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工研院推千瓦級 AI 伺服器散熱,攜 Intel 建聯合實驗室發展解決方案

科技新報
更新於 07月05日17:31 • 發布於 07月05日17:20

現今人工智慧發展迅速,並已進入實用階段。而隨著各產業對 AI 的需求日益增溫,帶來追求效能與高耗能的魚與熊掌挑戰,而且目前 AI 晶片的發熱量已達近750 瓦等級,但傳統的散熱元件只能提供 500 瓦的散熱能力,早已不敷使用。為了突破這個難題,工研院攜手產業打造「千瓦級 AI 伺服器散熱方案」,協助企業解決高效能運算帶來的散熱瓶頸。

5 日工研院舉行 51 週年院慶的同時,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所長張世杰表示,工研院團隊與一詮精密合作,從晶片均溫蓋板 (Vapor Chamber Lid,VC Lid) 下手,VC Lid 是一種極高效的熱擴散元件,貼合模組中的 AI 晶片,透過真空的蒸汽腔體,進行晶片內的水量蒸發與冷凝,達到快速傳熱與大量移除熱量的效果,可將 AI 晶片的散熱能力由初期的 500 瓦逐步提升到超過 1,000 瓦以上,比全球平均節能效果高出 3 倍。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另外,生成式 AI 更是帶動伺服器運算需求持續攀升,連帶要求散熱模組的規格升級,尤其資料中心(Data Center)需有龐大的運算資源、巨量資料存儲、數據資安等需求,產生的熱能與耗能就越大。光是單一資料中心機櫃,最高產生 2 萬 5 千瓦,若全球的資料中心加總,產生電量超過 4,600 億度,占全球電用量 2%。

張世杰近一步表示,為了符合當前 AI 技術的發展趨勢,工研院透過已成功研發的 VC 均溫板相關技術,開發雙相浸沒式冷卻系統,將 VC Lid 加在資料系統內的晶片上,因元件有電鍍枝狀晶毛細結構,能夠更有效吸水,透過水量蒸發與冷凝,就能達到移除熱量的效果。相較於傳統氣冷散熱技術的能源用電效率,冷卻節能效果大幅降低 12 倍,並與 Intel 攜手成立「高算力系統冷卻認證聯合實驗室」,加速國內資料中心先進散熱解決方案發展,進而接軌國際。

AI 產業引起全球關注,包括 AI 晶片的先進製程、先進封裝凸顯臺灣在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性。工研院專注 AI 散熱技術,展現高算力、高速度、更低能耗之特點優勢,推升雲端資料中心的核心機會與挑戰,更實現全球淨零排放目標。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首圖來源:工研院提供)

立刻加入《科技新報》LINE 官方帳號,全方位科技產業新知一手掌握!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