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網球與登山的流行疾病學專家何美鄉,近年卻苦於膝關節疼痛問題,差點要置換人工關節。直到求診骨科名醫呂紹睿對她說:「退化的膝蓋有機會恢復,不用換人工關節。」她接受新式治療後至今已追蹤1年以上,不僅打網球、爬山、跑步、重訓都不再疼痛,更透過親生案例證實了「軟骨再生」的新治療觀念,期盼再生醫學與細胞治療技術的進步,能讓更多人受惠。
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醫師呂紹睿表示,退化性關節炎正式名稱為「骨關節炎」,是一種關節軟骨或關節下骨頭損傷的關節炎。常見症狀包括關節疼痛或僵硬,初次發病常僅見於運動之後但發病次數會隨時間增加;其他症狀包含關節腫脹、關節活動度降低,嚴重可能導致四肢無力或麻木。
呂紹睿說明,退化性關節炎會對長者生活帶來極大衝擊,長期影響全球近五分之一老年人口的生活品質,也是造成老年人行動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退化性關節炎盛行率為15%,換算350萬人受影響,且有年輕化趨勢;其中,高達75%患者不願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一拖再拖更惡化,即使接受手術仍有30%對行動改善效果不盡滿意。
老了膝蓋退化是錯誤觀念
呂紹睿指出,不少人認為,隨著年齡增長,膝關節會退化,出現疼痛、無力等問題很正常,但其實「老了膝蓋退化是錯誤觀念」,退化性關節炎在不清楚病因之前,醫界容易將其歸因於是老化或退化所造成。事實上,該疾病的真正病因,是來自於軟骨上的「內側皺壁」不斷摩擦受損所致。
呂紹睿進一步解釋:「正常人每年膝關節會彎曲達100萬次,隨著年紀增長內側皺壁會變得粗糙、被磨得鬚鬚的,這就是造成疼痛的原因。」過往傳統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以減緩疼痛為主,等到痛得受不了後再置換人工關節,卻治標不治本。
關節軟骨可以再生
自2022年起截至今年8月,呂紹睿收治共81人接受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ACRFP)與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其中有20人已追蹤至少1年,有87.5%逆轉了自然病程惡化趨勢,驗證了他投入近30年臨床與基礎研究,證實只要在良好的關節環境中「軟骨可以再生」。
呂紹睿指出,這項新觀念不僅代表再生醫療及細胞治療的大躍進,也能為許多早期(第1、第2期)發現的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及早介入治療,阻止關節炎持續惡化,未來有高達9成的患者,有機會不需要置換人工膝關節,可恢復過往的行動力。不過他補充,目前癌症病人因細胞病變,可能不適合使用此治療,需經醫師評估。
呂紹睿建議,膝關節保健可從「減少膝蓋彎曲速度、角度、次數」做起,尤其爬山、爬樓梯、騎腳踏車、游泳都要注意:
- 膝蓋彎曲時要放慢速度,降低傷害內側皺襞的機率。
- 彎曲超過60至120度是危險角度,20度內不會傷害軟骨,日常盡量避免不必要的彎曲、蹲低動作。
- 平常適度進行負重運動訓練,可穩定膝關節,而太極拳、瑜珈則有助於拉伸膝關節附近軟組織,達到保養關節作用。
食慾之秋來了!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發送訊息「秋季養生問優活」給小編,點取連結下載「秋季限定|食材懶人包」,一起吃起來吧!
Steven 怕爆,等等先來負重深蹲十組壓壓驚😱
10月16日09:22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