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福建推動的、中國和台灣的「兩岸融合政策」,旨在透過經濟、社會及政治整合為「一國兩制」鋪路。雖然初期吸引大批台灣居民與企業進駐,不過,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新冠疫情影響、兩岸緊張加劇還有台灣民眾對中國認同的下降,政策效果逐漸減弱。
一直以來,儘管北京投入大量資金並提供優惠政策,但這項在福建省平潭縣首先推動的融合政策,從未能有效轉化為台灣民眾對中國的政治忠誠,加上大部分台灣人拒絕「一國兩制」模式,幾可預見該計畫的成效有限甚至失敗。
南華早報報導,過去20年,北京投入幾十億資金吸引台灣人到福建省平潭縣居住和工作,但這從未轉化為台灣對中國的政治忠誠。福建省一直是中國推動與台灣經濟、社會及政治融合的「試驗田」。
在這篇4部分系列報導的第1篇中,南華早報記者王安珀詳細介紹了中國過去15年在福建平潭縣推動的「台灣融合計畫」,這項計畫隨著中國的經濟下滑、軍事緊張局勢加劇,還有北京難以將兩岸商業關係轉化為政治忠誠,正逐漸失去動力。
平潭的轉變:從窮漁村到繁忙的免稅市場
對台灣女性薛愛倫(Allen Xue)來說,搬到僅隔台灣一片海峽的福建省平潭縣海岸,可能充滿吸引力。今年稍早,她搬進了專為台灣人量身打造的住宅區,並以遠低於市場行情的價格買下1間房子。
位於福建省的平潭縣距離台灣只有110公里,曾是貧窮、落後的漁村,也是中國居民企圖非法進入台灣的中轉地。約15年前,平潭縣成為兩岸經濟、社會及政治融合的試點,隨著北京投入幾十億資金來建設兩岸連結,當地的商業及基礎設施迅速發展。
然而,台灣民眾和許多北京政策顧問指出,隨著中國經濟放緩及兩岸緊張局勢升溫,這項融合計畫的進展似乎已經停滯。雖然有些台灣企業利用計畫資金發展,但該計畫從未成功培養兩岸深厚的經濟聯繫或對北京的政治忠誠。
平潭曾是機遇的象徵,如今卻滿是廢棄的工廠、工業園區以及空置的店面。留下來的台灣居民感到複雜,有人懷抱希望,有人持懷疑態度,還有人感到恐懼。
1名參與台灣事務的中國學者表示融合計畫的效果仍然「有限」,他坦言:「成功的融合發展需要超越基於經濟利益的交流,找到思想及政治上的共同點。」
千年一遇的機會
1970年代末,中國希望融入美國主導的全球經濟秩序,北京因此放低了「解放台灣」的聲調,並倡導「和平統一」,探索促進兩岸交流及合作的方式。
2009年,平潭被指定為試驗中國和台灣「共同治理」的地點,並圍繞北京的「一國兩制」統一模式進行試驗。2014年,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訪問平潭,提出「融合發展」的願景,試圖通過加強經濟、社會及文化聯繫,贏得台灣民心,為和平統一及治理奠定基礎。
在平潭,習近平形容這是「一千年一遇的機遇」。
從2012年至2022年,北京在平潭的基礎設施投資超過1500億人民幣。期間,平潭的台灣居民從幾十人增至3000多人,當地成立1000多家台資企業。計畫甚至包括興建連接平潭與台灣的高鐵,雖然台北對此毫無興趣。
2022年9月,北京將福建定為「融合發展示範區」,計畫在2025年前取得「實質性進展」。在當時發布的21點計畫中,北京尋求建立共享的產業標準、促進社會融合並鼓勵更多台灣人前往旅遊。1年後,中國國台辦發布成果報告稱,2023年上半年,共有43.4萬名台灣人經由福建口岸進入中國,較上年增加65%。
中國經濟衰退,失去金錢誘因
儘管平潭曾經是福建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2023年的經濟增長率卻只有3%,遠低於福建省的4.5%。平潭曾經繁忙的免稅市場,如今幾乎空無一人。
台灣企業老闆抱怨平潭缺乏產業集群及技術人才,加上中國的經濟衰退,競爭加劇,讓這裡的台資企業面臨挑戰。而且近年,台灣政府推出政策,鼓勵台灣企業將投資轉向東南亞或返回本土。
台灣陸委會最近公布的1月至9月數據顯示,台灣對中國投資迅速減少,從2018年的84.9億美元降至2023年的30.4億美元。而且,在福建的投資僅占台商在國外投資總額的0.03%。中國當局回應稱,中國是台灣投資者的「首選」,但沒有提供台灣在中國投資總額的數據。
中國廈門大學台灣事務專家唐永紅表示,中國經濟低迷是它對台商吸引力下降的關鍵原因。唐永紅說,海峽兩岸的緊張氣氛,還有北京和華府之間的貿易及科技競爭,讓許多人(對投資中國)「格外謹慎」。
錢能買到忠誠嗎?
