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抗稻熱病新星─桃園 7 號誕生!米粒Q彈帶芋香,高抗病性產量穩定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2天前 • 上下游新聞

稻農種稻最怕遇到俗稱「稻瘟」的稻熱病,造成葉片與稻穗充滿病斑,產量大減。桃園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桃改場」)發現北台灣優質米品種桃園 3 號不耐稻熱病,費時 8 年,選育米粒依舊 Q 彈帶芋香,但抗病性更好的桃園 7 號。

參與試種的稻農表示,田間不施用防病資材,桃園 7 號仍生長良好,相當看好未來桃園 7 號可能為北台灣稻農抗稻熱病的生力軍!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桃園市新屋區農民有機栽培桃園 7 號,分蘗期生育情形良好。(圖片提供/桃改場)

恐怖稻瘟折損產量,稻米抗病成育種方向

稻熱病屬於水稻真菌性流行病,廣泛分布在水稻生產國,俗稱「稻瘟」。桃改場副研究員簡禎佑表示,每個國家與地區流行的稻熱病菌株不太一樣,但都會造成稻米產量折損。以北台灣為例,水稻比較常出現穗上稻熱病,稻穗罹病後「空包彈」的機率將增加,產量與品質都會下降。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簡禎佑提及,台灣以第一期作為水稻主要栽培季,但第一期作後期經常遇上梅雨,雨後環境高溫、高濕,將增加稻熱病爆發的機會。加上氣候暖化,台灣稻米產業需更重視稻熱病防治,研究者育種時,若能讓新稻米具有抗稻熱病基因,有助於稻農穩定收成。

米質好但不耐稻熱病,需改進桃園 3 號缺陷

簡禎佑說明,桃園 3 號是桃改場育出的香米品種,不僅米粒粒形大、口感 Q 彈、吃來還帶有適中芋頭香,過去是台灣稻米達人選拔賽等米質評鑑競賽中的常勝軍。不過近年推廣種植時屢屢受限,原因即是桃園 3 號易感染稻熱病。

簡禎佑指出,慣行稻農種植桃園 3 號時若爆發稻熱病,「噴兩、三次藥都無法控制」,而且會增加稻米食安疑慮;有機稻農則因少有防治資材,在桃園 3 號發病時,多只能任由稻熱病宰割,產量減損更劇烈。

他並坦言,桃園 3 號育出多年,生長表現不一定能適應近年高溫,且在業界育苗繁殖多代以後,難免出現品種弱化、稻米香氣消退等情形,逐漸不受稻農青睞。

中華民國稻作協會前理事長陳燕卿表示,香米更易得到稻熱病,出現葉片全部充滿病斑、植株彷彿被燒乾等症狀,最後產量劇減。桃園 3 號若不幸感染稻熱病,產量「經常只剩三成」,米粒也可能充實不全、賣相變差。

另外稻米的香氣物質容易逸散,如果品種不耐高溫、感染稻熱病,產出的米粒不僅品質下降,香氣也會更少,克服桃園 3 號不耐稻熱病的缺點相當重要。

回交加上分子標誌,費時 8 年選育抗病品種

為了讓稻農種植有桃園 3 號優點、但更能對抗稻熱病的品種,桃改場自 2015 年,透過農業部向菲律賓國際稻米研究所引進有稻熱病抗性的稻米品種後,針對 31 個抗稻熱病水稻品系田間選拔,研究具有抵抗北台灣稻熱病的品系與抗病基因後,再與桃園 3 號雜交。雜交後的品系還「回交」,重複跟桃園 3 號再雜交,讓新品種米粒表現盡量承襲桃園 3 號優點。

但回交育種的風險,即是新品種也遺傳桃園 3 號不耐稻熱病的缺陷,因此桃改場用分子標誌輔助選育。簡禎佑表示,每個稻米中的抗稻熱病基因,會串接特定的基因序列,而這些特定基因序列像是「辨識標記」,讓研究者能精準判讀稻米是否具有抗稻熱病基因。

經簡禎佑研究,稻米具備「Pita-2」抗病基因,較能在北台灣對抗稻熱病,他因此透過分子標誌技術,挑選具有 Pita-2 基因的雜交後代。

分子標誌技術不涉及基因改造,且能更精準判斷稻米抗病性。不過簡禎佑坦言,分子標誌技術能加速感病測試等流程,但對縮短雜交過程仍有限。他為了讓新品種米質依然優秀,於田間栽培也有穩定產量,回交過程不僅重複 3 次,也先後在場內以及桃園大園、龍潭、新屋、新竹峨眉、湖口等共 15 處田區試驗抗病表現與產量,育種費時約 8 年才正式推出新品種。

