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哥吉拉在好萊塢:《酷斯拉》」系列介紹原刊載於《後見之萌》以紀念本片上映二十周年,獲同意略作修改後分成四回於此介紹給神搜探員讀者們。
上回我們聊過,在 1998 年好萊塢電影《酷斯拉》(Godzilla) 上映後,「哥吉拉」(ゴジラ)這隻怪獸影星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走出陰影;但同時也需要花時間走出陰影的,還有台灣獨步全球,波濤洶湧的哥吉拉命名角力。雖然台灣早從 1955 年起就有哥吉拉電影上映,但在《酷斯拉》之前,牠卻從來沒有一個連貫統一的譯名。就我個人經驗而言,1998 年當時連撥接網路都不算普及,平常朋友間談怪獸的人更沒幾個,也就不可能串連出所謂「哥吉拉迷普遍接受的譯名」。
因此,1998 年當好萊塢哥吉拉以「酷斯拉」這個新名字在全台上映時,其實也不能說這個譯名就是「錯」的,因為當時也沒有什麼有力的群體能搶先提出「對」的譯名;而且這次的進口片商是好萊塢影業,「酷斯拉」便得以在一瞬間藉由媒體和院線傳遍全台,並從此成為大部分台灣人對這隻怪獸的稱呼。
只有一小撮逐漸在網路上連結起來的怪獸迷,仍然頑強地堅持自己口中的「哥吉拉」。
1998 年的《酷斯拉》是由羅蘭艾默瑞奇 (Roland Emmerich) 執導。
複習上一回 >>【專題】哥吉拉在好萊塢:看完《酷斯拉》,拍不出好哥吉拉的是美國還是日本?(03)
ゴジラ/Godzilla,酷斯拉 or 哥吉拉
如果《酷斯拉》真的有按當初合約拍出三部曲,並獲得全球廣泛喜愛的話,或許這個譯名也會在台灣定案吧。但巧就巧在《酷斯拉》某種意味上真的就拍砸了。《酷斯拉》後續作品的真空,讓「哥吉拉」這個譯名隨著小批小批的電影上映、DVD 發行、模型販售,順勢填補了大眾的認知,並為 2014 年華納與傳奇影業 (Legendary Pictures) 重拍的哥吉拉電影預備好了台灣新譯名的首選。未來「哥吉拉」要徹底蓋過「酷斯拉」,似乎也只是時間問題。
然而,這三個字要徹底從台灣消失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哥吉拉迷已把「酷斯拉」這名字綁定在這隻好萊塢哥吉拉身上。即便堅持正名哥吉拉的粉絲,一提到這隻哥吉拉,也會立刻改口稱「酷斯拉」。
2019 年片商重新發行的 4K 版《酷斯拉》藍光影碟。
這多少夾雜著一種複雜的怨氣:一方面和全世界否定《酷斯拉》的同好沆瀣一氣地將牠排除在歷代哥吉拉之外,一方面也像是在暗中眼紅:
「怎麼偏偏就是這部爛片的特效才有像樣的水準,害許多台灣的非粉絲又更加輕視了原本在台灣就冷門(且特效確實遜色許多)的日本哥吉拉……」
Godzilla – God = Zilla,我還你真名!
在台灣以外的地方,對這隻「酷斯拉」的排斥倒是走出了另一條路:2004 年,東寶在安排了那場「疑似 1998 年好萊塢哥吉拉的來路不明怪獸,被日本哥吉拉秒殺」對戰戲的同時,也在電影外公佈了這隻新怪獸的真名:吉拉 (Zilla)。意指哥吉拉 (Godzilla) 被拿掉了「神」(God) 的特質(雖然我覺得 2004 年拍成那樣才叫「精神盡失」吧,但很多粉絲似乎覺得只要日本拍的就是正宗經典……)。
自從「吉拉」註冊商標後,1998 年的好萊塢哥吉拉便被封印在原本的電影和那套電視動畫影集中,但吉拉也遲遲未在任何場合亮相,彷彿只是為了替前者在名義上蓋棺陪葬而已。不過到了 2013 年,也就是 2014 年《哥吉拉》即將在好萊塢成功的前夕,吉拉開始重新出現在 IDW 以哥吉拉為主題的一系列漫畫中,且一度能和哥吉拉打得不相上下,甚至日後還與眾多怪獸並肩作戰。
在 2013 年 IDW 哥吉拉漫畫中對上哥老大的吉拉。
2014 年《哥吉拉》是美國好萊塢睽違 16 年再度挑戰的第二部哥吉拉電影。
為怪獸宇宙激撞新火花的 1998 好萊塢哥吉拉
酷斯拉這個奇妙的存在,就這樣度過了二十年的歲月。在日本,因《正宗哥吉拉》(シン・ゴジラ)大賣而開幕的哥吉拉官方網路商店裡, 1998 年的《酷斯拉》還在架上,沒有因為眾多否定而改名《吉拉》(畢竟買賣定了就只有後悔,沒有在反悔的),但還是常在一些影迷票選活動中有意無意地被缺席。
仍在東寶官網上販售的《酷斯拉》DVD。
在美國,隨著「怪獸宇宙」(MonsterVerse) 電影系列持續開展,作為商品一環的哥吉拉漫畫,或許未來還有機會再見到吉拉敏捷的身影;回到台灣,好萊塢電影台還是十年如一日地播著《酷斯拉》,這三個字也仍會像星星之火一樣,在一些早該翻成「哥吉拉」的地方突然冒出,讓怪獸迷不時心驚一下。
就結果來說,《酷斯拉》算是走上了一條岔路,創造出一隻讓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哥吉拉。但也就是這樣的意外,豐富了哥吉拉的多樣性,也刺激牠產生各種顛覆演化,才讓這電影系列又挺過了一個世代。
(「哥吉拉在好萊塢」系列完)
加入「電影神搜」LINE好友,最新電影情報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