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積電研發處長、前英特爾資深技術顧問楊光磊近期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台積電去美國逼不得以,因為最擔心的是上游供應,如光刻機的斷貨,若非要在美中之間二選一,當然是選美國,必要的話,中國兩個代工廠都可以關掉。
「台積電如果有選擇,它應該不會去美國。」楊光磊從結構上分析美、中在半導體領域的議題,他分析說,全世界7奈米以下的高階製程,目前僅英特爾、三星、台積電三家能達到,但是為什麼不選擇在美國製造?他以文化的角度切入,並解析台積電所面臨的未來。
美國文化催生google公司,半導體過去沒人要做
相較於楊應超說,英特爾的工程師是5點準時下班,台積電的願意加班來凸顯兩邊重大差異,楊光磊則以整個美國文化的差異性切入指出,美國人因為英語教育的關係,先天適合有邏輯、創造性的工作,例如GOOGLE、臉書、亞馬遜這樣的工作,早期半導體在美國,不是最紅的產業,都是印度人和華人才願意去做。
這幾年整個半導體產業才紅起來,成為世界的焦點,川普政府上台後,要台積電回美製造的要求更多,先是拋出關稅施壓,再提出拯救英特爾議題。
楊光磊表示,台灣在美國半導體市場中的占有率極高,任何供應中斷都可能導致晶片價格大幅上漲,川普提案突顯出台灣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的重要地位。
如果兩岸發生戰爭,日德台積電的將扮演重要角色
川普提出來的政策,是否影響到台積電全球布局的問題?楊光磊首先解釋了日本台積電、德國台積電所扮演的角色。
和一般人認知不太一樣,日本兩個台積電廠,一個是SONY入股,一個是TOYOTA的股份為主,德國台積電的主要股東則是博世、英飛凌、恩智浦,偏向於「IDM」廠的角色,比較不會接外面的訂單,而台灣的台積電則是FOUNDRY廠的角色,蘋果下單、輝達下單、AMD下單甚至英特爾下單都接。
「萬一真的發生可怕的事情,例如戰爭,那在日本、德國的台積電就有可能轉為FOUNDRY廠的角色。」
台積電最終會選擇美國,因為上游材料在美手裡
至於台積電的「中國問題」,在川普政府接手之後,將暴露在更大的風險之下,「如果要在美國和中國之間二選一,台積電一定是選擇美國的。」楊光磊表示,因為美國還是掌握了半導體最上的源頭,例如光刻機,台積電非常忌諱。
至於在美國對中晶片禁令上,楊光磊說,台積電在南京和上海松江兩個廠,如果美國政府真的要「處理」中國問題,這已經不是可以被人抓住「小」辮子了,這非常大,一看就看得到。
楊光磊回顧說「當年華為已經差不多是台積電第二大股東了,為了服務客戶,想說到大陸設廠。」沒想到全球政治風向變化太快,中國被拜登、川普兩任總統加強晶片列管,後來台積電找到合規的做法,就是能不能賣給誰,就送給美國有關部門去審,免除風險。
如果川普加大對中國禁制令,台積電中國廠可能關閉
在「范琪斐的美國時間」中,被主持人問起萬一美中之間衝突加劇,台積電在南京、上海松江要怎麼辦?楊光磊說,最壞的情況就是台積電放棄那兩個廠。
至於中國本身的半導體發展,楊光磊認為,中國已經打下一定的基礎,但是高階設備被限制,導致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被主持人問到中國發展先進製程,他只說「困難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