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福部公布 112 年國人十大死因,攝護腺癌位居十大癌症中死亡率的第五位,約有 1,815 人因攝護腺癌失去生命。每年 11 月為國際男性健康倡導月 Movember,提醒男性能關注健康問題,尤其是攝護腺、前列腺等相關疾病。
「Movember」一詞源自「moustache」(鬍子)和「November」(十一月)的結合,象徵著男性在這個月份中蓄鬍,提醒大家重視男性健康,落實疾病早發現及早治療。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查岱龍醫師表示,無論年齡,男性都應正視任何健康警訊,有相關排尿等異常病灶,或年齡已超過 50 歲,即使無明顯症狀,也應該及早檢查。
在台灣,攝護腺癌已是男性第五大癌症,且罹患人數逐年上升。從 101 年 4,735 人增加到 110 年 7,481 人,10 年間增幅達 58%,不僅如此,罹患年齡也有下降的趨勢。
攝護腺癌的好發年齡通常在 60〜75 歲,但隨著 PSA(攝護腺特定抗原)篩檢普及,越來越多 50 歲以下的男性,也早期診斷出攝護腺癌。因此,提升男性自我健康意識,推動早期篩檢與治療,對於降低罹癌風險與改善預後至關重要。
無徵兆也會罹癌?早期發現積極治療
台灣楓城泌尿醫學會理事長闕士傑醫師指出,許多攝護腺癌患者在初期並無明顯症狀,等到出現頻尿、血尿等症狀時,往往已是晚期,是現在男性面臨攝護腺癌的隱憂。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秘書長薛又仁醫師指出,攝護腺癌有年輕化趨勢,越來越多患者在壯年時期就確診。無症狀的年輕男性也可能因篩檢而發現癌症,因此必須提高健康意識並推動早期篩檢。,
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高建璋醫師指出,許多病友都是在沒有徵兆的狀況下確診,顯示及早篩檢的重要性,提醒男性朋友,如有排尿問題或下背痛等症狀,不要吝於就醫,即使看似健康也應定期檢查,以積極行動守護健康。
早期治療存活率高,晚期存活率急劇下降
台灣泌尿腫瘤醫學會理事長王弘仁醫師表示,攝護腺癌的治療時機對患者預後影響重大,早期發現並治療的患者 10 年存活率高達 90%,而晚期患者則面臨更低的存活率。
亞洲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馮思中說,晚期攝護腺癌患者往往已出現骨轉移,治療難度大幅提升,5 年存活率僅約 20%。因此,呼籲 50 歲以上的男性,可至醫院進行初步的攝護腺癌 PSA 檢測,及早診斷,根治癌症。
完整攝護腺癌治療,提升晚期治療存活率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晚期攝護腺癌治療選項有所突破。中華民國泌尿腫瘤關懷協會理事長歐宴泉指出,針對晚期或轉移性攝護腺癌的患者,現有的治療策略包括了結合新型治療方法與傳統療法,並可能包括短期化療的綜合治療方案。
這種聯合治療策略能夠顯著提高存活率,而化療副作用可以透過與醫療團隊的合作有效緩解同時保持患者的生活品質。針對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常發生的骨頭轉移,也有能同時兼顧療效與生活品質的放射性同位素治療等治療選項。
高雄市高杏泌尿照護協會理事長阮雍順提醒,攝護腺癌在台灣男性癌症死亡率中排名第五,50 歲以上的男性每年至少應檢測一次 PSA,若有家族史的男性更應提前篩檢。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