擎也已通過認證
事情經過是,前幾天法國飛機引擎製造商Safran的執行長Olivier Andries透露,波音擁有足夠的LEAP-1B引擎庫存,暗示至少有100顆引擎庫存,足以支持每月50架737 MAX的生產(相關文章)。
儘管有足夠的引擎庫存,但波音的生產仍受 FAA 設定的每月 38 架上限影響,因此產能提升的關鍵仍取決於監管機構的放行。
可是就在去年年底,CFM International (賽峰跟GE Aerospace的合資企業)宣布,其針對 LEAP-1A 引擎所開發的新型高壓渦輪套件已通過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和歐洲聯盟航空安全局(EASA)的認證,而除了 LEAP-1A,引擎改進計畫也涵蓋 LEAP-1B 型號(相關文章)。
這顯示 FAA 可能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逐步放寬波音的生產上限,或至少重新評估目前的限制。
線索二:幾家飛機製造商最近發布2025年的正向預測
尤其最近是公佈財報的旺季,其實在幾家主要航空公司的公開會議都可以嗅到一點端倪,例如法國飛機引擎製造商Safran執行長Olivier Andries對波音737 MAX的生產進度表示樂觀,Howmet Aerospace 執行長 John Plant也表示,2025 年飛機製造產量有望提升。
以及LEAP 引擎(用於空中巴士 A320neo 與波音 737 MAX 等窄體機)的製造商之一 GE 航空預測2025 展望:產能提升 20%(相關文章),從種種跡象來看波音的復甦是勢在必得的。
線索三:勢必銳(Spirit AeroSystems)收購進展,以及資本支出
身為波音最大的供應商之一,勢必銳可說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過去這幾年也處於於低迷狀態。
波音計劃於今年年中完成對勢必銳的全面收購,到時交機穩定性將提升,收購完成後波音預計自2025年下半年起,737機型的月產量將達42架,年增約20%。
除了關注收購的消息,我們可以觀察波音收購勢必銳後的動作,下一步我們來到【資本支出】環節。
簡單來說,資本支出可以理解為企業為了未來成長所做的長期投資,和日常營運支出不同,這類支出通常涉及大筆金額,且影響是長遠的。
根據優分析產業數據庫,Spirit 的資本支出正從疫情後的低谷回升,未來幾年將大幅增加,這與波音的生產復甦直接相關。雖然仍有變數(如監管限制、供應鏈問題),但整體趨勢顯示 Spirit 及整個航太產業正在進入復甦與擴張期。
而一家公司沒需求還會一直擴產嗎?用已知的訊息:訂單多到十年做不完來延伸,隨著東南亞及印度這兩個新興的經濟體逐漸發揚光大,需求也跟著扶搖直上。
根據波音最新預測:光是亞太市場未來20年內(至2043年),這個區域的航空公司將新增 2,835架 飛機,機隊規模比現在擴增四倍,從這些資訊推測這些需求不是十年做完就沒了。
根據LSEG倫敦交易所集團所統計的法人預估值,勢必銳的營收今年成長率達到22%,預計到 2028 年將實現穩定的增長,勢必銳在市場需求回暖和供應鏈改善的幫助下,有很大的復甦空間。
圖片來源:優分析產業數據庫
線索四:美國總統川普的決心──讓美國再次偉大 波音供應鏈或成受惠產業
美國總統川普於本週二威脅將對製藥、汽車和半導體等三大行業的進口商品課徵25%的關稅,這些行業是美國貿易逆差的主要來源之一(相關文章)。
拿越南來說,這週越南政府打算修改法規,開放馬斯克(Elon Musk)的 Starlink 進入市場,還允許它在當地設立全資子公司(相關文章)。這個政策轉變,剛好發生在川普再度對越南施壓、要求縮小貿易逆差的時候。
去年,越南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高達 1,235 億美元,是美國前四大貿易逆差來源國。川普已經指示團隊在 4 月 1 日前 擬定「對等關稅」方案,並強調會嚴格審查那些對美國順差過大的國家。
美國可能的貿易應對策略
✅ 讓這些國家購買更多美國產品(飛機、能源、農產品、軍火)來減少貿易逆差。
✅ 針對中國、越南、台灣,美國可能會持續施壓,要求增加美國進口或減少對美出口。
✅ 德國、日本、南韓 可能會被要求增加軍購與能源進口(如 LNG)。
再加上前面說到波音已經連續六年輸給空中巴士,市場地位被壓著打。對手空巴吃下更多市場份額,而航空市場這塊大餅,以「美國優先」的川普怎麼可能眼睜睜看著空巴整碗端走呢?
