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花四濺、激流湧動的游泳賽場,江忞懿(Yvette)找到了人生的節奏。這位「蛙后」的故事,不僅寫在破紀錄的計時板上,更刻在每一次起伏的呼吸間。小小年紀就與水結緣,長大後更征戰奧運比賽。然而,即使是最優秀的運動員也難免遇到挫折,Yvette經歷過長達六年的低潮期,但她並未放棄,而是在這段時間裏深刻反思,學會了享受過程、專注細節。
江忞懿
共四十七次打破香港游泳紀錄,包括十一次刷新接力港績,現保持五項香港紀錄。
• 長池50米蛙泳:31秒60
• 長池100米蛙泳:1分鐘7秒69
• 長池200米蛙泳:2分鐘27秒96
• 短池100米蛙泳:1分鐘5秒92
• 短池4×50米混合泳接力:1分鐘48秒79
與水的緣份
Yvette從小就喜歡水的世界。「下水後,我感覺彷彿進入了另一個空間,這種感覺一直持續到現在。」三歲開始習泳,從小學一年級起,游泳就一直伴隨着她的學業生涯,直到大學畢業。她特別喜歡水的感覺,尤其是游得很快時的快感。正是因為喜歡且擅長,她才選擇繼續這項運動並最終成為專業運動員。
對於Yvette來說,備戰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奧運會是四年一個周期,每完成一次奧運後,無論達標與否,她就開始規劃下一個四年的訓練計劃。這個計劃會被細分為每年、每三個月、每周的小目標。」每個階段都會練習不同的內容,例如九到十月可能集中在耐力,一月到三月則着重速度。她的體會是,每一步都是為下一步做準備。在制定目標時間時,Yvette會平衡理想和現實。「目標應該是有把握達到的,但同時也要考慮到諸如年齡、生理因素、成長過程等變數。」她的心態是,能計劃的就計劃,能控制的就把握,對於無法控制的因素,則需要學會適應,就像隨水而行一樣。
蛙后談蛙式
作為「香港蛙后」,Yvette指蛙式是一個比較特別的泳式,因為它在水裏面的阻力最大。「這就是為甚麼蛙式是最慢的泳式,亦因為如此,蛙式的技巧性可能比較高一點。在游泳圈子裏,常常有人說『Breaststrokers are a different breed(蛙式選手是不同的品種)』,很多時候,你會看到游泳選手在自由式、背泳和蝶式都很擅長,但蛙式就不太行。」反之,擅長蛙式的選手在其他泳式的表現往往就不那麼出色。「不過當然也有例外,何詩蓓在各個泳式真的都很強。」她笑着說。
在訓練上,由於蛙式對膝蓋和關節的壓力較大,所以很多時候會用自由式來替代一些訓練。「我們會盡量在需要練習蛙式的地方,才精準地練習這種泳式。在一個訓練計劃中,蛙式的比例可能會比其他泳式低一些。」另外,因為每種泳式使用的肌肉羣有所不同,所以在陸上訓練(例如健身房)的時候,他們會做一些特定的動作來加強蛙式所需要的力量。「這些都是專業運動員會注意到的細節。」
裝備與心理的平衡
談到裝備,Yvette特別提到了被稱為「鯊魚衣」的LZR Racer連身泳衣。這種特殊材質的泳衣在二◯◯八、二◯◯九年左右面世,它的出現打破了游泳界的平衡,當年穿著這種泳衣的選手,接二連三地刷新很多世界紀錄,後來國際游泳總會(現稱世界水上運動總會)推出新規定,限制泳衣覆蓋的身體範圍和材質。Yvette認為,雖然裝備確實有一定幫助,但最終決定成績的還是選手自身。「心理質素是運動中最好的裝備,當你到達比賽現場時,你的身體已經準備好了,關鍵就在於你如何發揮出來,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心理狀態。」她覺得鯊魚衣最大的幫助,可能是給了選手更多的信心。「當時很多人看到別人穿著新泳衣,自己沒有,心理上就輸了一截,我也經歷過這個階段。」Yvette在二◯◯九年之後就沒再穿過鯊魚衣,而最終她在二◯一五年還是打破了自己在鯊魚衣時期創下的紀錄,這或許就說明了,真正的成果來自長年的努力和計劃,而不是依賴於裝備。
突破低潮的領悟
