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鐵道史與鐵道模型的完美展現 訴說臺灣鐵道車輛的演進史

勁報
更新於 2020年12月11日10:12 • 發布於 2020年12月11日10:12

【勁報記者蔡宗武/高雄報導】

臺灣鐵道史的發展,扣合著臺灣的歷史發展脈絡、世界流行趨勢及火車技術的進步,這一場列車進化論,帶領民眾從臺灣鐵道史的重要事件中,觀看火車車輛的演進,認識車體的形式、材質、功能及動力等的轉變,並藉由具體而微的火車模型中,感受鐵道機械之美。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自今(109)年12月10日起,於哈瑪星台灣鐵道館展出「列車進化論-微觀模型的鐵道世界」,鐵道史與鐵道模型的完美展現,訴說臺灣鐵道車輛的演進史。

展覽從近百年臺灣鐵道上的挑選重要事件陳述,從1900南部線為開端,駛至傾斜式列車,除了歷史的描述,更著重在車輛的演進,搭配精確且精緻的模型的展示,讓民更能深刻的認識鐵道的文化底蘊。

展覽特別展出10臺火車模型,包含南部線1號、P50L100、Shay、Ki-Ha11型汽油機動車、成功號銘傳號、O-I-Ro 32000客車、R20、E400、EMU400、推拉式自強號,將近8成為G規火車模型,有別於小型模型展示,G規大型的火車模型更能呈現出火車的精緻與細節,且經由最嚴謹的歷史考據,幾乎還原火車的面貌。大部分的模型為此次展覽規畫製作,許多更是臺灣首創製作的火車模型,只有到此才可以一探這些火車模型的樣貌,並且緊扣高雄地域性,展出「南部線1號」為高雄鐵道史中元老級且最有功勞的一輛蒸氣機車,以及具高雄工業城市代表的「油罐車P50L100」,大部分展出的火車模型也都行駛過高雄地區。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為了提供觀眾不同的視覺感受,哈瑪星鐵道館同步更新虛擬實境(VR)體驗「燦爛的日子」,以1980年代的臺北地區鐵道為主題,場景設定包含基隆港區、臺北車站、中華商場、淡水線鐵道、新北投車站等,並透過180度實境拍攝館內現有的臺北地區鐵道模型場景,搭配老照片介紹時代歷史及風貌,融合當代社會人物生活行為的畫面,帶領民眾穿越時空回到曾經的台北,認識臺北地區的發展歷史。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