因此可推論,川普上任後所有對美國出超的國家,有可能透過購買波音飛機來平衡貿易。
台鏈駐龍(4572-TW):其實也透露出一點訊息
駐龍為航太產業的鑄件廠,主要生產大型飛機機身架構、引擎結構、起落架零組件,身為波音在台灣的供應鏈之一,駐龍主要透過勢必銳供應波音。
圖片來源:優分析產業數據庫、駐龍公司法說會簡報
駐龍營收的高度集中在航太產業,並且波音為最主要客戶,貢獻比重可能達到60%以上。
駐龍產品涵蓋飛機機身、引擎結構以及起落架零組件,並廣泛應用於全球主要飛機製造商的機型之中。
在飛機機身結構方面,駐龍的產品供應於波音旗下多款機型,包括Boeing 737、Boeing 747、Boeing 767、Boeing 777 及 Boeing 787,這些機型涵蓋單走道窄體機、雙走道廣體機及四引擎超大型客機;在飛機引擎結構領域,駐龍參與LEAP 系列引擎的零組件供應。
而為了因應全球航太市場的復甦,以及來自飛機市場的強勁訂單需求,積極擴大產能,已於去年第一季啟動高雄仁武三廠的建設計畫。
法人預估駐龍EPS將在2025年到2026年成長23%,將突破疫情前的高點。
圖片來源:優分析產業數據庫
與前面推論的一樣,波音的狀況市場預估都將在今年年底慢慢回升,而駐龍的仁武新廠也預計在今年Q4完工,設備也都到位,這正好意味著駐龍的產能擴張與波音的市場復甦將完美契合,形成同步成長的正向循環。
漢翔(2634-TW)
說到漢翔,大家可能第一直覺是最近很夯的無人機、軍工題材,其實漢翔也有民用業務。
漢翔所涉入的引擎機型範圍十分廣泛,幾乎涵蓋全球主流商用航空引擎。若以市場佔有率來推算,這些機型在整個民航引擎市場的覆蓋度已超過七成。
圖片來源:優分析產業數據庫
全球主要商用航空引擎市場概況
目前全球商用飛機引擎市場主要由三大供應商主導:
✅ GE Aviation(與Safran合資的CFM International)
✅ Rolls-Royce
✅ Pratt & Whitney(普惠)
這三大廠商供應了絕大部分的窄體與廣體客機引擎,而漢翔參與生產的引擎,幾乎涵蓋了CFM、GE Aviation與Rolls-Royce的主要機型,因此其供應範圍相當廣泛。
而隨著全球航太市場需求回升,漢翔在去年八月宣布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 設立新廠,預計 2027年開始生產,首波投資金額約 新台幣3.3億元。漢翔總經理馬萬鈞表示,疫情期間供應鏈受阻,使得歐美客戶對「短鏈供應」的需求大增。
圖片來源:優分析產業數據庫
因此漢翔選擇在美國設廠,不僅可貼近客戶、降低運輸成本,更能符合美國「本土製造」政策,提高取得國防與民用航太訂單的機會。過去漢翔的策略是「先取得訂單再建廠」,這次則反向操作,先布局、再搶訂單。
而且漢翔與鳳凰城早有深厚合作基礎。早在 20多年前,漢翔就與 Honeywell 合資設立公司,共同為國際渦輪引擎公司(ITEC)生產引擎零組件,此次新廠的選址顯示其對當地市場的熟悉與信心。
小補充✨
晟田 (4541-TW)作為漢翔的協力廠商,產品間接供應波音與空中巴士,快到優分析產業數據庫研究吧!
更多相關供應鏈:榮剛 (5009-TW)、豐達科(3004-TW)、千附精密 (6829-TW)…
雖然前面列舉了多項要素,看起來波音的復甦幾乎是板上釘釘,但還有幾項變數不能忽視。
首先,FAA 對波音的產能限制仍在,如果又出現飛安或品質瑕疵,復甦就會被打回原點。再來,全球經濟、油價、通膨、利率等都在變動,航空公司購機意願也可能隨之起伏。而空中巴士、市場新勢力(像中國 COMAC)也不是省油的燈,一旦波音再出差錯,競爭對手就能乘虛而入。最後,美國若用政治手段逼其他國家買波音,有可能會引發更多貿易摩擦,讓情勢更複雜。
因此,就算市場看好 2025 年的轉機,波音真要翻身,還得看後續能不能穩住品質、度過這些不確定因素。
若一切順利,波音的復甦就不再是「是與否」,而是「何時」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