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年輕人成為人口販運的受害者,很多人想問,為何他們冒著高風險,也想離開台灣工作?和年輕人長期低薪,工作生活不容易有沒有關聯呢?採訪團隊,在這波詐騙危機發生的關鍵時刻,深入追蹤了外送平台的送餐員,以及付不起高租金而離開台北的「脫北者」,還有一名遠赴新加坡工作的個案,從他們的視角,來看台灣青年世代面臨哪些困境?
一台機車,隨時進入工作狀態,這是外送員陳加明,兩、三年來的日常生活。外送員陳加明說:「我每天大概都四、五點就起來跑,然後跑到晚上,有時候可能跑到凌晨一、兩點。如果一天能夠跑個四十單,平均下來算很厲害。自從平台減薪之後,現在如果一個月要賺到六、七萬,算偷笑了。」
想月入六、七萬,得付出時間和勞力。陳加明身穿粉色制服,後座的外送箱卻是亮黃色,他總共接受五個平台的點單服務,在網友口中被封為「五開哥」。陳加明說:「比較不會斷單,比如這個時間點剛接完,斷單就趕快找下一個平台去接,就可以銜接上,才不會浪費在路上。尤其夏天,如果浪費在路上,也是很難過。」
陳加明過去擔任塑膠工廠作業員,月薪四萬元,想調薪卻機會渺茫。主計總處調查,2020年全台受僱員工總薪資中位數,已經達到50.1萬,相當於月薪4.1萬元。但是29歲以下的年輕人,過半數都月收不到4萬,30歲到39歲的中位數,也才剛達到4.4萬元。也就是說大學剛畢業的新鮮人,得花至少八年,才有機會追上。
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教授李健鴻說:「252萬低薪勞工,裡面有81萬7千人是青年,大概35%左右。就我們的各年齡層來分析,青年的低薪勞工,是各年齡層占比最高的,這個是我們最需要去關心跟協助的。」
2022年1到5月,全體受僱員工總薪資平均達到6萬2千多元,年增率看似上漲3.6%,但是扣掉物價通膨,實質總薪資平均為5萬8千多元。數字看似有增長,但幸福感卻是零。李健鴻說:「加薪的幅度,沒有辦法應付物價上漲的壓力,首當其衝就是年輕人。尤其剛畢業年輕人,因為大部分年輕人,在薪水不高的服務業,或中小型製造業,薪水起薪就不高結果物價又上漲,導致他實質是負的。」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說:「年輕人對於薪資的認知,我為什麼是低薪,跟企業對薪資的認知,兩邊是差距很大的。老闆看薪資,是看員工勞務的價值有多少,員工、年輕人看薪資是,生活開銷是多少,我應該要拿多少錢,那這兩個就沒有辦法對焦。」
物價、房價和租金萬物齊漲,年輕人想在城市打拚,只得另出奇招。出社會五年多的潔如,從事數位音樂產業,她今年退掉台北的租屋,搬回苗栗老家,天天通勤。脫北青年詹潔如說:「1萬4只是房租而已,加上水電費,可能一個月1萬5、6。餐費也是可能省一些,因為可能回家裡,家人會煮飯,我就可以帶便當,跟台北房租比較下來,會覺得比較划算。」
從高鐵轉兩趟捷運,再步行到公司上班,至少一個半小時的路程,這卻是她兼顧生活品質,和理想現實的妥協方式。如今月薪達到5萬,但她仍對未來深感不安。詹潔如說:「一直覺得,我應該為我的夢想打拚一下。然後到了一家音樂製作公司,底薪是1萬2,但其他多餘的錢,就是要幫忙做其他事。一開始覺得沒關係就硬撐,但之後發現,這造成我工作上面的壓力很大,然後又得不到基本生活的支撐,一年之後就覺得我要找一個穩定薪水的工作。」
青年租屋承受莫大壓力,更不敢想像買房的可能。2022年最新調查,在台灣想買房平均得花9.58年,新北市則是12.85年,台北市更得要不吃不喝存款至少16年。都市改革組織祕書長彭揚凱說:「可能生涯規劃或年紀,還是有購屋的需求,但能力無法達到購屋的條件,所以有很大的壓力。另外一類就是現在大家流行講的躺平,躺平就是不要想這件事情就算了。可是躺平也不能解決問題,如果回到過去二、三十年前,當時候的年輕人,基本上不會遇到這個狀況。」
在台灣發展看不見未來,不少年輕人乾脆出國拚轉機。今年26歲的Sean是醫護人員,兩個月前受到新加坡的醫院高薪招募,前往異地生活,薪水翻了1.5倍,每年還調薪將近5千元台幣。赴新加坡工作青年Sean說:「我的薪資,以台灣的中位數來說,是在中位數以上。未來性就可能在這十年後,跟其他企業十年後,會不會薪資上也是差不多,甚至有段差距,就這方面會讓我想要出國。」
外國高薪挖角吸引專業人才,形成拉力,國內的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則恐怕是推力。連續三年來台灣的失業率平均落在3%,但是20到24歲年輕人,卻高出4倍,等於每100位年輕人,當中就會有人失業。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說:「父母已經不是像以前的父母那麼有錢,大學畢業生一畢業就失業,過去沒有什麼問題,因為沒有負擔家計的壓力。可是現在大學生,一畢業就失業他會很慘,因為他可能有學貸要還,可能有一些經濟的壓力,有自己的生活開銷,甚至隔代教養,他可能要養他的父母,養他的祖父母。」
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年輕人究竟有什麼。黃小姐23歲行銷業說:「如果是有固定每個月想要存多少錢,那就會有壓力。可是如果就是覺得,當月光族也沒差的話,那就還過得去。」
陳加明39歲外送業說:「不一定啦,就是有做很多打算啦,不一定要買房啦。」新加坡工作青年Sean 26歲醫療業說:「賺到一定的錢過後,回來可能買個房,然後就可以去找個比較簡單的工作。」卞小姐23歲教育業說:「依照現在的薪水,以後要存到錢很難,因為現在物價也很高。」
歷經現實打磨,青年還能保有熱情和朝氣嗎?失去期待的他們,會不會不敢畫出人生藍圖呢?搶救微薄世代,台灣社會得思考如何撐起他們,才能撐起台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