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獨創身體不老法,85歲學生也能做伏地挺身!舞者吳義芳:2步驟學「雲與水」的呼吸,擴大身體的能量

50+好好
更新於 07月16日02:51 • 發布於 07月16日03:20

文/蕭紫菡 攝影/日常散步.李盈靜 場地協力/臺師大美術館 內文圖片/吳義芳提供 責任編輯/吳丹華、王美珍

編按:年齡與身體衰老對人的限制,在舞者身上可說是更加強烈放大。難道一定要因此受限,放棄自己熱愛的生活嗎?舞者吳義芳40歲前在雲門擔任各種獨舞角色如〈九歌〉裡的雲中君,如今是臺師大表演藝術研究所教授兼所長,他發展出「12能量球身體理論」,改變使用身體的方式,使熟齡者能更輕鬆地行動,甚至做到年輕時無法展現的動態張力。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當雲門舞集《九歌》裡站在2名舞者肩上8分鐘不落地的「雲中君」,落入塵世地表,在學校裡教學研究寫論文成了久坐族,如何能在60歲第5度挑戰全場不休息的獨舞演出?

不讓年齡成為限制 堅持每5年一次獨舞

'''''每個舞者一生當中會經歷2次死亡,第一次是當他們不再跳舞的時候,而這對他們而言,也是最痛苦的死亡。~現代舞教母瑪莎・葛蘭姆'''''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一生熱愛跳舞的吳義芳,拒絕讓「舞蹈分身的另一個自己」死亡。他是現任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台灣傑出舞者,今(2024)年7月底將推出60歲的獨舞作品《Me/We》。這是他離開雲門舞集以來,40歲起每5年一次的獨舞展。

40歲以前,吳義芳在雲門舞集擔任各種獨舞角色,他是林懷民口中的「猴子」,除了意指生性有格不拘泥成規,更形容他強悍的身體表現力,似乎什麼動作都難不倒,在雲門多達20年的他,無論是《家族合唱》裡的「乩童」、還是《九歌》裡的「雲中君」,要空翻、連續5個後手翻⋯⋯他都毫不費力。

「看吳義芳跳舞是一件過癮的事。他藝高人膽大,享受動作,有如品嚐美食,津津有味,甚至意氣風發,使觀者也跟著愉悅、興奮起來。」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曾這麼說。

你也可能在經典國片《悲情城市》裡見過吳義芳,1988年雲門宣布暫停表演,他在攝影師陳懷恩介紹下加入演出,飾演梁朝偉的摯友,青澀卻懷抱理想的左翼青年吳寬榮。

(imgalt)雲門舞集《九歌》雲中君片段,此為2007演出紀錄,演出者即為吳義芳。(出自金革唱片Youtube)(imgalt)

《悲情城市》劇照,圖左即吳義芳飾演的吳寬榮一角。(牽猴子提供)

獨創「12能量球身體理論」 85歲也可能做50個伏地挺身

一如目前高齡化社會的困境,許多中年人明明在心智與能力最棒的階段,卻被傳統職場的年齡天花板限制,沒有機會發揮所長。舞者的生涯,更是殘酷的縮影。

「老實講,舞者30、40歲是狀態最好的時候,可是他們都退休了。」吳義芳惋惜地說,明明心智更加成熟,技巧也有了,卻受限於舞蹈界、社會的既定想法,不得不退休,但只要不受限於要求標準動作的舞種如芭蕾,舞者其實還有很多可能。

基於不想被限制的自由靈魂,體認到肉體之有限,年齡和運動傷害都可能成為限制,卻造就了吳義芳開拓新的身體方法的契機。

他笑說,自己身上什麼傷都有,像五十肩沾黏、腰傷、膝蓋長骨刺、髖關節也沒有以前靈活……然而作為一名專業舞者,長年下來懂得如何與傷共處,但隨著歲月迎來更多老化現實的挑戰,吳義芳尋找不一樣的跳舞方式,鑽研能量醫學、中國武術、太極導引和瑜伽脈輪等,輔以西方舞蹈動作原理,融合出「12能量球身體理論」。

他說,這些東西方知識都是已然存在、且有共通之處的,例如東方講「氣」,西方講「能量」,而印度談的是「脈輪」⋯⋯結合起來,將動能化身為身體裡的12顆能量球:在頭頂上方、脊椎軀幹上中下位置、其他位於四肢及關節交接處、手掌和腳掌等各放1顆能量球。當我們在動身體時,想像是帶著能量的球在體內滾動,而不是肌肉直接發力

也就是說,他主張肌肉不要用力,全然放鬆,用骨頭這副支架帶動,並想像這些能量球隨著呼吸、氣與能量運行,形成一個循環系統,肌肉會自然地被牽引、整合,左右邊也會一起平衡,「幫助放鬆,也重新建立肌肉的使用方式,就等於是復健協助身體修復在進行的事情。」

如今吳義芳採用這個方法跳舞,他自信地說,「現在叫我做以前在雲門跳的動作,我也一樣做得到,只是用不同的方法去達成。」

吳義芳不只自己實踐,也指導許多熟齡學員,最高齡為85歲,居然能在一堂課裡陸續完成將近50個伏地挺身!

