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魏瑾筠/台北報導〕為鼓勵年輕人入住社會住宅、創新發想社區行動,台北市除訂定社宅「青創戶」占比達10%目標,也提供補助金,近年卻因「入住戶數越少補助越多、戶數越多補助反倒越來越少」,導致近一半青創戶「出走」,且搬離後是由「一般戶」遞補,引發政策「打假球」質疑。
對此,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表示,該局每年編列相關經費,並透過經費審核合理補助青創戶,會滾動檢討經費是否足夠。
「青創戶」為都發局推動的「青年創新回饋計畫」,以原有的社會住宅提撥一般戶一定比例的戶數,由住戶以提案評選方式代替抽籤入住;但計畫訂定18至30戶青創戶的社宅每年可獲25萬元補助,每戶平均可獲8300元至1萬3900元;31戶至40戶社宅可獲30萬元補助,平均可獲7500元至9700元;以原有35戶青創戶的健康社宅為例,平均每戶僅可獲8571元。
由於許多青創戶認為,按青創戶數換算活動補助金方式不合理,加上每年都要審核青創戶資格等因素,不少青創戶因無法負擔費用主動退租,其中,健康社宅至今剩下17戶青創戶;興隆社宅原有35戶,只剩23戶;青年社宅19戶降至16戶;東明社宅也從35戶剩下32戶,且青創戶搬離後均是由「一般戶」遞補。
台北市議員許淑華對此抨擊,將近半數青創戶都搬出社宅,就是因為這麼少又不公平的補助金,讓年輕人的勞力、創意被壓榨,最後讓青創戶被消滅,要求市府確切保留10%青創戶額度,不應以一般戶遞補;且以每戶青創戶補助1.1萬元或1.3萬元為補助基準,合理估算社宅青創戶補助金額。
都發局表示,青創戶入住社宅後多以自身專長辦理活動,部分需要經費挹注,也會編列相關經費,除了活動經費補助,也包括公共空間改造補助、公用資材補助等;部分青創戶因生涯規劃、購宅、工作等個人因素選擇離開社宅,會持續整合辦理遞補工作,目前正進行7社宅青創聯合徵選,預計可遞補26戶青創戶進入各社宅。
Rebecca 🍀 戶籍在台北的青年,爸媽或家人絕大多數在台北有買房,所以出生在台北的我們就無法申請社宅,這是不合理的政策
2023年05月27日22:40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