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為什麼要離開舒適圈?賴雅妍:沒有那麼痛過,怎麼會知道有多快樂

Cheers 快樂工作人
發布於 2022年11月11日13:00

讀完這篇文章,你可以學到什麼:

1.賴雅妍的「第二名哲學」,如何與脆弱共處?首先,找到一個想追求的目標,每個人永遠可以更進步。
2.「走出舒適圈」是必經的人生課題。若沒有那麼痛苦過,你就不會知道快樂有多快樂。
3.做人處事謙虛一點,學到的東西比較多。

如果有一天,從總統到立法委員都感染不明病毒,變成呲牙裂嘴的喪屍,你只是個國會助理,要怎麼逃出這遍地血腥、處處猙獰可怖的立法院?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超級KUSO狂想的劇情,過去「恐怖片不接,會怕」的賴雅妍,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演,沒想到這次就真的演了。

「每個演員都被導演玩到壞掉,」她大笑。拍完後,她花了兩天時間配音,「我發現自已沒有一句話是正常說出來的,」賴雅妍說。在片中,她不斷處於被喪屍追殺的狀態,幾乎沒有一刻不是憤怒指數和腎上腺素同時爆表。

2019年其實是賴雅妍豐收的一年。接連演出《花椒之味》與《聖人大盜》兩部作品,前者是中性帥氣的撞球選手,後者是高冷霸氣的女強人,南轅北轍的角色選擇,背後藏的都是賴雅妍「走出舒適圈」的決心。而最近上映的《逃出立法院》,則把賴雅妍的自我挑戰再推到新高點:從題材、自我演繹到拍攝環境,都全面打破賴雅妍的「慣性」。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把政府官員和民意代表都變成喪屍,電影難免有些影射社會現實的味道。作為電影中設定的「憤青」,問賴雅妍,她會給真實世界中的「憤青」什麼建議?

「當你憤怒完之後,如果光是這樣不work(沒有用),要不要換種方式?試著用相反的做法處理?或許會有不同的結果。」

「憤怒第一傷肝,所以先把情緒降下來。要是你吃甜品會開心,那就先吃吧!至少在吃的當下,你是高興的,才會催生正面想法--不然等下去跑個步好了。透過跑步,帶來腦內啡,洗個澡後覺得人生reset(重開機),這時候再來思考:我能做什麼?」

搭配爽朗的笑容,這是簡單卻有用、「賴雅妍式」的平衡之道。這一天,她與 《Cheers》雜誌暢談她在演員之路上的脆弱、以及她的「第二名」哲學。

Q:為什麼接下《逃出立法院》這角色?
這個角色跟這部電影的類型,跳出了我的舒適圈,意思是,我以前所受的演技訓練已經不堪用了。從導演到劇組,都是一群很年輕的人,他們的思考完全跳脫過去電影的邏輯,「哇,你們到底在想什麼?」我就像把自己歸零,像個新人,放下從前習慣的表演方式,在這個劇組裡重新塑型。

Q:為什麼會有「要離開舒適圈」的念頭?
這是漸進的。這部作品的前一部,已經有點跳脫我選擇角色的方式,再前一部也是。

一直到走到這部電影,實在是太瘋狂了,我問自己:這麼瘋狂,你可以嘗試嗎?但就像電影圈裡還沒有周星馳的時候,他的出現是全新的一樣:無厘頭的表演合理嗎?這部電影除了顛覆演員的演技之外,從劇本、包裝、設計的世界觀都是顛覆的,也挑戰觀眾要不要進電影院去看。

Q:這也意味著你的演員生涯進入新的階段嗎?所以你必須不斷打破原來的自己?
就像考駕照,上坡時要打P檔拉手煞車,之後再加速。現在對我來說正是拉手煞車的階段,而這部電影就是放下手煞車,再加速往上衝到頂的過程。要是我沒踩好,我就滑下去;但是我踩對了,不但不會超速,還會達到巔峰。

如果我一直按照過去的舊思維去思考未來的工作,這絕對是行不通的。

Q:「走出舒適圈」的另外一面,往往是「不舒適」,你怎麼克服這「不舒適」的過程?
以前當演員時,我常常給自己很多「設定」,比如不善良、不勇敢的角色我不接,或是恐怖片因為我會怕,不接。但這部片很妙的是,它除了是嘲諷喜劇,還是活屍片!不但有大量的血漿和特殊化妝活屍,還是在炎熱的8、9月,在一個密閉沒有水、沒有電的空間拍。

環境真是超不舒適的,要怎麼克服?就是因為太不舒適,一回到飯店,快樂竟然加倍。真的是「你沒有那麼痛苦過,怎麼會知道快樂有多快樂」。

重點是在轉換環境的過程中,怎麼去平衡自己的心態和身體。好好睡覺、好好吃,為自己創造一點「小確幸」,你會發現它帶來的是「大滿足」。

Q:回溯你的演員生涯,在想法上,隨著時間是否有任何不同?