擴大身體能量的練習:「天上一朵雲、地上一灘水」2步驟呼吸法

這套身體使用法該如何入門?吳義芳認為,中年人相較年輕人專注力更高,也更願意慢下來覺察,其實是優勢。要應用這套系統,首先要相信,身體的能量不是只限制在身體輪廓裡面,是可以因為延伸而超出這個實相範圍的,建議可以先從呼吸開始練習,有個易記的口訣:「天上一朵雲、地上一灘水」,這是什麼?

步驟1. 雙腳平打開與肩同寬,吸氣時想像自己站立在一灘水的中央。從人中為呼吸的中間點,彷彿把地上的水從腳底沿著腿部內側、往尾椎、後背往上吸,感覺氣體往上超出頭頂範圍,形成「天上一朵雲」。

步驟2. 吐氣時則想像把所有的氣從頂上的那朵雲開始,猶如下雨由上而下,從人中瀉下,經過身體這個管道,流到腳底以外的地面,終成「地上一灘水」。

在一吸一吐間,身體自成循環,也會感受到自身能量其實是擴大了。

再以走路來說,別只是用雙腿帶動身體前進,而是感受到下丹田位置的能量球由下往上、由後往前推動身體,整個人就可以輕鬆不費力地往前走。

「如果把身體養好,縱然實際年齡是80歲,但擁有60歲能量的身體,就應該過60歲的生活,不是過80歲的生活。如果身體狀態呈現的是80歲,旁邊的人就會用80歲的方式來對待你。所以,不老,就是把身體照顧好。」

吳義芳認為「老」是一種狀態的相對觀念。「20幾歲年輕人若少活動、身體僵硬,根本就像70幾歲,那是老;而一個70歲的老人如果腳稍有一拐,卻有能力立刻把自己拉起來不至於跌倒,那這樣的身體,你說他老嗎?不,他很年輕。」(相關閱讀:一樣50歲,為何有人身體年齡較年輕?醫師:身體與視覺都減齡的保養4方法

定期整理身體 在生命中間點環抱過去與未來

至於吳義芳實踐身體哲學與人生探問的道場,就在獨舞展。從40歲到60歲,每隔5年,真的沒有不同嗎?

吳義芳大笑,這20年來的改變可大了!過去天天跳舞,現在整天坐著看論文、教課的生活型態,讓「我從『動物』變成『植物』了!」因此獨舞展的承諾,也是他定期重新整理身體的方式,也向內挖掘已然累積更深生命厚度的自己。

以50獨舞《在生命中點環抱過去與未來》為例,和編舞家黎海寧合作,他在舞台上,呈現自己不同時期使用身體的方式,從好奇、探索、用力把肌肉拉扯到極致,轉化為能夠自在舞動、自信輕鬆地呈現舞蹈魅力。

導演要他在台上把象徵雲門時期的妝一一卸下,象徵在「50歲」這個度量衡上,他決意與過去告別,坦然面對未來的人生與舞蹈。

40獨舞《看見不同的自己》吳義芳幾乎沒碰到地板地跳了上百下,超越身體極限也要跳下去,「想讓大家看到最棒最厲害的我」。(劉振祥攝)
45獨舞《身體在空間裡書寫生命的詩文》,這次不挑戰體能極限,而是琢磨身體如何在動物性和神性間的轉換。(劉振祥攝)
以50獨舞《在生命中點環抱過去與未來》,回顧從年少到半百的生命狀態,去正視自己的弱點,從弱點中爬起來,洞悉自我。(劉振祥攝)
55獨舞《歲月流年循環下的舞蹈身體》,以數字12為概念,星座、生肖、12門徒、12因緣⋯⋯吳義芳一人分飾多角,既男且女,既神且鬼。(劉振祥攝)

而到這回60獨舞,《Me/We》,與編舞家劉淑英合作,回首一路以來的生命堆疊,及面對世代更迭的焦躁隱憂,對照自我、看見他人。甚至想探討未來當AI全面介入生活,醫療照顧到每個人想死卻走不了時,該如何是好?

身體更鬆、哲思更深!舞者的未來,可以因年齡增長而增加

將近一甲子的舞齡,不容易的旅程。他說,40歲以前,因為身體能力好,很常使用「蠻力」;40歲後,自己一次次透過演出,尋找新的身體方法呈現,「不見得是完美的,也不見得是完整的,但我的身體能用更鬆的方式,做到以前做不到的張力和情感表達,我認為那個當下就是完美。」

人一定會老,他想證明,舞者的未來可以因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而不是衰退,舞蹈更是生命美學與哲思的展現。

對身分證年齡60歲的他來說,身體的傷和年齡都不會是挫折,最擔心的,「只有時間不夠用」。忙於教學及表演的他,每天有新的想法,渴望有更多時間去雕琢與實踐。(相關閱讀:懂熟齡時間管理就是延緩老化!吳若權:要向老天偷時間,把未來的事提前到現在做

有些觀眾從《40獨舞》開始,每次都來,跟著他的生命一同成長。也有許多學員在他的引導下,一層層發現自己的身體隨著年齡而有更多可能。什麼是限制?取決於自己如何思考及定義。他並未因年齡而畫下舞蹈的終點,反而一次次從中重生,他說,因為熱愛,所以這條路的所有外在框架,都成為他繼續創造的動力與起點。

請他自評身體年齡幾歲?他自信笑答:「45歲。」

加入50+好好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