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評論】班班有鮮奶五大問題,好事成亂象,農業部應開放決策,打開國產鮮乳食農教育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 上下游News&Market

班班有鮮奶,讓台灣孩子享用台灣在地鮮奶,絕對是一件美事。日本營養午餐提供在地乳品,搭配食農教育,讓師生以家鄉生產的牛乳為豪。台灣因應 2025 年紐乳零關稅衝擊,農業部於今年 6 月宣佈,補助學童每週喝兩次國產鮮乳,令人期待台灣鮮奶的食農教育就要開展。

可惜政策 9 月上路後亂象百出,包含缺乏冷鏈運輸、收購價格過低影響羊奶產業累壞現場教師等,今(9)日,農業部長陳駿季親上火線,坦承政策表現不如預期,將研擬改進。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上下游》發現,「班班有鮮奶」的亂象,並非單一事件,而是一連串的決策失靈,包含決策圈過於封閉,對產業及教育現場脫節,同時也反映了10年來,農政單位對酪農產業缺乏規劃,直到 2025 年紐乳海嘯將至,才匆促推出政策。假若心態不變,不只班班有鮮奶將以失敗告終,整體的酪農產業變革,恐也難以期待。

嘉義縣推動「班班有鮮奶」15 年,因為溝通到位,不曾發生不良狀況。(圖片來源/嘉義縣政府教育局臉書

2013年已知紐乳衝擊,2024年倉促應對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2025年,零關稅的紐西蘭牛乳將大舉叩關,並非新聞。2013年,台灣簽署「台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明示 12 年後的台灣乳業將面臨海嘯衝擊。更早在 2002 年,時任中華民國酪農協會理事長顏志輝便已投書總統府,建議推動學童鮮乳飲用計畫,但未納入政策。

10 年過去,酪農始終等不到針對紐乳叩關的整體規劃,去(2023)年8月,產業界集體連署,呼籲政府需儘速研擬乳業政策白皮書,其中「落實乳製品食農教育」是重點之一。

眼看政府持續沒動作,今年1月,中華民國乳業協會舉辦座談會,上百位酪農集結表達不滿,從「保久乳」混淆「鮮乳」,到政策推進緩慢,砲轟農業部「一直開會沒進度」。農業部也才在此時公布養牛產業全面升級轉型計畫

今年 6 月,農業部宣佈將於今年 9 月供應全國小學及附設幼兒園每週兩次的國產鮮乳,預計4年投入 44 億元,實施後預估每學期可喝掉約 1 萬公噸鮮乳。儘管農業部屢次強調,學童乳佔年度生乳產量不到 5 %,「絕非因去化而推動此政策」,但今年 1 月的產地座談會中,農業部公布轉型計畫內容已包含「學童補鈣」,顯見「班班喝鮮乳」並非與紐乳威脅無關。

面對紐乳,我們有長達 12 年的準備期,但歷任政府均未提出具體長遠規劃,眼看大限將至,才倉促端出轉型計畫,「班班有鮮奶」政策的準備期更不到 3 個月,「狀況百出」並非偶然,而是必然。

今年 1 月產地座談會,現場上百位酪農齊聚。(攝影/林怡均)

政策問題盤點(1)溝通不足,決策圈狹小封閉

在記者採訪時,各方對「班班喝鮮奶」政策看法不一,但共同的評價是「溝通不足」。

第一線執行政策的老師,未被納入討論圈,僅能事後透過教育部轉達意見;供應學童營養午餐的團膳業者,原本是農業部屬意的合作對象,但發現政策要供應鮮奶、且未納入對冷鏈運輸的考慮,沒有人敢冒著食安風險上路。而仰賴學童市場的羊乳產業更直接被遺忘。

至於關鍵的酪農產學界,也多數被摒棄於學童乳決策圈之外。曾受邀與會的業內人士告訴《上下游》,畜牧司邀請討論的人「非常特定」,例如政策定價諮詢,只找數個大型乳廠,其他會議連重量級產業學者也未獲邀請,幾乎是「閉門造乳」。

政策事前溝通已不足,外界點出問題後,畜牧司卻仍堅持己見。以遭受衝擊的羊乳為例,在立法委員質詢下,農業部次長杜文珍表示,會評估羊乳納入政策的可能性。

然而,當地方教育單位承辦詢問是否納入羊乳時,畜牧司卻回覆,羊乳業者供應學童乳的難度很高,將尋求綠色照顧或更多元的產業輔導方案,凸顯農業部情願「錯殺羊乳」,也不願與羊農討論,讓政策更細緻落地。

政策問題盤點(2)對產業過於陌生,錯估乳品配送難度

鮮乳的運輸量能不足,是班班有鮮奶政策中,最被詬病之處。然而農業部常務次長杜文珍,直到 7日在立法院答詢仍表示,「現在連阿里山等偏遠地區都有超商,也能喝到鮮奶,配送理應不會是問題。」顯見農業部對乳品的供應鏈非常陌生。

