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北美館《揭相:馬格利特影像展》 重新認識超現實主義巨匠

非池中藝術網
更新於 2018年09月28日09:26 • 發布於 2018年09月27日16:00 • 林侑澂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揭相:馬格利特影像展》發布記者會,(由左至右)盧迪昂出版社(Ludion Publishers)社長彼得.瑞弗拉爾(Peter Ruyffelaere),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比利時夏勒華攝影博物館(Charleroi Museum)館長薩維耶‧凱能(Xavier Canonne),比利時臺北辦事處(Belgian Office, Taipei) 處長Director Mr. Rik Van Droogenbroeck。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於今日(9/28)舉辦「揭相:馬格利特影像展」開幕活動。本次特展與比利時夏勒華攝影博物館(Charleroi Museum of Photography)合作,邀請館長薩維耶‧凱能(Xavier Canonne)擔任策展人。展出藝術家馬格利特Reneacute Franccedilois Ghislain Magritte,1898-1967)攝於1914至1967年間的130張照片及7段影片,向觀眾提供另一種認識藝術家生活及創作的方式。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賀內.馬格利特(Reneacute Magritte),(左)空白支票,(右上)形象的叛逆,(右下)Golconda。圖/取自wikimedia

作為比利時最受歡迎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馬格利特的作品不斷挑戰著日常生活中的視覺習慣及認知。在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空白支票」(The Blank Check)中,運用明確的切割,造成了混淆的空間感,畫面中的人、馬和樹被分割成前後空間錯置的順序。「形象的叛逆」(The Treachery of Images)描繪了一隻普通的煙斗,卻又在作品上標註「這不是一支煙斗」(Ceci n#39est pas une pipe) ,直接地造成了文字和圖像的矛盾。作品「戈爾孔達/寶山」(Golconda)則是一幅荒謬的雨景,天上落下的不是雨水,而是一個個穿著長版西裝的男子站立在半空中。藉由顛覆式的奇想,馬格利特營造出一種平靜卻難以擺脫的違和感。創造了大眾「不習慣」的畫面,反覆地進行真實和虛妄之間的哲學思考。

正在創作《空面具》(Le masque vide) 的賀內.馬格利特Reneacute Magritte painting The Empty Mask (Le masque vide) ,Le Perreuxsur-Marne, original photograph 32times38 cm,1928,Collection Charly Herscovici,Europe。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策展人薩維耶‧凱能(Xavier Canonne)表示:「馬格利特並不是一個攝影師,而是一個使用攝影的人。他運用攝影去探索藝術之中更多不同的可能性。」

特展依照六個主題逐一開展:家庭相簿形同家人像個畫家增效攝影向攝影看齊:馬格利特與電影(拍攝)假面鏡子。和繪畫作品不同處在於,馬格利特的攝影往往在呈現超現實的思維辯證同時,也一併將自己轉化為滑稽的演員。這批攝影作品在1970年代中期重新面世後,提供了對照藝術家生活的形象與作品的契機,揭露了藝術家的生命歷程與創作脈絡,也成為了研究藝術史/超現實主義的重要參考依據。

賀內.馬格利特與《野蠻人》(Le Barbare),Reneacute Magritte and The Barbarian (Le Barbare),London Gallery,original photograph 43.2times33.2 cm,1938,Private Collection,Courtesy Brachot Gallery,Brussels。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以《揭相:馬格利特影像展》作為北美館「重開幕第三階段」、「啟動三樓」的特展,北美館試著向大家介紹在眾多的畫家之中,為何馬格利特會如此特別?即使在作畫過程,依然永遠西奘筆挺的他,不單是一位畫家,同時也是一位思想家。本次展覽,將讓我們重新認識這位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家。就如同北美館,正試圖讓觀眾在既有基礎之上重新認識一樣。

影子及其影子(L#39ombre et son ombre),喬婕特與賀內.馬格利特,The Shadow and Its Shadow (L#39ombre et son ombre),Georgette and Reneacute Magritte,Brussels,original photograph 41.2times33.2 cm,1932,Private Collection,Courtesy Brachot Gallery, Brussels。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北美館館長林平表示:「北美館即預計會在明年開始相當多的國際交流,將推出近年台灣來最大規模的展覽計畫。本次的《揭相:馬格利特影像展》扮演了一個承先啟後的腳色,同時具備了『國際性』、『歷史性』及『重新認識』的意象,相信會為北美館接下來的一系列國際計畫留下一個良好的開端。」

賀內.馬格利特與「神似」,Shunk Kender: Reneacute Magritte and The Likeness (La ressemblance) (from The Eternally Obvious),original photograph 43.2times33.2 cm,about 1962,Private Collection, Courtesy Brachot Gallery, Brussels。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揭相:馬格利特影像展》展覽現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註:由於展品為年代久遠之照片,十分脆弱且多數無留存底片,除302閱讀互動展間外,展場恕不開放拍照。

《揭相:馬格利特影像展》

Reneacute Magritte, The Revealing Image: Photos and Films

展期:2018/09/29-2018/11/25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3A、3B展覽室

《「看的見-看不見:馬格利特與其他」 系列講座》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視聽室

[這不是馬格利特]

時間:10/6(六)14: 30-16: 30

講者:陳貺怡 ᅵ 藝術史學者、策展人、藝評家

[影像.意符-導讀「馬格利特」寓意]

時間:10/20(六)14: 30-16: 30

講者:蘇佩萱 ᅵ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教授

[影像叛變-超現實主義在當代影像藝術之遺贈與轉化]

時間:11/10(六)14: 30-17: 00

講者:孫松榮 ᅵ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教授

與談人:朱盈樺 ᅵ 藝術家

*活動採預約報名制,詳情請見北美館官網

更多《揭相:馬格利特影像展》展覽及活動資訊請進這裡

加入【非池中藝術網】LINE@,藝文展覽訊息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