曾經歷長達六年的低潮期,錯失過兩次奧運,Yvette回想起那段時期,意識到當時的自己過於着重結果。「不是說結果不重要,但我投放了太多精神去擔心這件事,然而結果並非是你想掌握就能掌握的東西。」後來她領悟,與其想要掌握結果,不如享受過程,盡力做好每個細節。「曾有一位教練經常說,成功就是取決於細節。當大家都達到百分之八十的水平時,最後那百分之二十就是關鍵;好的運動員和最好的運動員,分別就在於細節。」她以往總想去控制那些無法控制的,但最終發現只會是空着急而已。「這聽起來可能很老套,但活在當下確實很重要。」她強調。「我覺得這道理就像一塊水晶,它不是突然憑空出現的,而是靠一點一滴的歲月累積而成形。」她又引用李小龍的名言,「他說他不害怕有人練一千種不同的踢腿,但害怕有人把一種踢腿練一千次。我覺得這是真的。」
“Be water, my friend.” 這是Yvette引用的另一句李小龍格言。「水是很有趣的元素,你不能強行控制它。」對她來說,游泳不只是追求速度,更教會了她做人的態度。「快很重要,但不能急。因為在游泳時,要是太急,往往會適得其反。」她認為水是最好的老師,教會她如何在追求速度的同時保持耐心,在水中找到平衡。「我從它身上學會以柔制剛、持之以恆。」
小時候,Yvette認為自己既有天賦,再加上只要練得多自然就能游得快,付出當然會有成果,勝券在握非難事。「但現在因為經歷過,才有了真正的體會。」她學懂接受並非所有事情都能掌控,也學懂接受結果,無論結果是如何。「我現在面對每一件事情都保持着這樣的心態,把每一刻都盡力做到最好,然後擁抱最後的結果。」她說這讓自己對每天所做的事情都感到愉快。「很多時候,這都是在學習如何接受生活中的各種色彩。」
從游泳賽場到教育講台
二◯一六年之後,Yvette開始慢慢退出游泳賽場,她的最後一場比賽是二◯一八年的亞運會。「我在二◯一七年到高盛集團工作了半年,然後去了麥肯錫顧問公司,在那裏工作了兩年左右。之後,進入了雅詩蘭黛公司,負責亞太市場的產品發展與創新。」有了這些工作經歷之後,Yvette決定繼續深造,並先後在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兩個碩士學位。她本身已是愛丁堡大學的運動及表現心理學(Performance Psychology)碩士,現正繼續攻讀此學科的博士學位。「在麻省理工學習期間,我發現了自己對設計的熱愛,特別是設計思維和創新過程。畢業後,有兩位教授邀請我成為講師,開設了一門結合我多方面經驗的課程。」這門課程主要教授設計和創新,特別關注如何將創意應用於社會影響力項目。「我注意到年輕一代愈來愈關注如何為社會作出貢獻,但往往缺乏具體的執行方法,我的課程正是要教授學生如何思考和實踐這些想法。」她的課程還涉及創業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創業的挑戰和如何有效利用資源「我經常強調『有目的地生活』,期望為學生創造一個空間,讓他們更深入了解自己,找出創業期間乃至生活中的真正重要事情。」
除了教學,Yvette還參與了一些具社會影響力的項目,如擔任「Mind HK 香港心聆」的創始董事會成員,以及加入lululemon成為身心幸福全球諮詢委員會成員。這些經歷,都讓她在相關領域積累更多經驗。此外,Yvette亦成立了一個創新工作室(innovation studio),是一個企業孵化器(venture builder)。「我的目標是協助創新項目的創立和發展,實現既有營利收益亦能造福社會的願景。」
如今的她身兼多個新身分,未來是否就不會再在游泳場上看到她的身影?「我不會再以游泳選手的身份出現,但會以教育家和企業家的身份參與,我十分期望可以從事更多教育方面的工作。」她最後說道。
生命的新浪潮
在水中,Yvette學會了如何在追求卓越與享受過程之間找到平衡;如今在岸上,她將這份智慧傳遞給更多年輕人。現在的Yvette擔當起新角色,繼續在人生的浪潮中前行。正如水能塑造岩石,她相信游泳運動啟發她的智慧,也能塑造人格。「水是我最好的老師」是她一直掛在口邊的說話,現在的她希望能成為別人生命中的暖流,推動他們前行。「香港蛙后」一如她最擅長的蛙式—看似緩慢,卻蘊含着無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