《上下游》採訪業界發現,牛奶、羊奶的販售模式依廠商規模而不同,「超商」、「超市」的運輸模式,也截然不同。

市佔率較高的統一、光泉、味全、義美等四大乳廠,收購生乳、加工成鮮乳後,會分配到全台各縣市,由「經銷商」販售;羊乳四大乳廠嘉南、華南、豐新鮮、高屏也都是循此模式,並在多個縣市都有「經銷商」。

以統一、光泉鮮乳為例,超市與超商架上都會出現,但運輸路線卻完全不同。超市裡的乳品供應,是由超市和乳廠簽約,乳廠把乳品分送給各地的經銷商後,經銷商則負責在當地全聯上貨,乳品廠再分潤給經銷商,但分潤並不高,因此經銷商通常會多角化經營,例如:將乳品供應給餐廳、手搖飲,或者是宅配,藉此維持營運。

超商架上的乳品則非由經銷商運送,乳廠會直接將乳品送入超商的總倉,再透由超商的物流系統進行分送。

超商、超市的運輸方式不同,超市仰賴經銷配送鮮乳,超商則自有物流系統(攝影/林怡均)

本次「班班喝鮮乳」政策,農業部是與乳品廠簽訂共同契約,在現行供應模式中,與超市供應模式較為接近,換言之,實際配送要靠經銷商執行。因經銷商平時經營的範疇多為超市、宅配,而超市的數量則少於超商,除非國小座落在超市附近,否則對經銷商來說,必須規劃更多的運輸量能。

教育部部長鄭英耀日前在立法院表示:「目前近四成學校開始配送」,在政策定價過低的情形下,廠商難以負荷,卻得承擔食安的風險,執行難度可謂「魔王級」。

政策問題盤點(3)定價過低,未能含括成本,小廠、牧場都無法參與

為提升配送量能的成本,原可反應在政府補助裡,但本次「班班有鮮乳」的補助規格,為鮮乳每瓶16元,保久乳每瓶14元(195 ml),嘉義縣實施15年的鮮乳補助價為18 元、雲林縣 20 元,中央採購價連採購鮮乳都明顯偏低。儘管農業部強調,定價是和乳廠討論後訂定,但中華民國酪農協會前理事長顏志輝指出,「至少要 19 元才合算」。

本次得標廠商,在鮮乳部分,包含高大、統一、味全,保久乳得標廠商則為佳格食品、味全、統一及光泉。除高大乳廠外,學童乳政策得標廠商均為大乳廠。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表示,因補助定價計算並不透明,不只小品牌無法參與,連大廠都執行吃力。

熟悉內情者向《上下游》表示,每瓶鮮乳16元,是以提供給「綠色照顧計畫」長者的乳價為參考值,綠色照顧站設於農會,農會多有冷藏空間,且配送點少,但「班班有鮮乳」要送 2624 所國小,全國每月需求量高達千萬瓶,還得加上冷鏈成本,大廠也抱怨連連又不得不配合政策。

高雄市的國小鮮乳配送,由高大乳廠執行,總經理陳鴻興更親自出馬。高大乳廠沒有經銷商,都是由自家運輸車配送,並提前用保冷袋分裝,減少老師的負擔,他坦承這個價格對乳廠幾乎沒有利潤,但他認為,孩子是國家未來的棟樑,「犧牲一下還能接受」。

不過,犧牲一下還可以,無法「擴大犧牲」,陳鴻興表示,高大乳廠光服務高雄市的國小就非常吃緊,沒有餘裕服務鄰近縣市,「到台南就太遠了」。

高大乳廠昨 (8) 日用自家乳車配送鮮奶到高雄市小學。(照片來源/高雄市農業局)

花蓮吉蒸牧場不僅養牛,也擁有加工廠。第二代經營人范君諺表示,生產小包裝鮮乳並不是問題,「問題是配送」,吉蒸牧場並沒有冷藏車隊可送奶,且中央所訂價格並不高,「抓長補短才有機會做」。

他表示,市區的學校人數多,運輸較為合算,但以花蓮為例,花蓮縣很狹長,許多學校位於偏鄉,運輸距離長、班級人數少,必定是虧錢運送。

即便是無需冷藏配送的保久乳,范君諺也不打算生產、參與政策。他直言,保久乳因保存時間拉長,為確保安全,加工環境必須是無菌的,投資建置產線要花上億元,但保久乳通常是調節冬季剩乳的手段,砸錢投資的結果可能是產線長時間閒置,參與政策也無法回收成本。

政策問題盤點(4)未考量教育現場,教師心力交瘁

即使鮮奶可以順利運送到校,但抵達學童面前的最後一哩路,卻得費盡老師心力。因乳品運送與團膳時間不同,加上許多學校沒有足夠的冰箱,因此鮮奶一到,老師們就得趕緊放下教學工作,發送鮮乳,也得確保學童即時喝完,十分影響教學現場。

而因政策過於倉促,許多廠商尚未與學校配對,就已直接將乳品送到校,也有些配送數量不對,更有廠商一次送來1000 箱保久乳,省得反覆運送,老師只好先都搬進在教室,從儲藏到發放都加重教師負擔。