桃園 3 號(左)因葉片染上稻熱病而發黃,桃園 7 號(右)則依舊生長良好。(圖片提供/桃改場)

桃園 7 號高抗病性,不用藥也能維持產量

長時間的育種與試驗後,桃改場終於放心將抗稻熱病品系「桃園育10620613號」以「桃園 7 號」之名正式推出。桃園 7 號以抗稻熱病為最大亮點,若以染病後病斑大小、罹病面積等分級抗性 0 至 9 級,桃園 7 號對葉稻熱病與穗上稻熱病抗性皆為優良的 1 級。

簡禎佑指出,這證實桃園 7 號相比桃園 3 號,或台南 11 號等大宗稻米品種,在北台灣具更突出的稻熱病抗性。

簡禎佑強調,在各合作稻田試驗時,特別要求稻農不施用稻熱病防治資材、種子也沒有使用「先知稻」等消毒藥劑,代表桃園 7 號抗病表現主要是因具有抗病基因,而不是稻農外加防病資材的關係。

這不但讓稻農平均可省下至少 5000 元的防治藥劑成本,有助於降低稻農施藥花費與時間;若有機稻農選擇桃園 7 號,更不用擔心遇到稻熱病而收成劇減。

由於桃園 7 號幾乎不會因稻熱病折損產量,簡禎佑表示,桃園 7 號在桃園大溪、平鎮試驗田區平均收成量,比桃園 3 號的產量增加 15%,而且米質表現依舊保有米粒大、帶有芋頭香氣等優勢。在有機驗證或有機轉型栽培之田區每公頃產量也至少有 4368 公斤,他認為很適合推廣給北部有機稻農種植,並比照桃園 3 號,銷售給喜歡米具有香氣的消費市場。

稻農:罹病率大減,產量比桃園 3 號更穩定

陳燕卿跟桃改場合作試驗發現,當桃園 7 號、桃園 3 號兩個品種都感染稻熱病時,桃園 3 號整株出現明顯病斑,桃園 7 號「頂多葉尖有症狀」,罹病表現差異極大。他也比較桃園 7 號染病後,產量至少仍可保有 60% 以上,對比桃園 3 號產量動輒只剩 30%,等於產量可提升一倍。

陳燕卿強調,當初合作試驗時,田間沒有額外施用防治稻熱病的藥劑,故慣行稻農耕作桃園 7 號時搭配合理用藥,產能應該更高;至於有機農民選擇桃園 7 號,也比種植桃園 3 號更能穩定產量。

經過品評,桃園 7 號的米質、食用口感與桃園 3 號相差無幾,並保持清淡不過濃烈的芋香,他認為桃園 7 號有機會取代桃園 3 號,成為穩定北台灣稻農收成、不怕稻熱病攪局的香米新品種。

雖然桃園 7 號是針對北台灣稻熱病育出的抗病品種,但陳燕卿表示,全台稻農都需要抵擋稻熱病肆虐,中南部因氣溫更高,更需要稻米抵抗稻熱病,後續桃改場也可嘗試把桃園 7 號在中南部稻田試驗,若也具優良抗病表現,就能擴大推廣田區。

已公告技轉資訊,繼續選育抗病品種

簡禎佑說明,即使在台灣,每個地區盛行的稻熱病菌株不一定相同,桃園 7 號在北台灣具優良抗病性,移轉至中南部就可能「失效」。但他並不排斥擴大合作試驗規模,除了將提供桃園新屋區等北台灣農會試種桃園 7 號,若中南部稻農有需要,亦可考量合作試驗。

桃園 7 號正在申請品種權,但已經公告技術轉移資訊,若有意願的育苗業者、農會、碾米廠等,可直接向桃改場詢問技轉細節。

簡禎佑並強調,稻熱病如同流行性感冒,主流菌株可能變異或演化,導致原本抗病稻米變成容易罹病,因此他仍繼續抗病育種研究,並已保存數個有不同抗病基因的稻米品系,確保稻熱病菌株改變時,能不斷提供新的抗病品種給稻農。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