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歷年重大地質事件有規律,地球「脈搏」每 2,750 萬年跳一次

科技新報
更新於 2021年06月22日16:13 • 發布於 2021年06月22日14:22

近半世紀來,越來越多科學家開始接受這一理論,即地球循環經歷著火山爆發活動、大規模陸地或海洋生物滅絕等重大地質事件。最近,紐約大學與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分析統計新地質數據,進一步發現地球有規律脈動,那些常引發物種滅絕的重大地質事件每 2,750 萬年就會群聚爆發一次。

每個人只要活著都有心跳,而我們生活的星球可能也有「脈搏」。過去幾年,一些研究人員歸納了主要地質事件(包括火山活動和陸地、海洋生物大規模滅絕)的週期性——範圍從 2,600~3,600 萬年不等,只是早期地質紀錄工作受到技術限制,阻礙科學家進行系統性考察的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也稱量化研究)。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不過隨著放射性定年法技術有了重大改進,地質時間尺度也更新了一些數據。美國紐約大學生物學系地質學家 Michael Rampino 團隊利用最新的放射性定年法數據,彙整並重新分析過去 2.6 億年來 89 個確定日期的主要地質事件,如 1.83 億年前因深層海洋缺氧引發的托阿爾階滅絕事件(Toarcian extinction)、2.51 億年前因海平面改變引發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Permian–Triassic extinction event,簡稱 P-Tr)等,發現這些事件主要群聚在 10 個時間點上,以相隔約 2,750 萬年的峰值為一組別。

▲ 新的定年數據顯示出重大地質事件具有規律分布。(Source:紐約大學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如果地球地質事件真的像有脈搏一樣規律群集發生,那麼最近一組地質事件發生在約 700 萬年前,也就是說下次重大地質活動將發生在未來 2,000 萬年,現代人類還不用擔心天降異象。

這種地質脈動可能與地球內部板塊構造活動或氣候動力學有關,但地球在太空中的週期也可能間接影響這些事件。Michael Rampino 說,新的研究結果指出重大地質活動彼此具有相關性,與當今許多地質學家抱持的「地質事件為隨機分布」觀點背道而馳。

但無論這些週期性事件起源為何,要知道現代物種的滅絕速度,估計是地球自然演化平均滅絕速度的 100 倍,這基本上是人類直接造成的影響。新論文發表在《Geoscience Frontiers》期刊。

(首圖來源:pixabay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7
  • HuhYo
    屁話.....
    2021年06月22日15:10
  • 江維書
    大脈動有了,小脈動呢?近幾年地震、火山活動頻繁,是不是也有週期性?至少我40歲前,這類的新聞很少,這幾年反而越來越多。
    2021年06月22日15:41
  • shangwei
    我以為是2800萬年
    2021年06月22日15:16
  • Cat
    So,what's your point?....
    2021年06月22日16:16
  • 盧魚
    有人可以跟我說一下結論嗎?
    2021年06月22日16:0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