農業部昨 (8) 日發新聞稿強調,本次政策可結合食農教育。但日前立法院質詢中,教育部部長鄭英耀已坦承,許多學校確實對於運輸、分發乳品感到困擾。教師當然更不可能有心力、餘裕再做食農教育,讓鮮奶只能單純發揮「補鈣」功效,卻無法讓學生補充關於國產鮮奶的教育知識。

不只老師行政工作量暴增,執行政策過程中不斷出現的種種問題,也讓農業部基層受不了,一連換了兩個承辦,《上下游》觀察,包含在農業部、教育部、學校的 line 群組中,畜牧司司長李宜謙都得親自擔任客服,人力吃緊可見一斑。

分發鮮奶給學童相當仰賴第一線教師(照片來源/高雄市農業局)

政策問題盤點(5)保久乳無CAS,如何確保未混充進口乳?

本次農業部的共同契約中,要求供應的鮮乳需有鮮乳標章,保久乳則需有 CAS 或產銷履歷標章,然而《上下游》發現過往國產生乳多製成鮮乳,因此 CAS 根本沒有保久乳品項,僅少數業者有產銷履歷保久乳,但本次得標保久乳廠商均無 CAS 和產銷履歷。

在此狀況下,如何確保學童喝到的保久乳是國產生乳製成?《上下游》詢問畜牧司,得到答覆為明 (2025) 年會要求所有得標廠商都要取得 CAS 或產銷履歷,在今年剩下的三個月「將要求廠商標示 100% 國產,以示負責,並將稽查」。

然而,台灣與國外都是養荷斯登乳牛,產出的牛奶難以分辨,稽查也不可能 24 小時在場,廠商有無混充較便宜的進口保久乳,全憑自律和良心。

日本經驗:細緻規劃結合食農教育

台灣鄰近的日本,學童營養午餐飲用乳品行之有年。多次訪日的大享食育協會秘書長黃嘉琳便表示,日本每位學童的營養午餐必定會附一瓶乳品,有時是鮮乳,有時是保久乳,少數乳糖不耐症學童才有其他選項,而這些乳品必須在學校、供餐時段喝完,不可帶回家飲用。

黃嘉琳認為,學童飲用乳品是需要細緻規劃的,日本的學校多是自辦廚房,且有冰箱可存放乳品,乳品都有納入學童每日所需營養及飲食份量計算中。

部分學校也因此調整營養午餐份量,僅供應兩菜一湯,確保學童不會太飽、能將乳品喝完。而各校所喝乳品都來自在地牧場,師生都以家鄉生產的牛乳為豪,學校也會結合食農教育。

日本學校午餐必附一瓶乳品(圖片提供/大享食育協會)

擴大政策影響力,亡羊補牢不算太遲

台灣與日本的學校條件不同,日本經驗並不適合一昧套用,然而,將鮮乳融入教育,且不限於學童,而是整體國人的食農教育,是酪農界、學界一直倡議的重點。

當前,學校營養午餐使用國產食材的比例越來越高,除了國產品、有機蔬菜、國產豆漿,包含原本罕見的魚類食材,在石斑魚危機時,因農業部與團膳業者充分溝通,反覆測試、開發菜單,讓結果十分正面,教育部國教署署長彭富源更表示,班班吃石斑後,營養午餐中的魚類食材比例明顯提高。

對照之下,「班班喝鮮奶」則因溝通不足,決策封閉,導致亂象叢生,當國人對班班喝鮮乳政策只剩下負面印象,國產乳品在校內變成燙手山芋,早出晚歸、認真工作的酪農情何以堪?

本應是多方共好的班班喝鮮乳卻惹得民怨四起,日日辛苦養牛的酪農情何以堪?(攝影/林怡均)

讓各地學童喝到在地鮮乳,以家鄉鮮乳為榮

台大動物科學系教授徐濟泰、屏東科技大學退休副教授林美貞,包含全國教師總會等,都肯定學童飲用國產乳品意義非凡,且有利於提振國內經濟,但也衷心希望農政單位能虛心聽見學校、乳牛羊產業的意見,並細緻地規劃政策。

目前有立委、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都建議改發鮮乳券,國人缺鈣並不只限於學童,既然中央已編列預算,不妨比照文化幣,對國人發放鮮奶幣、鮮奶兌換券,讓所有國人都可以自由挑選、購買不同品牌的國產鮮乳、羊乳、豆漿,讓政策受眾一次擴大。

對照日本各地校園,喝到的是在地生產的鮮乳,並能以家鄉鮮乳為榮,台灣也有很多在地好乳,設想,若屏東學童可以喝到高大牧場、阿猴鮮乳、嘉沛鮮羊乳,新竹學童能喝到香山或進士牧場出產的鮮乳,不同地區能夠透過教育,開展不同的鮮乳文化,當國產鮮乳能深入國人的DNA,才有底氣面對紐西蘭液態乳的全面浪潮。

上、下圖資訊來源為「陽柳牧場」,並由上下游再製。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1
  • 用心的新聞評論!👍
    1天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