這件事我現在還在學習,就是如何變得更謙虛。因為是演員,我們很容易被別人禮遇,但一不小心就會變得驕傲,覺得一切都是應該的。

謙虛一點,學到的東西比較多。
有些事當下可能覺得很怪、不合理,但事過境遷後,會發現收穫很大。

Q:這項體會你是從何而來?
我人生中經歷過最大的挑戰,應該就是入圍獎項的時候。2005年因為《生命狂想曲》中的同一個角色,同時入圍金鐘獎和金馬獎。當時我還很年輕,根本不知道我究竟是不是個「咖」,但幸好我爸爸給了我正確的觀念。我還記得開心地打電話跟他講:「我入圍了!」我爸跟我講的第一句話竟然是:「不可以驕傲。」過了幾天他又特別打電話給我說:「如果妳真的得獎了,要好好感謝和妳一起合作的導演。」隔幾天再打電話來補充:「一起合作的資深演員和演員,也要謝謝他們。」他不斷告訴我,在開心當中,不要忘記一直感謝。

我爸爸之外,每一部作品合作的導演或對手,都在教育我成為一個更不一樣的人。我是個滿固執的人,但就是因為每次碰到不同的導演、演員,讓我知道我必須隨時變動,才能讓自己「配得上」他們。

Q:有些人對自己的想法是有稜有角,然後盡量放大它,走想走的路。但聽起來妳比較希望自己像水,放在不同容器中就有不同的形狀?
除了是個可調整的演員,我還希望自己是個有想法的人。

我也出過唱片,當我是歌手時,就必須很強烈地告訴大家,我是誰,我要什麼。可是當我回到演員身分時,仍然有很多空間讓人去捏、去塑形,如果不對再調整,這就叫「共同創造」。「共同創造」對一個演員來講非常重要。

Q:一路上,你曾經有過挫折嗎?
對我來說,每天都是挫折。

演員工作讓我認知到什麼叫「脆弱」。我一直覺得自己很堅強,但我後來告訴自己:承認自己很脆弱,其實也沒有什麼。脆弱時,要嘛停下來休息,要嘛就向人學習。我不如承認我每天都很挫折,但我可以一天脆弱5分鐘、或脆弱時睡一覺,但明天一早起來要想到對策。

Q:演藝圈是個十分競爭的環境,與脆弱的共處之道,也是你用來看待競爭的態度?
以前我會覺得無論如何都要贏,但之後我漸漸發明了一套「第二名的哲學」。

我從小就習慣只上從門口數第二間的廁所(笑),因為我讀小學時負責打掃第二間,總讓我覺得第二間特別乾淨。後來想想,因為大家都先看第一間,所以第一間最多人去,也最髒;最後一間少人去,有些人就不打掃,也很髒。於是不管停車格、住房間……,我都自然而然選擇第二個。

結果放到工作上,每次入圍,我最怕就是得獎。入圍不得獎,我永遠是第二名。要是真的得獎了,以後要幹嘛?我希望永遠在名單中,但眼前有一個想追求的目標,永遠可以更進步。

只要別當最後一名就好,最後一名太沮喪了。

Extra
Q:最欣賞的演員

孔劉。他什麼角色都能演,能認真也能搞笑,隨時轉換,都能恰如其分。

Q:不用考慮可行性,最想挑戰的角色

沒有。之前我會說如果能演男生會很棒,不過我也演過了(編按:電視劇 《愛上哥們》中「琵亞諾」一角)。我現在的想法反而是:人生你要帶我去哪裡,你就來吧。

Q:在專業領域聽過最糟的建議

把演員當成賺錢。我做事一定要有熱情,當然人人都想賺錢,但如果沒有熱情,有一天我一定會疲乏。

Q:不當演員會去做什麼事

當農夫。我喜歡所有的植物,一顆這麼小的種子就可以長成一棵大樹,你不覺得是件很奇妙的事嗎?

Q:如果有一天要去火星,只能帶一樣東西,會帶什麼

腦子。沒帶腦子,沒把專注力帶去的話,永遠創造不了任何東西,去到那邊也是死路一條。

Q:如果有人聽見「賴雅妍」這3個字,你最希望腦海當下浮現出的是什麼

她是一個好人。

-------

賴雅妍

1979年12月5日生,知名演員與歌手。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學士、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

活躍於詞曲創作、電視劇、舞台劇與電影,最新作品為電影《逃出立法院》。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