繭居族(Hikikomori)也稱家裡蹲,絕大部分時間都待家裡,對上學或工作沒興趣,以青少年或年輕成人為主。日本繭居族輔導機構「New Start事務局」創辦人二神能基、員工久世芽亞里於《70%繭居族都能自立》一書中,分享繭居的原因、解決方法,幫助繭居族從在家啃老到獨立生活,找回生活正軌。以下為原書摘文:
為什麼會有繭居族?
繭居的原因五花八門,包括在學校或職場遭遇霸凌、對與他人或社會之間的關係感到疲憊、對未來煩惱到動彈不得等,大半都是內心受創的人。
在這類傷痕還很新的繭居初期,周遭人強迫當事者動起來,可能會對其內心帶來更沉重的負擔,必須先給他們時間療傷。因為當事者需要一點時間慢慢思考未來,並回顧過去的自己,這時家長不要千方百計的干涉孩子,而是從旁溫柔守候。
雖然實際情況因人而異,不能說是百分之百吻合,但在繭居初期,家人的應對方式採取「相信並等待」確實比較恰當。有些人傷口癒合後,自然會破繭而出。但有的人雖然看起來已經脫離最沮喪的狀態,卻還是繼續繭居。
這時必須思考,他到底是傷口尚未癒合,還是癒合了卻無法行動?若為後者,那麼是哪些原因造成的?以工作失敗導致自信全失的人為例,繼續繭居下去也無法找回對工作的自信,這時與外界的交流就格外重要,因為必須實際在求職上有所行動,藉此累積成功經驗才能恢復信心。
總之,只要繭居問題經過數年仍未改善,就別再想「保持耐心持續等待,孩子一定會有所改變」了,請讓他接受適當的治療。等待沒有錯,但不思考「究竟要等多少年」是很大的問題。因此面對已經繭居達5至10年的個案,仍給予相信並等待的建議,根本無法解決狀況,而這就是相關輔導的現況。
超過3年,就很難擺脫
本協會認為相信並等待繭居族的期間最長不應超過3年,有下列3個理由。首先是根據日本公家機關的調查結果,許多脫離繭居生活的人都是在滿3年前就有所變化。
2015年,內閣府以15歲至39歲為對象,展開「年輕人生活相關調查」,針對曾是繭居的人提出一些問題。結果發現,繭居六個月至一年,約39.2%;1年至3年,有28.5%;3年至5年為9.5%;5年至7年是6.3%;7年以上,則為14.6%;另外,有1.9%沒回答。由此可以發現,有4成只花1年,近7成在3年之內脫離繭居。
另一方面,中高年齡層的繭居族當中,6個月至1年的有25.4%、1年到3年的有27.6%、3年至5年為8.2%、5年至7年的為3.7%(內閣府〈2018年生活狀況相關調查〉,調查對象為40歲至64歲)。
這個年齡層中,有些人繭居超過30年,但可能在父母過世後才接觸到輔導。可以確定的是,該年齡層中超過5成在3年內脫離繭居,超過3年才脫離的數字就大幅降低。也就是說,一旦繭居時間超過3年,擺脫這個狀態的機會就會減少,甚至有進入長期抗戰的傾向。
實際狀況因人而異,所以這裡無法一概而論,但是客觀檢視前述比例,相信各位能明白,為什麼我們會倡導「繭居超過3年就不應再建議相信並等待」了。
親人在旁等候只會反效果
第2個理由,是根據我們實際輔導經驗來看,只要2年就有收穫。繭居第1年不適合讓第三方介入,所以本協會建議靜待當事者恢復狀態。因此當諮詢者表示當事者繭居期間約半年時,通常我們會建議再觀察幾個月看看。
若對方已繭居滿1年,我們便開始展開輔導。舉例來說,我們接觸的個案中,約70%~80%在上門輔導滿1年後,就邁向下一階段,包括獨立自主、在接受家長金援的情況下半獨立、搬到宿舍等。而搬到宿舍的個案中,又有70%~80%在2年左右,以獨立或半獨立的情況下畢業。
當然也有部分輔導不順利的情況,這時我們不會硬拖下去,會果斷結束輔導或者是轉介至其他機構。例如:本協會應付不來的精神疾患或發育障礙者,就會轉介至醫院、就業輔導等。通常接觸1~2年,便能判斷我們的輔導是否適合當事者,及適合什麼樣的輔導。在這段期間,只要覺得繼續相同做法不會有成效時,就會立刻換一種方法。
當事者在第1年繭居時,家人選擇相信並等待會比較好,接下來兩年足以確認這麼做是否有效。若有效,當事者理應脫離繭居狀態,假設還沒脫離,就代表當下的方式並不適合他。
所以本協會認為1年的守候加兩年的觀察,3年是相信並等待的極限。
最後一個理由,用我們實際輔導過的年輕人們話語來說明:
「前1、2年還會覺得要想辦法擺脫現狀才行。」
「到了第3年,開始認為『再怎麼想都很痛苦,不如就別想了』。」
很多年輕人在回首繭居期間,都會這麼表示。儘管初期會想該怎麼辦才好,但通常繭居超過3年就會停止思考,過一天算一天。停止思考的原因,在於無論怎麼想都找不到答案的痛苦與煎熬。很多人最初是為了擺脫工作與學校等現實痛苦,而躲在家裡,到後來連繭居這個現實都令人痛苦,所以乾脆不再思考。
詢問他們在這段期間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時,通常得到的答案是,最一開始幾年的記憶比較鮮明,接下來無論過了5年、10年或者是20年,都因缺乏變化而失去時間感,只記得每天過著相似的生活,所以沒什麼值得一提。我們稱此為「身心徹底繭居」。
身心在日常生活中若無正常活動,慢慢變得僵硬是理所當然的。有不錯的選擇或者是機會降臨時,人的內心會開始發亮,身體也會為了抓住機會而動起來——想要這麼做的話,平常就得讓身心保持輕鬆、有活力。這也是為什麼相較於繭居時什麼都不做的人,繭居期間很常散步或在房間裡健身的人,更容易有行動。
另一方面,幾乎所有繭居族的內心活動都比較遲鈍,不容易為事物感動,總是說著「無趣」,情緒上較難適應新事物。可能有些人的個性本來就這樣,但是內心活力變弱肯定也有影響。面對這類身心都繭居化,變得無法靈活運作的人時,繼續在一旁守候等待好幾年,只會讓其身心更僵硬。
(本文摘自/70%繭居族都能自立:從在家啃老到獨立生活,日本專業輔導機構靠三步驟,幫助超過1,700位繭居族回到正軌。/大是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曉祐xuan 好書是要有心者事竟成的毅力自律
11月21日22:30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