北京希望透過融合努力,讓台灣人對中國有更深的政治認同,但效果有限。台灣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去年2月的1項調查顯示,2023年僅有2.4%的台灣人認同自己是中國人,這是自1992年以來的最低值。
去年1月台灣大選前大約1個月,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曾接待152名台灣商界大亨,告訴他們應該「努力引導兩岸關係重回正軌」,但到目前為止,互動仍停留在表面合作層面。
台灣銘傳大學教授楊開煌表示,近幾十年來,北京雖然出台對台灣有利的措施,試圖促進廣泛交流,但無意中助長了島上的反北京情緒。有分析指出,經濟優待政策若過於急功近利,可能適得其反。而且,台灣對「一國兩制」模式的接受度仍然很低。
北京的融合實驗雖然在某些方面取得進展,但是否能真正推動政治目標,仍存在很大挑戰。
軍事壓力與對戰爭的憂慮
不少在福建的台灣人擔憂戰爭爆發的可能性。1名台灣青年表示,如果兩岸開戰,他們可能會被中國圍補和控制,他認為北京不會讓台灣人在中國「四處傳播有關海峽兩岸正在發生的事件訊息」。
全球台灣研究所(Global Taiwan Institute)副所長多特森(John Dotson)指出,北京一方面對台灣施加軍事壓力,另一方面推動融合政策,這兩者存在矛盾,讓台灣民眾更為疏遠。
多森特說:「北京的軍事強制壓力行動引發了對不穩定或戰爭的擔憂,這是商界人士不喜歡的,也進一步讓台灣民眾感到疏遠,而此時,台灣人的獨立認同感正在穩步上升。 」
「一國兩制」沒有用了
長期以來,北京一直認為台灣回歸中國後應遵循「一國兩制」,意味著台灣可能實行與中國不同的政治制度。
習近平在2019年提出「台灣社會各界要共同努力」,探索台灣版「一國兩制」如何運作。一國兩制目前還沒有官方細節,但觀察家認為,福建省嘗試聘用台灣人擔任基層及社區政府職位的目的,就是為了回歸後的治理。
2012年,平潭縣表示計畫在未來5年內聘用20名台灣人擔任政府領導職務。目前,有8名台灣人擔任平潭村的副村長,還有人數不詳的人在福建其他地方擔任過各種政府職位。1位在平潭從事合約政府工作的台灣人表示,確實有人相信自己會在統一後,成為「有影響力的人物」。
台灣執政的民進黨一直強烈反對這類計畫,稱其為「陷阱」。近年,至少有30名在福建從事社區治理工作的台灣人,因為涉嫌替共產黨、中國政府或解放軍工作,而被台灣政府罰款。去年,台北市也調查了40多名曾到中國的里長,他們被指控接受折扣價格前往中國旅行,這違反了台灣法律。
台灣國立台灣大學教授張亞中認為,除非北京和台北解決圍繞統一的最基本問題,否則融合不可能成功。一體化(融合)的理念最終應該服務於統一的目標,如果首要的政治問題得不到解決,基層一體化就永遠無法克服根本障礙。他補充說,北京的「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模式對大多數台灣人來說,仍然無法接受。
筱原里森 政治融合?
就問「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紅國能支持嗎?
01月02日03:21
爵nio 藍畜🐕….都不去了!!!
01月02日04:14
小吳 買到一堆通輯犯
01月02日07:00
Ingrid Lee 錢當然可以買到一切啊!
問題是,有錢的是台灣
中國政府很窮,幾乎破產了。才需要三不五時給企業藝人扣帽子,實際就是拿走他們的財產。
中國根本就是快垮台了。所有藝人小心啊!快快把錢轉走啊!
01月02日03:14
宗 假政權中國一年丟100兆再統戰
現在國民黨搶人民的錢 投共國民黨網軍大增
這一篇國民黨民眾黨投共網軍戰國策是嚇到不敢洗留言的
把國民黨預算砍掉讓台灣沒有這些投共網軍
01月02日03:5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