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滿2歲的小青經常搔抓皮膚,洗完熱水澡後更是抓到紅腫破皮,連睡著時也會不自覺地在棉被中抓癢,看得爸媽十分不捨。雖然帶她看過很多皮膚科,但都無法根治,又怕濕疹藥膏用久了會有副作用。每當天氣變冷,小青的兩頰又開始變得紅紅粗粗,全身又開始持續抓癢,怎麼辦呢?
文/周怡宏 資深兒科醫師
在門診中有許多孩子的皮膚症狀都跟小青類似,這類被診斷為「異位性皮膚炎」的疾病,是一種好發於嬰幼兒、兒童及青少年的慢性皮膚病。根據統計,約有10∼15%的兒童是異位性皮膚炎病患,而且,近幾年患者有愈來愈多的趨勢。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嬰幼兒,除了常因皮膚劇癢而造成躁動哭鬧,較大的兒童則容易受反覆發作的症狀影響睡眠和生活品質,導致脾氣易怒、情緒焦慮或沮喪,甚至降低學習成效,孩子也會因為緊張與壓力的增加,而使得症狀惡化。
幼兒為什麼會得到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是具有「異位性體質」者在皮膚上的症狀表現。所謂異位性體質是指對周圍環境的刺激有過強而異常反應的過敏狀態,這是一種遺傳疾病。因此,有異位性體質的人除了異位性皮膚炎外,也常合併有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或氣喘,而且家人亦容易有類似的過敏病史。
異位性皮膚炎形成的原因非常的複雜,包含各種過敏基因所造成的異位性體質、細胞免疫的缺損、脂肪酸代謝異常、內分泌功能異常;環境中的各種過敏原,也常是引發或加重病情的主因,常見者包括塵蟎、貓狗等動物的毛皮、蟑螂、黴菌、花粉等。此外,兒童期的腸胃道比起大人,也較可能受食物過敏原影響而發病;常見的食物過敏原有牛奶、蛋白、小麥、花生和有殼海鮮類等。
認識異位性皮膚炎的常見症狀
大約80%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會在1歲以前發作;基本的症狀是皮膚劇烈的癢感和搔抓之後的皮膚發炎,甚至有其他感染現象,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疹病毒、黴菌等。由於幼兒對於皮膚癢的耐受性較差,除了半夜睡覺時會較嚴重外,也常因為以下6種原因而造成陣發性發作,導致嬰幼兒的異位性皮膚炎持續惡化:
1. 當所處的環境忽冷忽熱,溫度突然改變時;
2. 在劇烈運動或突然大量的流汗後;
3. 皮膚受到反覆磨擦或與具刺激性的衣物接觸,如毛衣、尼龍衣料;
4. 接觸有強烈過敏原反應的食物或環境;
5. 接觸某些特定非過敏原或刺激物,如肥皂或強光等;
6. 當感到緊張或焦慮等情緒劇烈變化時。
隨著嬰幼兒長期地搔抓,皮膚不僅會越來越粗厚,也容易因敏感增高而越抓越癢,逐漸出現苔癬化、癢疹而演變成「慢性濕疹」。不管是單獨皮膚受損或合併感染,互為因果關係的兩者常因惡性循環而加重嬰幼兒皮膚發炎的程度;而發炎症狀依孩子發作的時間和年齡,也有所不同:
嬰幼兒期(2個月~2歲)
以紅色丘疹、搔抓、破皮、水泡及分泌物的「急性發作」為主。主要在臉部面頰、口耳周圍、頭皮、軀幹,以及四肢伸側的皮膚會泛紅發癢,足背及肘部伸側亦可波及,呈現類似濕疹的外觀,嬰兒原本細嫩的皮膚會變得粗糙、脫屑,但是包尿布部位則少見。
兒童期(2~12歲)
大部分發生在屈側部位,如手肘臂窩、膝蓋後窩、腕踝關節、腳背和手臂以及頸部等皮膚皺折處,比較嚴重的甚至可分布全身。病灶常呈現抓痕及苔癬化、癢疹或如恐龍皮般的外觀。
皮膚起疹子,一定是異位性皮膚炎嗎?
很多爸媽一看見孩子的皮膚起疹子,就以為一定是異位性皮膚炎,因而擔心得不得了。但事實上,過敏疾病有一定的發生年齡,其他常見的皮膚疾病雖然有類似的症狀,但它們並不是真正的過敏疾病,爸媽不需太過緊張。
醫師小叮嚀
要提醒爸媽的是,若沒有經過醫師的長期追蹤及實驗室檢查,不宜遽下判斷,為孩子貼上「異位性皮膚炎」的過敏兒標籤,因為這樣反而容易帶給孩子不公平的待遇,限制了孩子的正常活動以及飲食。
此外,由於異位性皮膚炎是慢性疾病,因此,教導孩子學習接受並且學會照顧自己的皮膚是非常重要的。異位性皮膚炎不只會影響孩子本身,也會擴及整個家庭。爸媽必須特別關注孩子因為「癢」和「抓」之間的惡性循環,導致睡眠不足、上課時注意力無法集中,所伴隨而來的焦慮和壓力;加上孩子的皮膚外觀常會有變粗變黑的現象,難免會遭受異樣的眼光,因而產生自卑的心理。因此,除了治療外,請別忘了多給孩子鼓勵和足夠的心理建設。
Podcast推薦
天佑 我在蝦皮購物開店囉!快來我的「ka2zdco_o9」賣場看看吧!https://shp.ee/u2p5nai
親子衣服
2024年04月16日05:02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